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16-07-26彭用华肖洁俞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

彭用华 肖洁 俞小敏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在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中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504例

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 以术后3个月为观察期限, 以摆脱透析为主要终点事件, 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04例患者中369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摆脱了肾脏替代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 未手术治疗、入院前血肌酐异常>6个月、术后15 d不能脱离透析是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中, 未手术治疗、入院前血肌酐异常>6个月、术后15 d不能脱离透析是患者短期内难以摆脱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血液透析;梗阻性肾病;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53

据统计, 我国的尿毒症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院泌尿外科每年手术处理梗阻性肾病患者超过万例, 每年因肾衰竭而转诊肾内科的患者超过150例。为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在本科行血液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5年在本院肾内科住院透析的全部梗阻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术后3个月

内无随访资料者;②入院前在外院已经进入规律透析、时间>1个月者;③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影响肾脏预后者。

1. 2 方法 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手术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手术情况、术后透析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内肾功能状况等。如本院无患者术后3个月的资料, 则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 获取相关资料。

1. 3 短期预后评价 以术后3个月为观察时限。以摆脱透析为临床观察终点事件。记录从手术开始到出现终点事件的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最小值, 最大值)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 2012~2015年在本科行血液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共638例, 符合排除标准134例, 504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见表1。

2. 2 手术情况 504例患者中入院后实行手术者458例, 外科医师判断失去手术价值者36例患者, 10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放弃手术。术后尿血411例(89.7%), 引流管堵塞、需二次手术者83例(18.1%), 术后出现发热、考虑感染者37例(8.1%), 出现术后休克、进入ICU治疗者7例(1.5%)。

2. 3 手术患者恢复情况 458例患者术后肾脏恢复情况:145例术后即摆脱透析, 占31.7%;术后15 d摆脱透析者158例, 占34.5%;术后15 d~1个月内摆脱透析者36例, 占7.9%;术后1~3个月内摆脱透析者30例, 占6.6%;有89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未能摆脱透析, 占19.4%。

2. 4 危险因素分析 以摆脱透析为终点事件,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未手术、入院前结石病史>5年、入院前血肌酐异常>6个月、术前核素显像提示双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总和<15 ml/(min·1.73 m2)、术后15 d不能脱离透析等是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肌酐、(核素显像)肾功能、手术等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提示:未手术、入院前血肌酐异常>6个月、术后15 d不能脱离透析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 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增高, 其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文献报道:1990年前, 肾结石在发达国家的年发病率0.04%~0.30%, 人群患病率4%~20%, 1990年后, 部分地区报道的年发病率为0.105%~

0.457%, 人群患病率为10.0%~14.3%[1, 2], 并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结石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比例>30%, 广东地区可以达到半数[3]。结石的长期存在影响肾功能, 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肾衰竭。如何评估此类患者的预后, 不仅影响手术的决策, 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提示:手术解除梗阻仍是患者肾功能有望恢复的唯一手段。Chisholm[4]研究提示, 尿路完全性梗阻1周内解除, 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完全性梗阻2周, 解除梗阻后3~4个月内, 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70%, 4周的完全性梗阻解除后, 肾小球滤过率仅能恢复至30%, >6周的完全性梗阻, 解除梗阻后肾功能极难恢复, >8周则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本研究结果则提示, 肌酐异常>6个月的患者, 摆脱透析的可能性与肌酐异常在6个月内的患者相比, 具有明显差异, 后者更容易摆脱透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考虑有以下因素:①本研究中的多数患者出现完全性尿路梗阻(无尿)者少见;②部分患者的病史不清晰, 可能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发生急性肾损伤。因此, 术后15 d对血肌酐水平的动态观察, 对患者能否摆脱透析意义重大。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 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难以准确判断患者出现尿路梗阻、肾功能受损的时间等。

总之, 在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中, 手术治疗、较短的术前肌酐异常病程可能是新入透析的梗阻性肾病患者有望短期内摆脱透析的有效途径, 术后15 d能否脱离透析可能是决定患者短期预后的关键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Roudakova K, Monga M. The evolving epidemiology of stone disease. Indian J Urol, 2014, 30(1):44-48.

[2] Bae SR, Seong JM, Kim LY,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reno-ureteral stone disease in Korean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Urolithiasis, 2014, 42(2):109-114.

[3] 彭洪泉, 赖小希. 影响梗阻性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21):2481-2483.

[4] Chisholm GD. Pathophysiology of Obstructive Uropathy. 3rd ed. Oxford: Heineman Medical Books, 1990:59-66.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
烟酰胺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