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07-29杨伟忠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516100

北方药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炎性因子急性脑梗死

杨伟忠(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 博罗 516100)

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伟忠(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516100)

摘要:目的:探析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神经科常规治疗降脂、抗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1日1次50mg,分2次使用,一次5mg静脉推注,一次45mg静脉滴注,总治疗14d,对比观察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前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率,促进病情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炎性因子 影响

脑梗死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严重疾病,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成年人的第一大致残病因,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1]。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改变、吸烟酗酒、家族遗传、高盐饮食等原因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出现血栓、梗塞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头晕、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吞咽困难、偏瘫等[2]。阿替普酶是一种经典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也是唯一获得FDA认可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3],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取得了确切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6±13.9)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3.1±12.5)岁。纳入标准:依据《临床内科学》所有患者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4],经影像学(CT、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在发病后8h内入院;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昏迷、精神障碍、近期内使用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观察实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每次2mL,两组治疗前均行血Rt、肝肾功能、常规ECG检查,实施神经科常规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脱水降压等治疗。尽早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颅内压脑水肿症状,采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交替脱水降压,配合利尿剂呋塞米脱水等,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同时进行神经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德国制药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mg的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1日1次,分2次使用,首次将5mg阿替普酶加入0.9%氯化钠溶液,静脉推注给药,10s内推注完毕,然后将剩余的阿替普酶注射液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1h内给药完毕,共治疗14d,治疗结束后抽血观察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1.3效果判定: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通过ELISA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前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白介素8(ng/ 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mg/L)白介素6(ng/ mL)肿瘤坏死因子-α(ng/L)对照组 30 8.61± 0.58 19.43± 0.51观察组 30 8.83± 0.71 10.31± 0.32 19.54± 1.21 24.01± 1.55 49.98± 1.72 55.13± 1.99 21.32± 1.87 14.75± 2.33 t 1.679 29.827 0.379 20.220 0.128 28.861 0.7467 10.747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6.32± 0.88 19.44± 1.39 14.23± 3.01 50.02± 1.33 45.36± 1.63 20.98± 1.65

3讨论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年龄>50岁),男性患者居多,发病急,常在夜间休息时发生[5]。由于脑部梗死部位有效血液循环锐减,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但脑功能损伤在缺血缺氧的数分钟内发生,因此早期积极的溶栓治疗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

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聚集是主要发病原因。当血栓形成或者栓子随血管进入脑部,发生脑梗死时,梗死部位将发生2种脑细胞损伤,即一部分脑细胞由于完全性的缺血缺氧导致坏死,一部分脑细胞发生可逆性缺血损伤,恢复血液灌注,病情将获得改善[6]。目前,临床上为了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常常实施长期的口服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但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意义不大,故,早期积极的溶栓治疗必不可缺。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物,来源于人正常成熟细胞培养,对血栓纤维蛋白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副作用小,无溶栓亢进反应。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正常情况下不发生激活纤溶酶原反应,但当血小板高度聚集,血栓形成后,tPA与血栓纤维蛋白相结合,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通过激活纤溶酶溶解血栓[7]。超敏C反应蛋白是慢性炎症状态下细胞因子产生的标志,更是系统性低水平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特异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5~10mg/L便可确诊为微炎症状态。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激活炎症介质发挥作用,导致炎症反应加重[8]。本文中,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能提高治疗效率,促进病情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恩铭.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62-2763.

[2]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54-1056.

[3]欧阳取平,李亚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984-985.

[4]周鹏.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42-44.

[5]陈晓燕,程赛宇,郭宇,等.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9):658-660.

[6]于丽君,邱学荣,强家奇,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疑难病杂志,2015(4):346-348,352.

[7]王光胜,王元伟,陈孝东,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6):538-540.

[8]李强.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27-830.

·临床药学·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7-0147-02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炎性因子急性脑梗死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