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代中医药期刊管窥广西针灸名家罗兆琚

2016-07-30上海市中医文献馆200020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近代针灸教育

王 琼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200020 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

·文献研究·

从近代中医药期刊管窥广西针灸名家罗兆琚

王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200020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

关键词近代;中医药期刊;针灸;教育;罗兆琚

罗兆琚是中国近代较有成就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他自学成才,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振兴针灸医学、弘扬中医国粹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罗兆琚不仅精于理论,而且擅长临床,尤其对针灸医学的研究,厥功甚伟,在当时中医不科学之逆风中不畏险阻,奋力前行,积极参与针灸教学及教材编撰等工作。罗兆琚一生笔耕不辍,著书立说,遗惠后人颇多[1]。本文主要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收录的罗兆琚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管中窥豹,来研究罗兆琚的思想和成就。

1 罗兆琚生平简介

罗兆琚(1895~1945年),广西柳州市人。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将他送入私塾读书,他深知学习机会难得,因而刻苦攻读,少年时期便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进入青年后,为自谋生路,养活母亲,积极自学医学知识,从此走上了行医及从事医学教育之路。罗兆琚曾在广西桂林、柳州、鹿寨、雒容、金城江等地行医传术。行医之余,他还潜心研究针灸学术,颇有心得。20世纪30年代初,罗兆琚与中国针灸研究社社长承淡安先生多有书信往来,研讨针灸学术问题。后来罗兆琚将自己多年研究心得陆续撰写成文,刊在《针灸杂志》中。承淡安对罗兆琚甚为钦佩和赏识,称赞他的文章“悉皆精心之作,明白晓畅,启发来者匪浅也”,并赞赏罗兆琚“抱负远大,志在阐扬国粹而造福人群”[2]。1935年,罗兆琚应承淡安的邀请,离开家乡,到江苏无锡受聘于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和针灸讲习所,任研究股主任兼编辑股副主任、讲习所讲师兼训育处主任、针灸杂志社编辑等职。任职期间,他讲授经穴、诊断、消毒等课程。由于罗兆琚学识渊博,对工作认真负责,学术成就显著,所以深受研究社成员的赞赏和学生们的好评。中国针灸研究社为表彰罗兆琚的教学成就,还专门为他制作了一座高一尺五,宽一尺,厚八寸的纯银奖杯,书有“罗兆琚医师惠存”,中间镌刻“轩岐正宗”四个大字,落款为“中国针灸研究社社长承淡安赠”。1937年抗战爆发后,罗兆琚避乱返乡,此后一直在柳州、桂林、鹿寨、德胜等地行医治病,著书立说[3]。

2 近代期刊所载罗兆琚之研究成果

通过查阅《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一至五辑,共检出作者名中包含“罗兆琚”的文章34篇(不包括重复刊登和连载),其中可以体现罗兆琚先生学术成果的文章共27篇,大致分为两类,具体的分类名称、每一类别所包含的篇数以及具体篇名如表1所示。

表1 罗兆琚文章分类一览表

3 从近代期刊文献管窥罗兆琚的学术思想、成就和贡献

3.1推崇针灸学术,重视针灸教育在近代中医学发展困难重重,针灸医学发展举步维艰的历史时期,罗兆琚和当时几位致力于保护针灸国粹的医家一样,一直推崇针灸学术,尽己之所能,捍卫、宣扬针灸学术,努力培养针灸人才。

罗兆琚在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和针灸讲习所任职期间,帮助承淡安先生创办《针灸杂志》,并撰写多本针灸教材,以培养针灸人才为己任,学术和教学成就显著。抗战爆发罗兆琚回到广西后,仍然积极兴办针灸教育。他先后在桂林、柳州等地开办了十多个讲习班,学员有两百多人,很多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拜师学医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广西柳州市几家重点医院的针灸科骨干还都是他的学生[10]310-315。

除了悉心培养针灸人才之外,他还经常在期刊杂志中发表文章来宣扬国粹,如《国人亟宜拥护国粹:针灸术》、《提倡针灸古学并可立功立德》、《劝同志努力阐扬国粹书》等。这些文章或气势磅礴、据理力争,或娓娓道来、动之以情,尽管风格不一,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罗兆琚先生期盼国人重视针灸、保护国粹的急切之心和殷殷希望。仅举《国人亟宜拥护国粹:针灸术》一文中的文字说明:“查我国针灸典籍,启自黄帝,盖当上古时代,药物尚未风行之前,斯术已为普遍之医学工具矣,……总之针灸术发明最早,非他科所能及,……现尚尽力发展,俾不绝如缕之国术于阴云密布中,倏现一线曙光,神技中兴,其在兹乎,吾齐国民,亟应早著祖鞭,拥护国粹,努力奋斗,庶异日发扬绝学,利溥环球,克达化国医为世界医之目的,胥于是呼赖。”[6]13-15

3.2精研经典理论,多有突破创新罗兆琚治学主张精研经典,因此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博览群书,同时非常善于思考、总结和创新。通过研究他的著作和期刊论文发现,罗兆琚对针灸学原理,尤其是经络腧穴理论方面多有突破和创新。

首先,精研腧穴理论,最早明确提出“穴性”概念。罗兆琚在前人散在记录的基础上,其在《针灸杂志》连载的著作《实用针灸指要》第四章“穴义要旨”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穴性”概念。“穴性”理论提出以后,得到了当时针灸学界同仁的广泛认同,李文宪在《针灸精粹》中也引用了罗兆琚关于穴性理论的论述。同时,随着对穴性的不断整理与归类,也为针灸处方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使了针灸辨证论治体系的演变。

其次,首创经穴的八分类方法。罗兆琚明确提出“穴性”概念之后,为了更好地研究经穴,他又将全身262个穴位按照气、血、虚、实、寒、热、风、湿分为八类,并附以简表,于临床非常方便实用。另外,在穴位分类的基础上又对诸穴穴义做了归纳总结,他的总结皆以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概括,言简意赅,一目了然。这些都是罗兆琚平时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至今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第三,首创针灸外科治疗学。针灸治疗外科疾病历史悠久,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是“兹考历代针灸典籍,向无分门别类之外科著作,诚属憾事……[2]”,于是他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朋友的口述,老师们的医案以及先贤的成法等,汇集在一起,著成了《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外科治疗学的专著,对当时针灸外科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对针灸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手法简便灵验,取穴用药精炼罗兆琚认为传统针灸医学中的针法过于繁复庞杂,难以引人入胜,仅一补泻方法就有内经补泻、难经补泻、李氏补泻、高氏补泻、神应经补泻等多种,诸多理论对干支阴阳、男女呼吸、子午左右均各有侧重,五花八门,毫无准的,很难准确地学习和应用[11]。罗兆琚所倡导的手法,均以简明扼要,切实好用为纲领,他所选用的腧穴与单方,也都是以简练实用为依据。如他在《实用针灸指要》中写道:“补泻之法,门类殊多,有在乎呼吸,有在乎手指,阴阳个别,子午互异,内、难、大成所载,率皆词深意奧,无从捉摸……,遂致今之学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深感无从下手之苦,甚或一味干预,孟浪施行,于是反补为泻者有之,反泻为补者亦有之,而错杂离乱,补泻不分者更有之。盖实因补泻之法,过于复杂,漫无头绪,且学者缺乏精确彻底之认识,复无善本以参考故也。总之只认定随而济之,迎而夺之之八字,则补泻之能事尽矣。”[9]163

补泻之法如此,其他手法亦然。另外,他在临证时,取穴、用药都精炼而效著。例如,他治疗头面门齿舌部舌缩难言时只采用了哑门、心俞、外关、海泉、廉泉五个穴位;在治疗妇人乳少时只选取了前谷、内关、合谷、少泽四个穴位进行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他治疗雀目症时仅取猪肝或鸡肝一块,用竹刀破开,将夜明砂纳入其中系好,然后用米泔水煎七分熟,或置于饭上蒸熟后,嚼碎服下即可,方法虽简单,效果却显著。可见罗兆琚应用的诸多单方和取穴皆以简便易行为特点,用药多用易得之药,用穴多讲究实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12]。

3.4汇通中西医学,改进针灸医术身处中西医学碰撞的近代,罗兆琚和当时许多医家一样,接触并学习过西医学知识,科研思路受到西医学知识和方法的影响,努力将中西医学融会贯通,西为中用,发扬国学。罗兆琚在著作中多处运用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学的内容,如他在《针灸之生理作用说》一文中就用西医学理论来解释针灸的作用机理;他在《针灸消毒法说》一文中宣传西医消毒方法的重要,倡导将术前消毒引入到针灸施术过程中等等。从表1所列的文章题目,就能看出罗兆琚的很多文章都是汇通中西医学之作。

正是因为他汇通中西医学,所以他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针灸古术也是要随之而改进和发展的,如他在《中国针灸术有改进之必要》中就呼吁大家要改进针灸古术,破除陈腐积习,打破守旧陋弊,使针灸医学得到进步和发展。

他还在《针灸杂志》中发表过一篇题为《学习针灸须具远大眼光》的文章,肯定了针灸医学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激励各位针灸同仁,以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为基地,培植针灸人才,改进和发展针灸国粹:“我国针灸古法,较任何普通医术,俱高出一筹,治疗成绩,已具有四千余年之光荣历史,为优为劣,通人自有论评。……有才学者,应启迪愚蒙,……达发扬古学之目的而后矣。现本社为保存国粹起见,不惜秘法公开,艰苦缔造,创刊杂志,荟萃精英,成此结晶妙品,裨益同人,岂浅妙哉,尚望同志诸君,亟宜益自奋勉,当世明达,时锡良箴,使今日颓檐败垣,僅避风雨之针灸学社,一跃而为华堂大厦,焕然一新之针灸学校,甚愿同志,共体此旨,努力拥护,庶不负淡翁夫子,培植针灸人才,以作异日大同医术之先进君子之盛意可也。”[6]330

改进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上面一段文字,足见罗兆琚先生为改进针灸医学,发展针灸国粹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对弘扬针灸医学的殷切期盼。

4 结语

罗兆琚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振兴针灸医学、弘扬中医国粹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为针灸学术的复兴和针灸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在翻阅近代期刊中罗兆琚的相关资料时,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学术上的成就,还有就是他高尚的人品和医风。罗兆琚生性耿直,妙手仁心,致力于为广大民众解除病痛,看过很多他的医案或病例记录,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的真挚感情。罗兆琚医德高尚,对患者怀有慈悲之心,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他还常常跋山涉水,深入贫困家庭救治患者,对生活贫困者常常免费治疗,其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当时传为佳话。一句“名利之争何所欲,但求万众尽延年”[10]319,道出他从医的目的与生平的愿望。谨以此文,表达笔者对这位近代针灸医学前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参考文献

[1]林怡,戴铭,彭君梅.近代针灸学家罗兆琚生平著述考略[J].中国针灸,2010,30(3):245-248.

[2]罗兆琚.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M].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36.

[3]戴铭.罗兆琚及其针灸著作[J].广西中医药,2002,25(4):29-30.

[4]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30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32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6]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28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7]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31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8]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33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9]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第29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10]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志第7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11]罗兆琚.针法入门(刘玉阶抄本)[M].广西桂林图书馆藏,1938.

[12]林怡.罗兆琚及其学术思想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学院,2005.

(2016-04-22收稿/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3-0064-03

猜你喜欢

近代针灸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