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开发瓶颈分析及对策

2016-07-29雷晓峻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天水市瓶颈对策

雷晓峻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开发瓶颈分析及对策

雷晓峻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摘要]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开发四年多来,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建设无序、旅游业开发层次较低等瓶颈制约,本文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河流域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天水市;颍川河;东柯河;瓶颈;对策

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东柯河流域综合开发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拓展城市空间,做优特色产业,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大旅游圈,加快推进天水经济建设,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两河流域开发自2011年10月启动以来,开发进展情况如何?开发中还存在哪些难题?今后应如何顺利推进?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在深入分析两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瓶颈制约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和东柯河流域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一)区域位置与范围

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东柯河流域地处天水市东南部,是国家5A级景区麦积山风景区的延伸区和天水城市东扩的拓展区,以及天水承接关中、连接陇东南的桥头堡。该区域北接麦积城区和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靠麦积山风景区,处于城区、工业园区与风景区三大主要功能区之间,是天水市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也是市区通向麦积山风景区及南部地区的主要通道,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极具发展潜力。该流域覆盖着颖川河的“一川、两坡、八道沟”和东柯河的“一川、两坡、两道沟”,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涉及马跑泉、甘泉、麦积、伯阳4镇57个村7.7万人,耕地面积23.7万亩(其中果园面积9.2万亩)。加快颖川河、东柯河流域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天水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带动天水甘泉物流园与麦积东柯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天水市外引内联振兴经济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建设大旅游、带动大天水、联动大西北;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规划定位与布局

颖川河、东柯河流域是新一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发展地区,总规划将其功能定位为“教育科研中心、物流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区”。其中,颖川河谷的定位为“天水市教育科研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自然为基底,山水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区”。东柯河谷的定位为工业园区和物流,即建设东柯河工业园区和承接从颖川河谷调整过来的原来由甘泉物流园承担的物流功能。该区域功能布局被确定为“一廊、一区、两新城”四大功能片区。其中,颖川新城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依托颖川河谷现有高校、甘泉中心镇和宝天高速出口,以麦积山大道(城市主干道)为城市骨架,引进文化、科技、教育、商业综合性项目,建设颖川城市新区。东柯新城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依托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社棠工业园,结合市场要求,以庄天公路连接街亭出口公路(省道二级公路)为骨架,整合东柯工业园、花牛苹果产业园和甘泉物流园的产业聚集优势,延伸融合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建设特色产业集聚的东柯城市新区。观光农业及山地运动长廊规划总面积38平方公里,以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和山地体育公园为支撑,发展与麦积山景区、“两城”互动的体验型观光农业及山地运动长廊。生态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依托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生态旅游区。

二、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开发条件与瓶颈分析

(一)开发条件分析

1.交通便利。颖川河、东柯河流域地处天水市东南部,是天水市东部主要的对外交通门户,也是关中进入天水乃至大西北的必经之路。该流域北端紧接城市东西交通干道羲皇大道,内部麦贾公路是天水市区通向麦积山风景区的最佳路径,也是连接南部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作为主城区的空间拓展区,该流域具有与主城区尤其是与麦积区用地接壤、空间零距离的优势,易于承接主城区功能和空间外溢,同时主城区完善的城市功能及公共市政基础,也可以为基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活及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基地快速、优质发展。

2.旅游资源丰富。颖川河流域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生态植被良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县级13处),自然景观20多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达100多处。富集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史、迹、景的结合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品位极高。丰厚深邃的旅游资源不仅为颖川河流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为今后两河谷流域的开发提升了环境品质。近年来,麦积区在市“旅游富市”战略和区“旅游拉动”战略的指导下,逐年加大了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及周边旅游景点的保护开发力度,2003年开始实施的区域内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和2009年以来麦积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2014年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的成功,都有力助推了颖川河流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后,随着进出景区人流、物流量的不断增加,必将为两河谷流域城市发展和开发建设带来更大的活力和需求,而两河谷新城建设也将为景区提供更多相应的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

(二)开发瓶颈分析

1.用地狭长,制约较多。依据《天水市颖川河—东柯河河谷控制性详细规划》,颖川河谷用地南北长约17公里,东西宽约700—1300米,东柯河谷用地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向仅宽500—1200米,两河谷地形均呈南北长,东西窄分布。所以,两河谷范围内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虽然占总用地面积的70%,但由于受河谷地形影响,均沿两条河谷呈狭长带型发展,用地过于狭长,可用空间局促,不利于城市功能及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市政等基础设施成本也相对较大。另外,依据相关地质勘测结果,两河谷内还存在多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点多等,对后续的开发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颍川河、东柯河用地建设条件分类统计表

颍川河、东柯河地质灾害统计表

2.建设无序,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就目前来看,两河谷流域现有建筑主要以村镇居民自建住宅为主,建筑质量差、环境杂乱,且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建设呈无序蔓延状态。区域内虽有一些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环境、质量都远高于周边村庄及沿街民房的新建用地,但总的来说,也存在建设水平不一,建筑风格各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此外,受经宝天高速公路麦积出入口进出天水市区的货运交通影响,麦贾公路沿线交通管理混乱,交通拥堵严重。而且沿道路两侧分布着大量为货运车辆提供临时加水、维修、餐饮等服务的临时设施,服务低端,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亟待进行梳理整治。

3.发展滞后,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从给水工程来看,颍川河流域规划区内目前仅有一座麦积村镇水厂,为其周边村镇供水。其他地区无给水设施,且尚未敷设给水管道集中供水。区内村镇用水主要通过自挖水井供应。供水系统基本空白,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滞后,且村镇开采地下水无序,造成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从排水工程来看,流域内无污水处理相关设施,排水管网建设滞后,村镇污水直接排入颍川河和东柯河,水体污染严重。河流防洪标准过低、不成系统,无法满足今后新城建设发展要求。从燃气工程来看,流域内无管道燃气设施,居民生活燃料以煤、柴禾为主,燃气气化率低,供气方式落后,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供热工程来看,流域内无集中供热设施及管道,居民用户主要采用家用小煤炉及柴禾取暖。供热方式落后,热效率低,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4.投入受制,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一是受区级融资瓶颈制约,两河谷流域综合开发的融资困难未能解决,致使一些关系区域开发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未能启动。二是由于市、区财力有限,对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配套资金不足,影响区域内投资硬环境建设。三是中央、省级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细化,致使区域内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不强。四是招商项目储备不足,对外推介、协作服务的合力较弱,致使社会投资的瓶颈难以突破,影响着流域综合开发范围的扩大。五是受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有些项目建设存在土地无法报批等问题。六是部分项目建设业主自主建设的主动性不足,依赖政府解决各类问题的思想太重,项目一推一进现象时有发生。七是一些项目用地手续报批进度缓慢,影响着项目推进的速度。

5.有资源无效益,旅游业开发层次较低。两河谷流域南部是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但从开发现状来看,旅游景点分散,整合度低,旅游服务设施薄弱,产品单一,与该地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发展较为滞后。具体来说,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不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致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主要旅游景区的住宿、餐饮、交通、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便民设施等基础设施布点不全、功能不齐,可进入性和接待服务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三是旅游景区(点)开发利用仍处于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的静态观光游览阶段,开发层次不高、深度不够,缺少拳头产品,可看、可娱性较弱,难以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历史文化元素与游客互动体验项目、特色餐饮民宿等结合性较差,无法满足游客的深层次体验需求。四是旅游开发资金短缺,社会多元化、多层次开发旅游的投入机制活力明显不足。五是旅游对外宣传投入、创新不足,手段单一,始终处于被动和落后状态。

三、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综合开发对策建议

(一)规划引领综合开发

1.科学合理布局。为了指导和加强颖川河、东柯河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天水市规划局编制了《天水市颖川河—东柯河河谷控制性详细规划》、《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流域综合开发旅游规划》、《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流域综合开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两河谷流域综合开发的目标、定位和要求。针对两河谷流域狭长的地形地貌特征,今后应依规划要求,把两河谷以及中部山体作为一个整体开发,着重挖掘河谷用地与山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山体为生态绿心,由中部山体向外放射生态绿廊,建立与周边自然基地的生态联系,并以生态廊道为隔离带,将河谷用地划分为规模适宜、特色各异的城市功能组团,最终形成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构建“以中部生态绿心为核心的多组团环形发展”的总体布局结构。

2.落实总体规划。两河谷流域的综合开发应严格按照规划的目标、要求、原则、布局认真实施,杜绝有规划、不落实、无序发展的地方行为。为了确保规划落实的不走形、不变味,建议麦积区政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参与”的规划执行监督体系,最大程度预防和限制官员出现失职、失策和失误行为,并以责任追究来减少失误。同时,各级政府要综合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切实把规划的理念和内容贯穿于政府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做到所言所行服从于、服务于规划。另外,两河谷流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在抢抓当前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中,结合地方实际、资源文化特色、目标受众需求、市场发展前景等科学编制,且规划编制要有前瞻性、针对性,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监督落实。最后,规划的执行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丰富发展的过程。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规划编制和执行单位应及时跟踪、调整、完善,科学评估,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3.坚持基本原则。一是安全优先原则。两河谷流域周边地区滑坡、泥石流、推测断层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规划需在总体规划和相关防灾规划的指引下,进行翔实研究、科学布局,规避相关灾害。二是区域互动原则。两河谷流域临近麦积区、社棠工业区等城市功能板块,并南接麦积山风景区,规划应遵循区域互动原则,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地区在交通、设施的衔接以及功能的互补联动,实现整体发展。三是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两河谷流域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也较脆弱,且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如渗金寺、般若禅寺、柳林寺、天官庙、真禅寺、圣母堂、太平寺、天主教堂、碧云寺、观音殿等寺庙,北端又紧邻马跑泉遗址。所以,开发时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改善流域内交通条件。一是构建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强东柯河谷、颖川河谷及中部山体三者间的交通联系,促进整体互动发展。从路网及用地等方面做好与颖川—东柯第一通道(南部)、颖川—东柯第二通道(中部)两大东西向联系通廊的对接,在两大河谷间建立便捷联系;在规划区东侧预留9处盘山路出入口,与中部山体路网无缝对接。二是合理组织过境货运交通。分时序逐步剥离片区过境货运交通,规避对外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及景观的负面影响。近期增加高速公路出入口、开辟货运车专用通道疏解麦贾公路货运流量,尽量减少因货运交通集中于颖川河谷对麦贾公路造成的不利影响;远期打通中部穿山隧道及开通天宝高速街子预留出入口,使货运交通能快速、便捷地上、下高速,提高对外交通组织效率,同时达到将货运交通与城市生活剥离的目的。三是打造城市景观性道路。规划麦贾公路为主要的景观性道路,将其划分为门户段、科教段、商业段、滨水段和生态段五个区段,营造特征鲜明、富于地段特色道路景观。

2.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新城定位目标、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在整合新建设施与既有设施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系统谋划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配套和适度超前建设。一是加强供水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城市水源配置工程、净水厂及输水主干管网,进一步完善输配水管网、加压泵站、调节水池等城市供水设施。二是根据污水处理现状、污水排放预测、规划目标及布局原则,合理布局排水体系和污水处理设施,适时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流域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加强流域内供热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供热锅炉房,加快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优化供热企业资源,加快供热企业整合,编制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供热方式,积极利用浅层地能,扩大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四是加快流域内管道燃气设施建设。尽管《天水市天然气输配工程规划(2005—2020)》燃气系统没有覆盖本流域,以致规划并未考虑本流域供气问题。在本流域管道供气系统建成以前,仅以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过渡气源。但是,在新城建设中,流域内管道燃气设施的规划建设也应提早谋划。同时,积极与天然气、通信等单位联系,力争在近一、两年内使东柯工业园园区达到“五通一平”的水平。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主导,加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完善旅游业态布局。根据客源数量、构成和消费能力,合理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旅店、餐饮、购物点等三产服务项目以及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等配套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的理念,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具体来说,一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为游客营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二要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1.开发建设以生态为先。两河谷流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因此,颍川、东柯新城建设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强化城市与自然生态用地、绿地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城区的景观质量。依规划要求,在布局上要综合运用山体绿化背景、沿河绿化带、城市公园绿地、道路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等构建多样化的城市绿地空间,创造分布均匀合理,满足各组团居民生活使用,整体形成“山水相连、山城相依”的绿地景观系统。

2.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按总体规划、防洪标准设计防洪堤,完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全面整理河道,拆除违章建筑,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加强对两河谷周边山体滑坡地段的监测和周围山体的综合治理,加大绿化造林面积,防止因暴雨而引发泥石流威胁。结合流域污染治理,通过自然岸线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提高河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再生水作为河道景观补充水源,高标准进行绿化,营造优美的沿河景观,提升两河谷流域环境品质。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遵循“保护者受益、损坏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完善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突出重点流域、园林绿化、饮用水源地、生态湿地等生态补偿重点,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逐步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增加补偿内容、加大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由点到线及面,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

1.创造平等投资机会。在一些重点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加强能源设施投资,支持社会资本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水电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电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管网、储存设施、建设运营等。

2.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创新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投资运营机制,积极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

3.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根据项目情况,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4.创新融资方式。在信贷服务、担保、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债权融资等方面多措并举,丰富社会资本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比如,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热、供水、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投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可以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给予支持。

5.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一要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二要努力寻找旅游重点项目与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有效对接点,推动旅游交通、景区、酒店等影响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更多地进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建设规划。三要大胆尝试国内外各种成功投融资模式,按照具体情况,分别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租赁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等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商资本积极参与旅游资源和景区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积极投资旅游服务业,兴建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四要支持国内外优势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收费权融资、兼并、参股、收购等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业务。

(五)抓好项目建设

1.加大项目争取和整合力度。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衔接,整合片区优势争取项目,加大区域内基础设施及产业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翠山梁观景台提升改造工程,结合麦积山大道和马跑泉公园建设分段启动颖川河滨水景观部分节点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在上亿元的工业项目落户东柯工业园区,以优势项目的引入,带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强化招商项目落地。以文化旅游和生态资源为招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黄河雕漆产业园、麦积山石窟研究所科研基地、秦风名俗园落地项目的推进力度,力争年内有新的进展。进一步对接做好麦积山游客集散中心暨文化创意园、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招商服务,力争有大项目投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与西北永新集团衔接,加快总投资20000万元高新滴灌管(带)及配套节水管材项目环评等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积极谋划实施好东柯河健康谷产业长廊项目,力争于近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3.打造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积极整合发改、扶贫、交通、农综、林业等部门项目,以产业区路网为骨架,串点连片果品集中区和示范基地,将颖川河东山片区、颖川河西山片区和马砚梁片区连成百公里产业长廊,进一步提升打造成天水市东南部高标准农业产业示范区。

(六)大力发展旅游业

1.加快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加强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衔接,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商业、林业、科教、信息、环保、医药保健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保健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等新业态,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群。特别是要把旅游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中提升两河谷流域旅游业的内涵、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也让即将建成的两河谷新城变雅、古迹变活,山水变得更加灵动。

2.建设旅游名村名镇。在两河谷流域的综合开发和麦积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尊重自然山水、尊重原有的村庄历史格局、尊重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尊重游客和当地村民的需求基础上,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的旅游功能,培育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村镇,建设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名村名镇,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利用两河谷流域丰富的自然、人文、温泉资源,开发多样化的、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一是积极发展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旅游产品。二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按主题文化、品牌旅游区、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一些在区、市、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能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特色旅游资源,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相互交织或于一体的组合型旅游产品。三是开发一些与游客有互动性的功能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如以峡谷、森林、河流、地质旅游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漂流、探险、科普等旅游产品,以此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4.创新旅游促销模式。切实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市场网络资源优势和党政机关公共关系资源优势,开展旅游营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的市场宣传营销机制,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在宣传渠道上,完善统分结合的组织模式,把旅游和外宣、外事、外经贸以及各种对外文化交流、科技、体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宣传促销合力。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16)03-0115-06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雷晓峻(1972—),女,甘肃天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天水市瓶颈对策
三个好朋友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走,找对策去!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