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博物档案三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

2016-07-26罗小臣曾小红

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馆藏档案馆

罗小臣 罗 红 曾小红

(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江西 吉安 343009)



图书博物档案三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

罗小臣罗红曾小红

(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江西 吉安 343009)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下简称图博档)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情况,提出了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实现方案,并指出了该实现方案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

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中,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是其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业界在研究中一般简写为LAM,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LAM来说,各自都在馆藏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快了数字化进程,并把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当对LAM相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就涉及馆际间的馆藏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在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中,馆藏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文献、档案以及馆藏实物等,这些资源都归属于文化资源的范畴[1]。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LAM的馆藏资源都是本土文化的传承所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能起到保护社会文化遗产、为公众提供信息以及支持公众终身学习的作用。在馆藏资源方面,LAM的目标相同,关注的问题也相同,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同的,所以在LAM的管理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对LAM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以及服务进行研究。

1 图博档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1.1三馆管理体制分割不统一

在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所属的行政主管机关有所不同,这3个机构所属的主管机关分别为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以及国家文物局。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在公众中的认知就是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对书刊的搜集、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给公众使用,为政治和经济提供服务[2]。但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渐发达,图书馆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递的机制,作为一种装置,负责对社会的知识、文化以及信息进行记忆和扩散。档案馆是由国家档案局主管,按照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档案馆是一个科学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和相关工作提供需要的档案史料,是档案永久保存的地方。博物馆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根据相关条例,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负责收藏文物和标本,并针对馆藏资源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宣传教育。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属的文化管理系统也有所不同。从宏观上来看,在不同的文化管理系统之间还需要有一个组织协调部门,在三馆之间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合作服务机制,能够均衡化三馆的利益[3]。也即是说,在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之间还需要进行馆际的合作,共享馆藏资源,以免造成因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1.2三馆馆藏数字资源发展政策不协调

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针对馆藏资源发展有其不同的政策和方向定位,但三馆在某些馆藏资源上会有交叉,例如古文件、地图、历史档案以及照片等[4]。这种多馆典藏同一类型数据的情况,不仅有LAM有不同的行政主管机关的原因,还有缺乏跨机构协调机制的原因,从目前三馆的显示情况来看,馆藏发展政策还欠缺协调。

虽然我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展了LAM三馆之间的合作,但没有切实的工作成效,主要原因就是协调机构缺乏权威性的协调行为,工作松散,调节行为缺乏约束力,同时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三馆之间也没有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导致馆际合作名不副实,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1.3三馆数字资源格式、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不一致

目前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中,各馆都有自己的一套资源类型和数据格式标准,资源载体功能的差别会导致互操作的困难。此外,LAM长期形成的自主管理导致了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也给LAM数字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困难。例如在书刊描述方面,图书馆倾向于对个体进行逐个的描述,但档案馆和博物馆使用的描述方法更倾向于级别和途径的多样性。描述方法的不同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信息的组织和揭示,同时给文化内容的选择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我国很早就引入了LAM的合作与共享理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馆际的书目信息共享。三馆通过现代化技术可以实现本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在馆与馆之间,用户与LAM之间,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快速传递。但在三馆中,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是不一致的,都还存在小范围内建设网络的情况,还没有建立遍布全国的网络,这对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2 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2.1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在资源共建方面,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目前主要有CALIS共建共享体系,该体系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校公共服务体系之一,该体系在2005年发起了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超过500家高校图书馆已经参与了项目建设并获取系统服务[5]。

我国在2006年组建了NSTL,该中心是一个虚拟的信息服务机构,主要面向用户提供科技图书文献查询等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工程、农业以及医学在内的3家图书馆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在网上还有计量科研院以及标准化研究院两家共建单位。该中心的组建与投入使用是四大领域信息共享共建的里程碑事件。

在我国共建教育资源的进程中,一是以教育部牵头开展研究与投入实践,二是与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整合国家投资。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互利。各成员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基于此的资源共享共建在中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博物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博物馆工作主要是面向社会收藏文物,并针对文物开展科学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从博物馆的角度看,一般可以从4个方面来表示数字资源构成:首先是占主体的数字资源种类,包括博物馆馆藏的实体资源以及馆藏展品的图片、影片,以及数字化处理之后的文本数据信息以及纪录片等;其次是数字化的社会记忆,可以把高校的历史进程逐一地展现出来,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标志性建筑物以及历史人物等;再次是数字化的社会成果,包括人文、体育、学术以及科研等;最后是数字化保存的各类专题和科普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有了新进展,比如在山东大学,孟祥旭等人针对考古博物馆建立了数字化应用支撑平台,在XML和SMIL基础上利用数据集成和信息集成技术,设计了考古博物馆的完整方案。一般来说,数字博物馆是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不仅展示效果借鉴了虚拟博物馆的多通道交互漫游技术,而且有一些数字博物馆还具有版权保护功能,实现文物的保护和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能实现同步整合文本、视频、全景图以及视频等数据。

2.3档案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档案馆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展示其数字资源构成:首先是数字化档案馆馆藏资源中的传统介质档案资源,通常这部分数字资源在档案馆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其次是高校档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类型各异的电子文化及其处理后的元数据;再次,在维护和运营高校档案网站过程中,要及时归档其中的数字信息资源,并注重采集散存在网络中的数字信息资源;最后,包括高校档案馆购买的数字信息资源以及在共享共建协议中涉及的可共享的数字信息资源。

档案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在集成管理和服务方面也有了一些成果,其中代表性的包括安小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其针对城建专业档案管理中跨机构和跨专业的特点,从服务、过程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集成研究和论证,最终设计出的集成控制框架要达到管理服务使用户满意、管理质量最优以及管理过程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效果。

3 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实现

3.1构建面向用户的平台和应用层

LAM三馆整合数字信息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数字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过程中,平台是资源的载体以及解决方式。应用层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的流程以及协调过程,可直接与终端用户面对面交互,以用户体验为基准,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在平台层,构建一个特色专题库一直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努力方向之一,为了原生数字资料的长期保存,另外一个努力方向就是稳定环境的创建,笔者在以上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建设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平台是DIPS和DSpace平台。前者是一种数字文献处理软件,是由成都国图数字研发的,能够建设加工海量的文献和多媒体资源,并通过有效管理以上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发布和利用数字资源;后者擅长处理数据长期保持类别的问题,主要用于基本数据组织中的数据模型的定义、类别不同元数据的存储、系统中用户基本信息的存储以及在用户访问数字信息资源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审查。

图1 图博档数据库平台[6]

综上所述,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与LAM馆际资源整合的需求是完全一致的,在实践中可以提供借鉴。同时,LAM在应用层上,可以注重应用门户和搜索技术,使提供的数字信息资源访问通道是可协同的、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可实现三馆统一的并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

3.2构建趋于服务导向的用户保障体系

图博档整合数字信息资源还要构建用户信息库,对用户的数字资源需求进行调查。只有掌握用户需求的差异以及各馆用户需求的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整合数字信息资源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建设用户信息库的目的是通过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个人喜好等,在LAM三馆的数字资源数字化进程中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图2 图博档数据库平台[7]

此外,在用户与LAM三馆之间还要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信息交互功能得到有效加强。沟通机制的建立过程就是在三馆资源整合过程中搭建一个用户与各馆交流的桥梁,能及时反映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可以构建各馆的信息公开和用户参与机制,在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从制度上对用户提出需求的权利进行保障,信息公开机制则包括数字资源建设目的和内容的公开,用户反馈方式和途径的公开,三馆接收信息方式以及用户需求反馈的公开等;其次,用户和资源整合技术人员在交互信息时,要建立一条反馈通道,通过用户和信息机构双方的评价,引入CRM理念,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的平稳交流,以利于资源整合的完善。

3.3建立“一站式检索”框架,方便LAM跨平台整合

OCLC在2010年推荐了一种LAM三馆馆藏搜索框架,该框架是一站式的,与LAM数字资源的特殊性相吻合,主要目标是通过元数据映射技术实现描述语言的转化,并在跨馆际基础上根据各馆使用的系统实现整合查询共享的数字资源,并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展示检索结果。比如整合西安事变纪念馆以及TRS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源过程中构建而成的一站式搜索系统,其整合了两馆的数字资源,不仅可以使数据的原有格式得到保存,而且使用元数据技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重新定位。整合后的系统可以使西安事变的检索结果更深入、更全面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目前在国内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统一资源发现平台,这些检索平台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使不同数据源的差异在后台进行处理,最终提供给用户一个数字资源的深度整合结果,实现在前台界面对多种异构、分布的数字信息资源的个性化访问,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4 图博档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新思路

4.1面向用户、面向需求、面向服务的新思路

在建设LAM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过程中,经费的困扰使得资源建设发展规划迟迟得不到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来看是资源建设规划的缺失,另一方面还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所以,三馆在建设过程中要改变做法,切实做到从用户需求出发,从服务的角度推动资源建设。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面向用户、面向需求、面向服务,唯此三馆的社会传播能力才能增强。

4.2建设先进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馆为了便于用户对实时数字资源的利用,加大了数字资源的配置,逐渐出现了实体与数字资源重合的现象。尤其是既有出版实体又有电子出版物的期刊,三馆不仅可以馆藏期刊实体,在数据库中还可以完成电子版本的收录,这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重叠存储。从用户的角度讲,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资源的使用方案也应该多样化发展,这些使用方案要由三馆来提供。所以LAM有必要构建相应的知识管理机制。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为应对不断扩大发展的数字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三馆管理系统更新势在必行,新的管理机制和理念也应随之不断更新,三馆的数字资源整合和服务水平也将步入新阶段。

5 结语

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要从长期发展规划出发,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重组,从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入手,最终实现三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学芳.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融合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1(9):17-21.

[2]肖希明,曾粤亮.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信息交流机制创新[J].图书馆论坛,2014(6):12-17.

[3]韩文靓.图博档数字化服务发展趋势研究[J].南京大学,2013(5).

[4]肖希明,田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0):70-73.

[5]董凌轩,等.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图书馆论坛,2014(3):50-53.

[6]周振国.高校档案馆_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D].南昌大学,2014(5).

[7]闫志红.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5).

罗小臣男,1973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研究。

[分类号]G253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LAM(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作的图书馆馆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TQ1402)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2-03;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馆藏档案馆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