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三韧带重建在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2016-07-31鲁冰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掌骨习惯性肌腱

鲁冰

改良三韧带重建在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鲁冰

目的分析改良三韧带重建在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沈阳739医院就诊的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12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改良三韧带重建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功能恢复为术前(10.6±2.8)kg、捏力(1.2±0.3)kg、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44.8±8.1)°、屈伸活动度(34.2±4.2)°、VAS评分(6.3±1.2)分、Krimmer评分(34.8±12.3)分;术后各指标为(24.2±5.7)kg、(4.1±0.8)kg、(58.9±8.2)°、(51.2±3.7)°、VAS评分(1.2±0.7)分、Krimmer评分(84.2±6.7)分;两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采取改良三韧带重建治疗,可恢复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改良三韧带重建;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

第一腕掌关节损伤后多伴掌骨基底部、大多角骨骨折及关节脱位等情况[1]。既往对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患者,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若复位不满意者多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但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者病程长,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就对12例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采取改良三韧带重建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例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在2013-06—2015-07期间到我院就诊,患者因局部疼痛、无力而到院就诊;第一腕掌关节桡背侧隆起,压痛明显;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对尺掌侧加压可部分复位;X线见第一腕掌关节面不对称,基底部向桡掌或桡背侧移位;男4例,女8例;年龄35~68岁,平均(45.8±12.3)岁;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气压止血带下操作,以第一腕掌关节为中心,于桡背侧做约4 cm“S”形切口,向尺侧牵开拇指长、短伸肌腱,充分暴露关节面背侧和内外侧。将关节囊纵行切开,查看关节内有无损伤、游离体,清除内侧软组织和瘢痕后复位。纵行劈开桡侧腕长伸肌腱,于1/3腱束于近端分离。在腕背侧做纵行切口约2 cm,于近端切口牵出桡侧长伸肌腱滑线,切断肌腱桡侧,以腱器对腕背鞘管段肌腱进行分离至掌骨,确定腱束无弹动后,缝合。于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向尺侧建立第一个骨道,于大多角结节部开始,从背侧向掌侧建立第二骨道,骨道直径可通过移植的肌腱。于第一掌骨尺侧穿入移植肌腱经过第一个骨道,由桡侧穿出,使第一掌骨间韧带重建;由大多角骨背侧出穿入移植肌腱经过第二个骨道,建立背侧韧带后,回绕移植肌腱至第一个骨道桡侧出口,建立掌侧韧带。复位,适当调整肌腱条松紧度,以1-0可吸收缝线度移植肌腱进行缝合固定,断裂韧带修复,并以克氏针固定。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石膏固定,在拔除克氏针后行拇指功能断裂。

1.3 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对患者治疗前后腕掌关节疼痛进行评价,共计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以Krimmer评分法[3]评价患者腕掌关节功能,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患者腕掌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分析12例患者术后随访,手术切口长度5~8 cm,术后切口在Ⅰ期愈合,无感染、延期愈合;术后拇指功能恢复,活动灵活,握力、捏力等功能正常。患者术后握力、捏力较术前明显增加,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分析(±s)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分析(±s)

注:与术前相比,*P<0.05

?

2.2 手术前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腕掌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分,±s)

表2 手术前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分,±s)

注:与术前相比,*P<0.05

?

3 讨论

腕掌关节脱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常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在确诊腕掌关节脱位后,需及时治疗,恢复关节功能。临床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时,需稳定患者习惯性脱位的关节,缓解关节疼痛,使关节功能恢复。对单纯习惯性半脱位者,重建关节韧带是其主要方法。重建韧带修复方法较多,通常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多存在第一掌骨间、背侧、掌侧等部位韧带松弛、损伤,而只是采取一条韧带重建难以稳定关节[4]。

三韧带重建是针对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中多部位韧带松弛情况采取的有效韧带修复方法,于桡侧腕长伸肌腱切除约12~14 cm长度,以一根长肌腱进行腕掌关节三韧带重建,无需解剖其他肌腱,明显减少了术中不必要损伤,重建韧带时模拟掌骨关节走行和张力,使功能解剖复位[5]。改良骨道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需固定材料,通过三韧带重建修复,可提高关节稳定性,以免发生脱位。此次研究中,患者手术切口均在罗马数字期愈合,术后握力、捏力增加,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提高,疼痛减轻,腕掌关节功能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采取改良三韧带重建,与原韧带起止点和走行相符合,关节稳定性高,促使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了术后关节疼痛,效果显著。

术中在建立骨道时,重视骨道建立高度,尤其是第一掌骨基地骨道,若骨道高度太高,则会影响拇指外展、屈伸功能,难以稳定关节;而高度太低,则会损伤关节面,造成关节疼痛。因此在建立骨道时,尽量维持骨道距离关节5~7 mm,以原韧带止点作为参考,骨道直径最好能够穿过肌腱为宜,以免骨量丢失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总而言之,对第一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患者采取改良三韧带重建治疗,可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效果显著。

[1]杨勇,Tien Huey-y,陈山林,等.韧带重建肌腱团填塞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0):1030-1036.

[2]汪国友,扶世杰,沈骅睿,等.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J].四川医学,2012,33(11):2012-2014.

[3]李德东.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治疗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57-358.

[4]赵建勇,阚世,廉宿晓,等.桡侧腕屈肌腱悬吊结合掌骨间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4):193-195.

[5]李远征,代新年,刘杰,等.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4(5):405-406.

2015-12-07)

1005-619X(2016)04-0378-02

10.13517/j.cnki.ccm.2016.04.021

110034沈阳739医院

猜你喜欢

掌骨习惯性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