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五种有效性策略

2016-07-27陆国毅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不等式有效教学高中数学

陆国毅

【摘 要】基于高中不等式特征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阐述了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五种策略:简单回顾、生活引导、思维训练、理清思路、合作交流,切实提高不等式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 不等式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77-02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不等式的相关性质。不等式向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能否学好此部分,关键在于能否深入透彻地理解不等式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掌握解题技巧。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必须善于把握不等式知识的灵魂,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才能让学生高效、轻松地学好。

一、简单回顾,打好基础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项目相对复杂,不等式的性质相对较多,要想能够顺利解题,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基础。具体需要回顾的知识项目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特征等。教师先让学生迅速回忆,然后叫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当学生对其中某一知识点的认识相对模糊时,教师要迅速补充或者找其他学生补充,向学生呈现一个完整、准确又科学的不等式基础知识框架。

例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

如果 a>b,c<0,那么ac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完整地呈现出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就得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并初步形成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这些基本性质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几道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出原因。如:

(1)如果 a>b,c>d,那么 ac2>bd2。(假)

(2)如果a

(3)如果a2>b2,那么a>b。(假)

学生根据之前回顾的不等式的相关性质,迅速地进入思维状态,从而飞快地判断出各个命题的真假。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也对不等式的性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生活引导,趣味教学

不等式作为一项数学知识,事实上同人们的现实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教师要善于将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简单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利用生活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不等式性质、知识等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精力去钻研、探究与学习。

比如,在正式进入不等式知识项目学习前,教师可以举出一个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

如,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每千米,起步价为10元,最初的4千米计费10元。如果小明身上只有23元钱,而小明要去17千米的地方,那么小明至少得步行多远呢?

学生听到这一案例后,立刻进入了生活化情境中,将自己带到了乘坐出租车的真实体验中,从而进入思考状态,带着兴趣和热情来分析问题。

通过分析已知条件,结合题目中的未知变量,经过思考、分析,列出了一个不等式,建立起了已知条件与未知变量间的关系,并利用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来解不等式。这样就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思维训练,科学引导

数学科学学习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巧,能够灵活地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不等式同其他知识模块间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同函数、方程以及解析几何等之间都存在一定联系,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知识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已知x,y都是非负实数,且满足2x+y-4≤0,x+y-3≤0。(1)求解不等式,并在平面坐标系中画出其范围;(2)求z=x+3y的最大值。

这看似简单的题目,事实上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它巧妙地将不等式的性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方程等联系起来。要想解答此题目,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又要掌握函数的相关性质。

学生接到这一题目后,要先鼓励学生自行解答,让他们用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一一呈现该题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抓住解题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步骤一: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解不等式组,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步骤二: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在坐标系中画出范围。

步骤三:利用x,y在坐标系中的关系,分析z=3x+y的值,找出最大值。

学生经过以上解题步骤的训练,会形成一个思维过程,把数形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好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学会把不等式同其他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学得知识。

四、理清思路,高效解答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解不等式,最关键的是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对相关的解题思路加以归类,如,集合解题思路、数形结合思路、函数思想等,培养学生正确利用这些思路来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不等式问题变得简单易解答,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为分类讨论法,它通过分类讨论来明确不同量、不同对象的所属范围,再根据要求确定分类标准,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类探讨,防止出现漏项、重复选择等问题。

例如,关于x的不等式 |x-2|+|x-3|

对于此类题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分类探讨法进行解答。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把|x-2|和|x-3|形成三大分类区间。具体的思路与解题步骤如下:

思路一:如果x<2,2-x+3-x=-2x+5>1;

思路二:如果2≤x<3,x-2+3-x=1;

思路三:如果x≥3,x-2+x-3=2x-5>1。

经过以上思路,逐步思考可以得出 |x-2|+|x-3|≥1,又因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等式的解集并非空集,因此,得出a的取值范围为 a≥1。

经以上逐步的讨论分析,能够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求得a的取值范围。这种逐步解答、逐步分析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分类讨论思维,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造条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合作交流,比拼学习

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非天生就很强。这样教师可以本着合作交流的原则,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彼此帮助,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采用合作分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带动的方式去学习、交流。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每组让一名数学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对整个小组的领导,以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要注意任务的分配与布置。为了能够调动整个小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成员间比拼竞争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通过向各个小组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不等式问题,鼓励小组学生来互相竞争,解答问题,比拼谁的解题速度最快、最准确,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对相对复杂、解题步骤较多的不等式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集中探讨问题的解答方法,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答。学生通过他人的意见,也能有所收获,思路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增进学生高效学习。

作为高中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等式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不等式的相关性质。不等式向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否学好,关键在于能否深入透彻地理解不等式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方法,掌握解题技巧。教师也要善于开创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积极学习、主动探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淑.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不等式有效教学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用概率思想研究等式与不等式问题
一道IMO试题的完善性推广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构造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