APP下载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浙江省为例

2016-07-31蔡颖萍闫苗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申报浙江省年度

周 克,蔡颖萍,闫苗苗

(1.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浙江省为例

周 克1,蔡颖萍1,闫苗苗2

(1.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浙江省2011—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数量、产量等数据,分别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获证产品数量、产量和获证产品平均生产规模等方面现状分析,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经营主体;认证成本

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价值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福利和生产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始终高度关注的焦点。生产环境被污染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以及化学农药的过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都会引起人体慢性甚至急性中毒[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依据农业部2002年4月29日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定义,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因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从源头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全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推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而且能显著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4—5]。

另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国家、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声誉,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来自消费观念成熟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具有第三方认证质量标志的食品支付额外的溢价[6—8]。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另外,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供了充分条件。本文采用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获得的数据,对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浙江省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有效增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供给,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2011—2015年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情况

本文采用2011—2015年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据,从认证产品的数量、产量和平均生产规模三个角度,分别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情况进行分析。

(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数量

2011—2015年浙江省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看到:浙江省年度新增①这里“新增”包括两种情况:(1)以前未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当年首次获得认证;(2)以前获得过认证,在三年有效期之后通过了复查换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在2011—2013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3—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相对于2014年减少了28.24%。从结构来看:种植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数量从2011年逐渐增长到2013年,然后开始下降。畜牧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数量在2013年增长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渔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数量除了在2012年有小幅回落,2014年增长到431个,随后在2015年大幅减少到126个。浙江省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数量在2013年出现转折,主要是因为农业部在2013年确定“稳发展、严审核、强监管”的工作主线,出台了一品一检、先培训后申报、强制贴标等新规定,提高了认证门槛和申报成本;另外,通过认证后的后续成本也有所增加,其中包括征订无公害标识费用的增加和用于加贴产品标识人工费用的增加。

申报门槛的提高和申报成本的增加,一方面限制了以往通过认证的经营主体到期后复查换证的积极性,其中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经营主体选择放弃复查换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从未进行过认证但是有意向的经营主体的申报积极性。

(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产量

2011—2015年浙江省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从图2中看到:浙江省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量在2011—2013年间小幅减少,然后有所增加;但是从2013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尤其是2015年新增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量相对于2014年下降了44.15%。考虑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因此每一年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总产量为当年和前两年新增产量之和,即2013—2015年的年总产量分别为429.49万吨、417.71万吨和364.16万吨,呈现下降趋势。

从结构来看,种植业的产量最大、占比最高,其产量变化是引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种植业的产量占比在2014年之前均占到70%以上,2015年大幅减少之后,占比仍高达66. 34%。整体来看,从2011—2015年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产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5年大幅下降带动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产量的大幅下降。相对而言,畜牧业的产量相对较少、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量比较稳定,而渔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量较低。

(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

2011—2015年浙江省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平均生产规模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从图3中看到:种植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11—2012年下降幅度较大;畜牧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在2011—2012年间有所下降,然后从2012—2015年逐渐增加;渔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整体波动不大。

种植业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下降有不同原因:在2013年之前,经营主体申请认证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其中2011、2012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2013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量反而有小幅下降,表现为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下降,这意味着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浙江省土地流转比例的进一步提高,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兴起,这些经营主体具有较强的市场经营意识,因此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往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经营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为主,随着大量规模相对较小的家庭农场的加入,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平均生产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在2013年之后,随着认证门槛和申报成本的提高,年度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和产量随之减少,其中产量的下降远大于数量的减少,因此年度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平均生产规模继续下降。

三、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存在的问题

在对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经营主体、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各自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今后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申请认证积极性不高

过高的最低规模标准和认证成本制约了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的认证积极性。一方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认证产品设定了最低规模标准,这意味着占农产品产量比重最大的中小规模经营主体无法申请认证,不利于认证的推广和普及。另外,虽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不收取认证费,但是经营主体需要承担环境及产品质量监测费、评审费、工本费等,根据申报单位规模大小、品种多少、形式不同,申请认证费用大致在10000~20000元之间,这对于中小规模经营主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另外,申请认证提交的大量材料涵盖经营主体对平时生产过程的详细记录,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营主体的申报成本。最低规模标准和过高的申报成本将大量规模较小的经营主体排除在外,只有那些经营规模足够大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有动力主动申请认证。这种“抓大放小”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对获证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从而更好保证认证产品达标。但是,在目前经营主体规模化程度普遍不够高的情况下,占产量比重最大的大量中小规模经营主体被排除在外,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推广和普及。

(二)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

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认证的推广和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涉及大量专业知识,在推广和受理工作中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调研中发现,目前在县和乡镇一级政府都没有专门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部门,认证推广和受理工作主要由县和乡镇一级政府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兼职负责,在效率和专业知识水平上均无法很好满足目前的需要,认证推广和受理工作的效率不够高。另外,随着浙江省土地流转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兴起,这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营主体往往进行精细化生产,并且非常注重品牌打造,因此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经营主体的申报积极性。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既无法很好适应受理认证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经营主体对认证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迫切需求。

(三)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认识程度偏低

由于长期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调研数据表明,消费者虽然普遍知道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是有超过半数无法从产品标志上进行判断和区分,并且有将近一半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信任程度不够高[8],甚至有很多消费者错误地认为不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比合理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更安全。造成这一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长期以来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较少,消费者能够获得有关知识的渠道有限;而一些商家借机用错误的概念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概念混淆,并进行错误比较,造成广大消费者认知偏误,严重误导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另外,政府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忽视了对有关食品认证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普及,广大消费者无法通过权威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不利于正确消费理念的形成。

四、对策建议

在对经营主体、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各自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政府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推广和普及,有效增加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供给,从而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有效降低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的认证成本,激发其主动规范生产行为、自发申报认证的积极性。中小规模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只有大幅度降低他们的认证成本,才能够大量增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有效供给,因此政府需要重点扶持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申报。为了有效降低中小规模经营主体面临的较高经济成本和技术门槛,政府需要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奖励等形式,直接降低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申报的资金成本,提高中小规模经营主体的申报积极性;另外,政府通过深入宣传使众多中小规模经营主体充分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技术推广等方式普及认证相关的知识和生产技术,增强中小规模经营主体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流程和规范的深入了解;此外,还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协调,组织中小规模经营主体到已经获得认证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的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中小规模经营主体对生产过程、申报流程和申报材料的全面认识。

(二)组建专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层机构

在保证专业水平能够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抽调或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广泛覆盖、深入基层的专业认证机构,提高认证机构的技术专业性和受理认证效率。机构和人员在技术上的专业性,是树立认证公正性和权威性的重要基础,是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信任程度和接受程度的重要保证。而广泛覆盖、深入基层的专业认证机构在提高受理认证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常态化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真实可靠,从而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另外,下沉到基层的技术力量可以向众多经营主体提供认证技术规范等生产知识,提高经营主体对认证的知识储备,培养其认证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推进认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宣传的广度和力度

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个渠道向广大消费者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知识,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首先政府需要严厉打击市场上虚假、夸大的宣传,规范市场对食品质量认证的宣传方式和内容,保证有关广告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维护市场良性竞争秩序,有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另外,政府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个渠道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有关知识,使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不同认证的内容和标准,尤其是使消费者正确认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区别,增进其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认知程度;此外,政府还需要通过权威渠道定期公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的检测报告等信息,使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培养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信任,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1]谢建华,申明月,李昌.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食品工程,2010(3):8—12.

[2]曹建祥,曾涛.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292+298.

[3]黄文芳.农业化肥污染的政策成因及对策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1):193—198.

[4]李光泗,张利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生产影响的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6):169—172.

[5]杨万江,李勇,李剑锋,朱艳,李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4):17—23.

[6]Probst Lorenz,Elysée Houedjofonon,Hayford Mensah Ayerakwa,Rainer Haas.Will they buy it?The potential for marketing organic vegetables in the food vending sector to strengthen vegetable safety:A choice experiment study in three West African cities[J].Food Policy,2012(3):296—308.

[7]Enneking Ulrich.Willingness—to—pay for safety improvements in the German meat sector:the case of the Q&S label[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2):205—223.

[8]李勇,程利仲,任国元.产品差异与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决定——基于嘉兴市消费者的调查实证分析[J].浙江统计,2005(2):23—25.

On the Certification of Pollution fre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Ke,CAI Ying ping,YAN Miao miao
(Institute of Rural Development,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Certification of pollution fre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ncrea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farmers'income.Based on the data of certification of pollution free agriculture products of Zhejiang from 2011 to 2015,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ing industry,animal industry and fishing industry in Zhejiang.Then sever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certification of pollution free agriculture products;management body;the cost of certification

F762

A

1009 1734(2016)05 0008 05

[责任编辑 杨 敏]

2016 02 14

湖州市农发基金科研项目“湖州市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研究”(SNF2014—04)的阶段性成果。

周克,讲师,博士,从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申报浙江省年度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初心》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