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2016-07-25裴德超
苏 明,裴德超,张 明
(1.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颍上县夏桥镇中心学校,安徽 阜阳 236200;3.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苏明1,2,裴德超1,张明3
(1.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颍上县夏桥镇中心学校,安徽阜阳236200;3.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首选地区、就业前景态度等方面对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当前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推动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
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毕业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又有限,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作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无疑会被更多的用人单位理解为仅仅擅长体育专业,加之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又较高等等因素的影响,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就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成为人们的热点研究问题。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较多,其中毕业生就业意向是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着重从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2方面研究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意向,期望对学校领导和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把握毕业生择业动机以及合理指导毕业生择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2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淮北师大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共20名,大四40名)。共发放问卷200分,回收有效问卷185分,有效率92.5%。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据调查显示,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74.1%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这对将来就业十分有利。只有将近25.9%的学生目前仍然没有做好就业准备,处于迷茫徘徊阶段。另外,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已经规划的但情况多样,有的出于对自身能力的考虑,在体育道路上难以发展,另寻出路;有的学生家长利用人际关系已经为其找到合适单位;还有的继续考研深造、报考公务员和教师编制等。对于目前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大多数是态度不端正,没有意识到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暂时迷失方向所致。
2.2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
据调查可知,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就业比较关注的百分比占到56.9%,有23.2%的学生关注度为一般,有12.4%的学生不大关注,另有7.5%的学生从不关注。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如此关注就业状况,就业价值观是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就业压力大。
2.3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
由表1可见,目前学生对就业前景并不看好,有82.8%的学生持“不太乐观”或“很不乐观”的态度,这可能与学生就业目标、就业观念、地区发展等内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愿意到东部沿海城市去而不去西部地区和农村偏远地区。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就业。
表1 学生对就业前景态度调查表 n=185
2.4学生就业首选的地区或城市
据调查显示,学生就业时首选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占41.4%)和长江三角洲地区(29.1%),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环境良好、城市化水平高、工作条件好、重视人才的使用、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且经济收入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14%的学生选择回到自己户口所在地,这与他们家庭、朋友、工作环境等有着密切
投稿日期:2016-03-22
2.5学生对自身专修项目的就业前景分析
表2显示,学生对自身专修项目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的有23.2%,不看好的只有10.2%。总体上看,目前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其中,27%的学生只是出于爱好,没有考虑所选专项的就业前景,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有些学生只是对本科学历作出要求,对就业另有打算,未曾想过毕业后毕业后利用专业知识从事体育工作。
表2 学生对自身专修项目的就业态度 n=185
2.6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要通过“社会相关就业信息网站”(63.7%)获取就业信息。可以看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窄,途径不多,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多渠道就业。而“报刊”(占24.3%)、“相关企业单位宣传”(占18.3%)、“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占28.1%)及“社会人才招聘市场”(占22.1%)、“校园招聘会”(20.5%)等所占比例较低。这说明学校不太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发布,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应尽快改进和加强。
两人坐在凳子上,盯着小电磁锅,等着面熟。空气中弥漫着方便面的味道,竟然有一种家的温馨感。颜晓晨有些恍惚,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仔细算去,不过三年多,可也许痛苦时,时间会变得格外慢,她竟然觉得已经很久,像是上辈子的事。
2.7学生就业时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时受“社会环境及对职业的评价”(42.1%)影响较大,影响着由职业理想到对职业现实的选择,因此必须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宣传。“职业的稳定性”(占37.2%)也是一大影响因素,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更倾向于“稳中求进”的趋势。有24.8%的学生在就业时受“家庭期望”影响,这与家庭的从小思想灌输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受“学校就业指导”影响很小,表明学校在学生就业是所起的作用不大,急待改进与加强。
表3 学生就业所受外部影响(选3项) n=185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学生在大学期间已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有利于他们做好就业的各种准备。但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和难度所致,绝大数学生对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3.1.2 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较高,这说明学生自身的认识在不断的提高,重视就业问题,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
3.1.3 学生在就业时首选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愿意去西部地区的学生很少。
3.1.5 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较窄,相关单位和部门并未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信息发布的服务工作。
3.1.6 学生就业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及职业评价影响较大,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职能发挥不够。
3.2建议
3.2.1 转变就业观念,多种渠道实现就业。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受对口因素限制的情况下,要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可以到健身会所、城乡社区、民办学校、幼儿园等地工作,也可以应聘对专业没限制的其他工作等。另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机遇自主创业。
3.2.2 加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别的知识,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和丰富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不断充实自己,储备能量,为以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2.3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获取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就业信息,把最新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更加了解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便提前做好准备,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院(系)应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发布就业信息、毕业生推荐、就业面试技巧培训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穆大伟.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心态与取向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1989(2).
[2] 黎君.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行业流向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1).
[3] 三乃光.体育专业学生择业期望和心理特征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 (4).
[4] 谭成钢.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6).
[5] 王佳宁.“先就业再择业”不宜提倡[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6] 王路江,马俊杰,唐钧.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1-06-1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34-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19
作者简介:苏明,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仅有2.7%的学生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人才十分紧缺的西部地区工作。针对这一现状,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动员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走进西部、建设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