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调查分析
——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

2016-07-26刘汉琴

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信息源图书馆

刘汉琴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重庆 401331)



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调查分析
——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

刘汉琴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重庆 401331)

[摘要]以四川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出美术院校教师的主要信息源和信息查寻方式。

[关键词]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查寻行为信息偶遇浏览

美术院校教师因为是“凭直觉获知的、独立的、通过灵感创作的个体[1]”,其信息查寻行为必然有与其他职业用户不同的特征。通过对CNKI的系统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仅局限于其图书阅读倾向[2-3]的调查分析。而美国、南非等国的研究者对其本国的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4],且颇具特色。笔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中国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查寻行为是否有区别于国外美术院校教师的独特点。同时还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在现实中对改进美术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提供具有指导性的依据,也期望能为今后艺术创作群体的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1.1调查方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并结合访谈法。笔者在借鉴了Cobbledick[1]和Hemmig[5]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研究的问卷调查表。

由于问卷调查缺乏弹性,在某些问题上很难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因此,针对个别需要作进一步核实和深度了解的问题,笔者对个别美术专业教师进行了个人访谈。随后,结合个人访谈结果,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问卷调查表的问题和选项,以此避免因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没有考虑是否符合本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带来的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

1.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进行正式调查的问卷共计22个问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学历、专业;

②查找信息的内在动机;

③满足美术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信息需求的信息源;

④使用各种信息源的信息查寻方式;

⑤对图书馆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问卷发放主要借助同事、朋友和邻居关系,并以纸介质形式为主,同时也利用QQ和电子邮件所建立的熟人关系请人代为发放问卷。这种发放形式,能确保问卷回收的比例和质量。最终,发放和回收的问卷数量相同,共计9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1样本特征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较均衡,男性教师共54位,占58.1%,女性教师39位,占41.9%;在年龄层次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0~39岁的教师共有71位,占总数的76.3%,40~49岁的教师有12位,占总数的12.9%;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中,硕士学历的教师占多数,有71位,占总数的76.3%,本科学历的教师有22位,占总数的23.%,没有专科学历及博士学历的教师。

在专业分布上,涵盖了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除新媒体艺术系以外的所有院系,其中以绘画艺术的教师居多,共28位,占30.1%;其次是雕塑系的教师,共26位,占28.0%;再次是设计艺术学院的教师,共18位,占19.4%,其他院系的教师相对较少。

2.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在利用SPSS对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前,笔者首先对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利用因素分析法首先获得KMO(取样适当性量数)值,以确定该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0时,非常不适合因素分析;值在0.50至0.60之间时,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值在0.60至0.70之间时,勉强可进行因素分析;值在0.70至0.80之间时,尚可进行;值在0.70至0.80之间时适合进行;0.90以上,极适合进行因素分析[6]。其次,因素分析时,由于以少数的因素构念来解释所有观察变量的总变异量,加上行为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测量不如自然科学领域精确,因而萃取后保留的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若能达到50%以上,则萃取的因素其建构效度可以接受,若能达到60%以上,表示萃取后保留的因素其建构效度相当理想[6]。

因素分析完后,要继续进行的是量表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检验。笔者采用常用见的检验信度的方法——α系数法。DeVellis(1991)认为:值界于0.65至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值界于0.70至0.80之间相当好;值界于在0.80至0.90之间非常好;0.9以上非常理想[6]。

问卷数据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70,呈现的性质为“良好”标准,表示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变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萃取法对各量表抽取共同因素,其联合解释变异量均在50%以上,表示保留的共同因素其建构效度可以接受;各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均大于0.70,信度指标相当好。

表1 效度与信度检测结果

2.3信息查寻目的分析

人们有信息需求是信息查寻的一个基本假设,而信息需求总是与信息查寻的动机相关联。我们在研究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之前,首先应了解其信息查寻的动机所在,即目的是什么。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查寻主要基于以下4个目的:

①艺术创作。美术院校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创作成为他们查寻信息最主要的目的,73.1%的教师(68人)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查寻相关信息;

②教学课程发展需要。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72.0%的教师(67人)出于工作需要查寻与课程相关的信息;

③个人兴趣爱好。71.0%的教师(66人)因个人兴趣爱好也会进行相关的信息查寻;

④跟上行业发展步伐。45.2%的教师(42人)为了解当代艺术发展情况,会有意识地查寻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信息。

除此之外,有的老师会为了写文章投稿查找相关信息(29.0%,27人),也有老师为了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21.5%,20人)。

2.4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是信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用户通过某种信息行为来满足其信息需求。Cobbledick[1]把美术院校教师特定的信息需求分为5种类型:①灵感信息需求;②视觉信息需求;③技术信息需求;④视觉艺术发展现状信息需求;⑤业务信息需求。笔者就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咨询了从事美术史论研究的张娜老师、从事雕塑艺术的张伟鹏老师以及专注于设计艺术的李渝老师。结合三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仅从职业特点及其专业背景考虑,美术院校教师主要对4种信息有需求:灵感信息、视觉信息、技术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

2.5信息源的统计分析

为更全面地了解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源,在设计问卷时,笔者对信息源采用了双重标准。在调查能满足美术院校教师4种主要信息需求的信息源时,按信息源的层次和加工程度对信息源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又按信息源的存在方式,调查了美术院校教师的其他信息源。

2.5.1灵感信息源

灵感信息源的重要性程度分为5个层次: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其权重值分别为0、1、2、3、4。利用SPSS对其重要性程度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按其平均值大小即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下文涉及重要性程度的与此相同,不再赘述),其中均值大于3的共有4个选项,如表2所示。

表2 激发灵感的信息源重要程度统计

除上述4个选项外,另有14个选项均值在2与3之间,这些信息源对激发美术院校教师的创作灵感也比较重要。在这14个选项中,较之于与艺术不相关的信息源而言,与艺术相关的信息源,如艺术类期刊杂志或报纸中的图像或文本、与艺术相关的电视节目、视频或电影、摄影媒介(非图书)上的艺术图像、现场表演(音乐、戏剧、舞蹈等)、与艺术相关的网站上的图像或文本、艺术品照片或幻灯片等,对激发美术院校教师的灵感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艺术作品本身是激发美术院校教师创作灵感的重要信息源的结论。同时,艺术作品以多种多样的载体形式呈现,其中以图书为载体形成的资源在激发美术院校教师创作灵感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则再次印证了艺术类图书是美术院校教师重要的灵感信息源的结论。

2.5.2视觉信息源

从统计数据看,选项均值大于3的共有6项,可以认为这6种信息源是美术院校教师的重要视觉信息源,如表3所示。

表3 满足视觉需求的信息源重要性程度统计

除上述6个选项外,另有12个选项的均值都在2与3之间,且大多数选项的标准差都小于1。说明对美术院校教师整体而言,这12个信息都是比较重要的信息源。从分析数据中,我们再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12个选项中,较之于与艺术不相关的信息源而言,与艺术相关的信息源,如与艺术相关的电视节目、视频或电影中看到的图像、照片或幻灯片、期刊杂志或报纸中的艺术图像、互联网上的艺术图像以及摄影媒介中的艺术图像(非自创),在满足美术院校教师视觉信息需求方面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美术院校教师的重要视觉信息源的结论。同时,艺术作品以多种多样的载体形式呈现,其中以图书为载体形成的资源在满足美术院校教师视觉信息需求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即再次印证了艺术类图书是美术院校教师重要的视觉信息源的结论。

2.5.3技术信息源

技术信息源的使用频率分4个层次:从不使用、偶尔使用、较常使用、经常使用,其权重分别为0、1、2、3。利用SPSS对其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按其平均值大小即使用频率降序排列(下文涉及使用频率的与此相同,不再赘述)。从统计数据看,均值在2~3之间的选项共有3个,可以认为是美术院校教师经常使用的获取材料信息和技术信息的信息源,如表4所示。

表4 获取技术信息的信息源使用频率统计

2.5.4专业发展信息源

从统计数据看,均值在2~3之间的选项共有4个,可以认为是美术院校教师经常使用以获取艺术专业发展动向信息、了解当地艺术事件的信息源,如表5所示。

表5 获取专业发展信息的信息源使用频率统计

2.5.5图书馆的使用

调查数据显示,90.3%的教师(84人)都曾使用图书馆获取与创作科研相关的信息。其中,较常使用的是大学图书馆,偶尔也会去公共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如表6所示,美术院校教师经常使用的图书馆资源是艺术类图书,包括艺术画册、艺术技法类图书和艺术理论专著;其次是艺术类期刊;偶尔也使用非艺术类文献资源,其中对哲学宗教类的社会科类图书使用相较于其他非艺术类文献而言,相对较多。

表6 图书馆馆藏资源使用频率统计

2.5.6收藏图书或期刊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0.6%的美术院校教师(75人)为方便查找信息,会自行购买相关的图书或期刊。这一调查结果国外研究者们[4]的结论相一致,也与蒋颖、杨沛超[7]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或多或少都有收藏个人研究资料的习惯。蒋颖、杨沛超把这种收藏情结归结于人文社科文献的特点。据范并思的研究,人文社科文献的半衰期较长,其中艺术类文献的半衰期为14.9年[8],也就是说,在对艺术的研究中所引用的文献有一半是14.9年内发表的。由此可见,艺术类文献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艺术理论研究常常需要引经据典,这就需要大量翔实可靠的第一的材料,其中图书是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源。

2.5.7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用户开拓了新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源。调查数据显示,97.8%的美术院校教师(91人)认为电子信息技术对其艺术创作有积极作用。在众多电子信息技术中,被使用最多的是互联网,64.8%的教师(59人)经常使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46.2%的教师(42人)在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图形软件。

2.5.8人际网络信息源

调查数据显示,95.7%的美术院校教师(89人)在一年内曾与其他人讨论与艺术相关的问题3次及3次以上;87.1%的美术院校教师(81人)在一年内曾就艺术的一般性问题或创作向他人咨询过相关建议或信息。就对象而言,最常与其之讨论的对象是艺术家同行或同事、学生和艺术批评家;最常咨询的对象是艺术家同行或同事和艺术批评家,如表7所示。

表7 人际网络信息源统计

从上述数据中,笔者发现,美术院校教师常用的人际网络信息源主要有艺术家同行或同事、艺术批评家和学生,均是有艺术专业背景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人就艺术相关的问题同图书馆员进行讨论或咨询。而国外学者Zijl和Gericke[9]的研究结论中,图书馆员却是最受欢迎的信息源。这一对比值得我们美术院校的图书馆人深思。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按照各类信息源的重要性程度和出现的次数,笔者认为美术院校教师的主要信息源有以下6种: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践活动;②自然中存在的一切形式;③艺术展览;④大学图书馆;⑤人际资源;⑥私人藏书。

2.6信息查寻方式的统计分析

信息查寻方式是指用户为满足其信息需求,针对所选择的信息源采取的某种信息查寻行为。信息查寻行为包括有目的性的信息查寻行为和无意识的信息查寻行为。其中信息检索行为是有目的的信息查寻行为,如利用OPAC或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向人咨询也是一种有目的的信息查寻行为;信息浏览行为和偶遇行为则是无意识的信息查寻行为。下面,笔者针对上述6种主要信息源所采用的信息查寻行为分别进行论述。

2.6.1偶遇

灵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偶然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的状态。由此可见,灵感不是靠主动查寻得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积累中偶然遇到。Boyce、Meadow和Kraft[10]认为,当人们在查询A主题的时候,发现了有价值的B主题,这种现象叫偶遇。潘曙光[11]认为,信息偶遇是一种信息获取行为,既不是计划内的,也不是预料之中的。当用户并不是有意地要查找某(有用或有趣)信息时,却获得了它。也有学者用“意外发现”“偶然信息获取”来描述这种意外、偶然地信息获取行为。基于对灵感产生的过程的了解和对信息偶遇内涵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访谈进一步确认了灵感与偶遇的联系,美术院校教师从相关信息源中获取灵感信息的行为可称之为信息偶遇。

2.6.2浏览

统计数据显示,美术院校教师使用图书馆查找信息的常用方式(频率权重与技术信息源相同)首先是浏览,使用频率均值1.86;其次是索引,均值为1.56;第三是利用联机公用检索目录(OPAC)查找,均值为1.39,即说明美术院校教师通常以浏览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这与国外研究者的结论一致:浏览是艺术家使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典型手段。此外,对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进行观赏也是一种浏览行为。2.6.3向有艺术背景的人咨询

人际交流中的信息交换可以弥补个体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不足,也是实现资源互补的需要。如文中2.5.8所述,美术院校教师经常向艺术家同行或同事、艺术批评家和学生等有艺术专业背景的人群咨询与艺术相关的问题。除此之外,美术院校教师还从同行或同事那里获取艺术创作所需的技术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

3 给图书馆的建议

3.1关于馆藏资源建设

如表8所示,美术院校教师认为重要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是艺术类图书,其次是非艺术类的社科类图书,再次是艺术类的其他资源,如艺术图像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艺术中外文期刊。综合类期刊论文、电子图书数据库也被认为是重要的馆藏资源。

表8 理想的图书馆馆藏资源重要性统计

3.2关于读者服务工作

如表9所示,对美术院校教师而言,现当代大学图书馆都有的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图书外借服务也被美术院校教师认为是最重要的读者服务;艺术图书是美术院校教师重要的灵感和视觉信息源。因此,开展最新出版的艺术图书展示活动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最新的艺术信息;美术院校教师认为图书馆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和联系非常重要,有利于充分了解读者需求;期刊、工具书外借服务和提供当地艺术的发展动态信息,这两点在Cobbledick[1]的研究中也被提到:“那些不能流通的馆藏资源(如期刊、百科全书)应该流通起来,它们在艺术家的工作室比在图书馆更有使用价值;乐意参与展示当地艺术发展并联系当地艺术家的图书馆员,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源。”

表9 理想的读者服务重要性统计

在上述8个选项中,A、G、F属图书馆常规服务,D、B、E、C是针对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需求所设置的个性化服务。从重要性程度来看,所有的个性化服务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常规服务中,美术院校教师对信息检索培训并不热衷,这便可以解释真正使用网络查找信息的人并不多的原因。

4 结语

成果,笔者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作一些探索。囿于学力不逮及自身的专业背景等诸多因素,本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以使得本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以期能为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Cobbledick S.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artists:exploratory interviews[J].The Library Quarterly,1996(4):343-372

[2]白燕清.美院图书馆师生阅读倾向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29-30.

[3]张婷,杜穗.从图书流通数据分析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 (4):56-58.

[4]刘汉琴,郑宏.国外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13(9):166-170.

[5]HemmigW.Emerald Article:An empiricalstudy of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practicing visual artists[J]. 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9(4):682-703

[6]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蒋颖,杨沛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信息搜集的行为规则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1):81-84.

[8]范并思.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变革——文献统计与分析[J].浙江学刊,1999(3):68-72.

[9]van Zijl C.,Gericke E.M.Information-seeking patterns of artists and art scholars at the Vaal Triangle Technikon[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1998(1):23-33.

[10]Boyce,B.,Meadow,C.,&Kraft,D.Measurement in information science.San Diego[M].CA:Academic Press. 1994.

[11]潘曙光.信息偶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6.

刘汉琴女,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与读者服务。

由于本研究内容在国内学术界并无可完全参照的学术

[分类号]G252.0

收稿日期:(2016-02-15;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信息源图书馆
睡眠者效应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图书馆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去图书馆
美国智库对华军事研究的信息源分析——以兰德公司2000~2013年报告的引文分析为例
与信源保持距离—体育记者如何协调与信息源的关系
美术院校雕塑教学思想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