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芍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6-07-30王方
王方
中江县作为川白芍的最佳产地,芍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中江发展芍药的历史沿革、中江芍药生产现状以及中江芍药产业开发现状这三个方面对芍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江芍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中江芍药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中江芍药发展现状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有3000年之久,是我国栽种历史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枝叶翠绿娇嫩,花色繁多且艳丽,花朵硕大,叶子狭长,香气清香宜人,在暮春时节盛开,较为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中部和南方,是园艺、造景的重要素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芍药在中国文化中有很深厚的文化意蕴,分别有别离、多情、伤春、富贵、女性意蕴等多种含义。
芍药除了是观赏作物外,也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传统药材。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白芍,其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临床上多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药用栽培的主要产区有安徽铜陵、宁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浙江东阳等地。
(一)历史沿革
“中江白芍”是川白芍的代表,系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人工栽培历史近300年。中江白芍栽培,源于清乾隆时期,始载于公元1812年《中江县志》(嘉庆版)。此后种植面积日趋上升,成为中江县出口创汇的重量级药材。1959年原石垭公社建立白芍生产队,又称“白芍农场”。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专家和客商又多次来中江考察并签订贸易协议,中江白芍85%出口日本,从此,中江白芍优质商品饮誉东南亚,并成为中江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类型。 2006年,中江县启动“中江白芍”原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工作,2008年成功注册“中江白芍”原产地证明商标。
(二)品质最佳
中江白芍,其外皮光滑,白里透红;《中国中药区划》认为,独具特色的中江白芍,其品质优良,具有根粗、肥壮、质坚、体重、粗足、表面光滑、色泽黄白适度、内心白色等特点,有“银心“白芍之称。1999年,据四川农业大学组成的专题研究组完成的《中江县中药材栽培生态布局及栽培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称:中江的气侯、土壤等条件适合白芍等中药材生产。环境质量适合无公害生产要求。产地土壤资源丰富。
(三)中医养生旅游的结合
中江芍药花大而美, 种植面积集中,共有红色、粉色、白色类芍药12000亩。近年,又引进“老来红”、“长颈红”、“黄金轮”、“粉珠玉”等18个品种。花田种植的芍药,一望无际,香气四溢,颇有韩愈的“浩态狂香”魅力。
自2010年,中江县举全县之力开发芍药谷,以“芍药——中国情花”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情花源、中国芍药谷”的发展口号和目标。景区核心就在石垭子村,总共面积为2.5平方公里(一期),涉及4个行政村20个社,人口832户、2540人。芍药谷的先期口号是“中国情花”,取自芍药在传统文化中的浪漫、多情的含义。
西南地区芍药种植面积不多,芍药谷景区可算是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自2010年景区开放算起,截止至2015年,五年期间共吸引游客 上百万人次,可算是旅游业中的“黑马”。但单纯的花田式观赏留不住游客,游客们来赏花、照相、吃个午饭就驱车回家,而且也没有挖掘出“中江白芍”这一具有国际声誉的养生保健金字招牌的深厚内涵。为了拉长产业链,景区开始在观光的基础上打造体验经济,着力打造中医药养生产业。
二、发展中医养生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strength)
石垭子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年平均气温14.8--15.5℃,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良好的气候使一年四季旅游资源不断随气候因应而生,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线。是宜居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石垭子村森林面积广大、无工业污染,空气中富氧离子的数量达10万个/每立方厘米。据而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高达10万个以上时,就能起到镇静、止喘、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防病治病效果。负氧离子又有“长寿素”的美称,而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长寿者多生活在森林多的地区。
芍药谷景区水质优秀,集凤船形堰、隆兴龙王潭、群力水库山水交相辉映秀丽,水质清澈,无工业污染,群力水库是二级饮用水水源地。
(二)劣势(weakness)
1、景区的城市占位在大成都范围属边缘化景区,目前大交通路网还没完全形成,消费客源市场到达性受限;小交通路网虽已初步成型,但车辆的通过性较弱,不能完全满足规模性的商务接待,道路容量小。
2、芍药花花期短,适游时间短、游览活动受限。芍药的花期在每年暮春,4月中旬——五月中下旬之间,花期较短。对于芍药药材方面影响不大,但对于景区的发展却有不好的影响,造成资源浪费、回收投资成本困难、不易开发等问题。
3、芍药谷山水资源无明显优势特征,景观观赏性受限。芍药谷景区山水秀丽,但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景观的丰度不够,山色、水体的资质只能属于一般的级别。要想把景区打造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川西旅游环线特色品质旅游项目较多,客源分流带来较大威胁。芍药谷处在四川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九环线节点上,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九环线上有峨眉山、九寨沟等众多具有国际声誉的旅游景点,也有众多有特色的花卉专类园,如新津的花舞人间,蒲江的石象湖郁金香,彭州的丹景山牡丹花等等,这些专类园创立时间长,基础设施好,花期和芍药也比较接近,给芍药谷景区的客源造成了一定压力。
(三)机遇(opportunity)
1、随着收入的增加,民众消费理念的提升,休闲旅游、养生保健行业得到大发展。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7990美元,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有了更旺盛的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的需求。私家车的广泛普及更让家庭周末度假有了可能,芍药谷景区应抓住有利机会,打出特色牌,留住客人。
2、交通状况的改善。成都以北、尤其是成德南沿线旅游休闲供应缺失,中江县境内,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和接待量的景区,几乎是市场空白。德中快道确定在石垭子芍药谷景区有出口,即将兴建的第三绕城高速正在勘测石垭子村出口,在金堂举行的“国际铁人三项赛”正在商定有否出口。在整个景区正在兴建自行车道,着力扩展户外运动需求。
(四)威胁(threat)
芍药谷作为西南地区垄断性的旅游资源,面临的外在威胁较小。需要注意的是加强技术育种能力,保护“中江白芍”这一金字招牌。中江白芍具有品质上佳,具有国际声誉,是值得保护的品牌。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江白芍的品种陈旧,已经很久没有优化更新。种植方式也较为陈旧传统,基本上四年才能收获白芍,而现有的药用芍药在技术上可以达到两到三年一熟。建议加强科研力量,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中江芍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芍药产品深度加工力度,优化和延长芍药产业的加工链条,提高芍药产品的附加值。深度挖掘芍药的药用滋补养生功效、美容养生价值,使之由观赏派生的新品研发、精油提炼、产品加工等形成的产业链。同时,还可以从芍药中提取价值及高的美容物质成分,开发出健康、绿色的美容护肤产品。只有拉长产业链,芍药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开发以芍药为主题的药食同源产品。芍药在几千年前,就被人们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加以利用。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用芍药花做成酱,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宋代时期,人们就用芍药芽泡茶,成为宋元时期人们常喝的饮料;人们还用芍药花的花瓣熬粥,用芍药花泡茶,能调节女性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养血柔肝之功效;芍药还可以入菜,做成芍药花饼、芍药花羹,芍药花酒、芍药鲤鱼汤、芍药花煎等,制作方法简便,美味可口,功效颇佳。白芍本身是一种用途广大的中药材,有养血抗衰的作用,可以联合制药企业,开发白芍切片,白芍精粉、白芍口服液等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也让景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芍药的花期较短,旅客的逗留时间相对较少,对旅游资源、设施设备方面造成巨大浪费。景区正在按时令多种植多种养生观赏植物,打造养生圣地。现在已经试种牡丹100亩,准备和芍药套植。桃树、梨树、李子树等经济果木也已经广泛种植。本地特产药材还有丹参、桔梗、菊花、薄荷、腊梅等等,其中桔梗花可以接上牡丹、芍药的花期,菊花可以接上桔梗、腊梅冬天一枝独秀。这些作物,不仅开花好看,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都是为人称道的道地药材,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多种养生观赏药材的套植使得旅游资源层出不穷,形成“春花、夏菌、秋果、冬雪”的良好资源。
(四)重视芍药鲜切花卉的巨大经济价值。芍药是国际市场上流行的切花品种之一,芍药谷景区芍药花产量较大,鲜切花卉的售价一直在上涨。据调查,北京市场上的鲜切芍药价格能达到1-3元每株,成都三圣花乡花卉交易市场的鲜切芍药一直供不应求。芍药谷景区正在和三圣花乡花卉交易市场联系,以0.36元每株的价格大量收购鲜花。如果景区能掌握鲜切花卉处理和保鲜技术,相信零售价格还要大幅上涨。在景区,拟开辟“芍药鲜花采摘园”,备好采摘用的剪刀、桶、围裙、包装材料以及芍药采后水养资料,便于游客荡漾穿梭于花海之中,亲自选切自己最喜爱的鲜花带回家。
中江县作为农业大县,发展好以芍药产业为代表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显的非常重要。芍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芍药的深度开发,只有深度开发芍药旅游资源,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芍药制品,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加财政收入,进而促进中江县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