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附70例报告)
2016-07-25关翰辉陆庭盛姚书耽罗春山
关翰辉,陆庭盛,姚书耽,罗春山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7)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附70例报告)
关翰辉,陆庭盛,姚书耽,罗春山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7)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显微内窥镜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及两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 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8.57%,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91.4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术后1个月,两组OD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起到较好的短期疗效,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脊柱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已经日益多见[1,2],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主要脊柱内窥镜技术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技术。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逐渐在临床开展,并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为进一步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手术病例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但不伴同侧侧隐窝狭窄者;③经临床保守治疗2月无效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其它椎间盘病变,如椎间盘炎、结核等;②既往曾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者;③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④存在广泛腰椎管狭窄者。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显微内窥镜手术,每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7岁,平均(44.1±9.4)岁,突出部位:L3/4 1例、L4/5 22例,L5S1 12例,突出类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7例,旁中央型突出18例,极外侧型突出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8~76岁,平均(43.9±9.5)岁,突出部位:L3/4 2例、L4/5 21例,L5S1 12例,突出类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8例,旁中央型突出18例,极外侧型突出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部位、突出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手术方法经皮椎间孔镜:术前,嘱患者俯卧于可透视U形垫上,并保持腹部悬空。首先进行透视定位,选择合适的皮肤进针点,根据患者性别、体型、突出部位等不同,进针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穿刺针尖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后,在纤维环周围注射少许0.5%利多卡因。穿刺针继续进入椎间盘中央,到达位置后取出针芯,然后注入造影剂与美蓝的混合液,进行椎间盘造影。以导针为中心切口约0.7cm皮肤,然后分别置入软组织扩张器以及扩张套管,待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后,最后置入椎间孔镜,对于内镜下观察到的蓝染髓核进行彻底清除,手术完成后射频止血,并缝合皮肤。显微内窥镜:术前,嘱患者俯卧于脊柱Wilson架上,保持腹部悬空,术前进行透视以明确手术的腰椎间隙。首先将克氏针置上位椎板的下缘,并以该针为中心作一长约1.8cm左右的纵行切口。沿着导针逐级插入扩张套管,固定工作通道。清理软组织、黄韧带后暴露神经根以及部分硬膜囊。若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牵拉明显受限,则需要进一步扩大侧隐窝以及神经根管。采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向内或外侧,并暴露椎间盘。使用椎间盘刀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并采用髓核钳夹取病变椎间盘组织。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工作通道,并将明胶海绵填入至椎间隙内,然后放置橡皮引流片,最后缝合皮肤。
1.4观察指标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①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可分为优、良、可、差。优: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运动受限,能参加正常的工作与活动;良:患者术后偶有非神经性疼痛的发生,但主要症状减轻,能够参加调整好的工作;可:患者活动功能术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为残废和(或)失业状态;差:术后发现患者有神经根受损情况,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计算两组患者的优良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两组患者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其中,VA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ODI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越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8.57%,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91.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月、术后6月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
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月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以往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且手术过程中对骨性结构的破坏较多,因此术后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4]。另外,术后瘢痕粘连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患者腰痛的复发,导致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5]。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微创手术对患者腰椎后方结构的破坏程度较轻,而肌肉剥离以及手术中的出血均较少[6,7]。
为进一步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手术病例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首先,我们通过Macnab标准对比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均较高,组间比较并无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两种手术方案均是目前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方法,近期疗效优异。但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时,我们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明显(P<0.05)。该结果表明,两组微创手术方案的疗效虽然接近,但经皮椎间孔镜组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因此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更短。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均较高,表明术前疼痛明显。经过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迅速下降,术后1d、术后1月、术后6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手术均能够快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的腰痛等不适,这对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意义。最后,我们通过ODI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月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两组患者ODI评分则未见差异(P>0.05),充分表明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早于显微内窥镜组。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起到较好的短期疗效,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在充分考虑患者手术指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手术方法,发挥微创手术的优势,让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孟军,杜斌,位新维,等.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1):5036
[2]李传将,黎庆初,王小勇,等.纤维环修复同步行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早期腰椎功能恢复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6):7386
[3]Ahn Y,Lee SH.Postoperative spondylodiscitis following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J].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2,26(4):482
[4]宋西正,王文军,薛静波,等.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9):778
[5]Ahn Y.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echnical tip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J].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2012,9(4):361
[6]胡卫辰,凌樵,游凤军,等.MED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6):883
[7]胡辉林,刘雄文,黎庆初,等.两种术式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4,35(1):37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3-0223-04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3.0223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