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型体育运动会模式的构建

2016-07-22李孝亮张丽萍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动会体育运动院校

李孝亮,张丽萍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职院校创新型体育运动会模式的构建

李孝亮,张丽萍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传统体育运动会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性体育运动会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创新型;模式;构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迁,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正在朝着多元化和多呈次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会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竞技精神和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家大力弘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号召之下,各大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筹办每年的体育运动会。但是,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及筹办经验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会构建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打造出适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的创新型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1 传统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中存在的问题

1.1 竞技性强,学生参与度较低

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往往有着较强的竞技性,学生个人及班级也都更注重运动竞技名次的获得。久而久之,高职院校运动会的“参与性”就被人们所忽略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一味地强调如何获得更好的竞技排名,因此每年的运动会项目也多是固定的选手参加固定的体育项目,因为这样更有利于获得较为理想的名次,从而实现“为班级争光”的目的。但是,这样一来,运动会的学生参与度就大打折扣了。很多人由于缺乏自信,并且没有卓越的运动能力而选择做永久性的“观众”,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会成为了“少数人的狂欢”。这就与其运动会举办所依据的“增强全体学生运动能力”的宗旨大相径庭了。此外,在传统的“排名”运动会竞技模式下,一旦学生无法取得良好的名次,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对运动的排斥感和恐惧感,这显然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活动是有着极大的危害的。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会向学生传达了过重的“名次”观念,这样就给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许多学生为了逃避这些责任也会对运动会避而远之。此外,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会项目内容设定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属于个人竞技性比赛,如跳远类、赛跑类、跳高类、投掷类等。运动会所宣扬的“集体精神”也只是体现在班级其他同学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上。一旦作为观众的同学消极对待参赛人员,或者参赛人员的表现缺乏看点,就会使整个体育运动会成为“一个人的角逐”。但是,反观体育运动会中的接力赛、篮球赛、足球赛等集体性运动项目,由于队员们的相互配合和鼓励,使得整个比赛看点十足,观众们也是怀抱极大的热忱去观看比赛。也就是说,缺乏了娱乐性和集体性的高职院校体育运动势必会变得苍白无力,而高职院校的运动会组织、筹划者也应当想进办法来提升运动会的参与性和集体性,使每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运动会的快乐和集体主义精神。

1.2 专业化程度高,项目设置单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运动会组织经验了解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为集体争光、体现个人价值。但是,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设定可以发现,最为经典的百米跨栏、撑杆跳高、铅球、三级跳远等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要求。这些竞技项目虽然可看性较强,但是由于专业性要求过高而使得很多学生忘尘却步。即使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强制性要求下有人勉强报名参加,学生后期也会因为训练不得要领、畏难情绪较高而选择赛前退赛或者草率结束比赛。

此外,运动项目的设置看似多样化,实则是一种对传统大型奥运会项目的延续。不同长度的赛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从学生小学时期一直延续到高职时期,已经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高职运动会成为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虽然每年都会依照惯例来举办,但是却并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关注热情,甚至每年的运动会时期成为了学生可以“合理翘课”出游的最佳时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在运动会当天出校游玩、在宿舍休息等,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开始变得冷冷清清,运动场上也缺乏其应有的青春与活力。

1.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运动会内容脱节

近年来,新课改正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国家的统一号召之下,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实施积极的体育选修课改革。但是,对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多设置在跑步、球类运动、游泳、地方性特色运动项目之上,而不是和体育运动会比赛内容直接相关联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像背越式跳高、铁饼、标枪等运动项目,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非专业性体育课是不会涉及到此类内容的。长此以往,许多在运动会上选择参加此类专业化程度高、难度大的体育项目的同学由于大多属于临时抱佛脚的类型,所以会频繁地出现身体受伤、误伤他人的不良情况,这样一来就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运动会举办的不安全性,甚至会给学校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学生因为缺乏体育技能、运动经验而出现较大的破坏性行为,其后果和责任是难以想象的。

2 高职院校创新性体育运动会的构建

2.1 注重比赛竞技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度

对高职院校而言,体育运动会的开展可以分为2大种类。一种是竞技性比赛,可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来参与。在这样的体育运动会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长期的运动训练效果展示出来,并以激烈的竞技性来展示体育比赛的魅力。另一种是对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体育项目训练的同学而言,学校可以设置“趣味运动会”来举办一些难度较小、门槛较低的体育运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这些集体性强、趣味性十足且难度较小的大众化比赛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价值。学生们会为了获得第一而增强平时的训练程度,在共同训练、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又会进一步提升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可谓是一举多得的行为。

此外,为了使学生弱化对比赛名次的重视程度,使他们不会一味地为了争夺名次而产生某种病态心理,高职的体育运动会可以设置2种奖项。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冠军、季军、亚军;另一种则需要挑选出比赛过程中最感人的选手、最立志的选手等,将那些付出努力却因为个人身体素质或意外事故而未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作为全体学生所共同学习的榜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真正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以此来培养其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设置多元化的比赛项目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者以及运动会筹划者一定要打破过去陈旧的思想,树立起“全员运动、欢乐运动、综合运动的”的“大体育观念”。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运动会举办绝不是单纯地为了选拔优秀体育运动者,而是旨在提升整个学校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体育运动会看到真正的运动精神,并且切实指导学生们能够自觉在日常生活当中增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所以说,组织者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例如,可以让单人赛和多人赛相结合,在开展单人运动项目的同时,适当增加集体性运动项目,如两人三足运动、拔河运动、花式接力运动等;传统型体育运动与地方性特色运动相结合,如洛阳是河洛玄学的发源地,太极八卦正是这个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因此洛阳的高职院校可以在体育运动会当中增设太极拳比赛。而顺德地区向来以龙舟文化闻名于世,因此可以增设龙舟比赛项目等;专业项目与娱乐项目相结合,如可以沿用当今娱乐节目当中较为盛行的“撕名牌”“花式跳绳”等项目……只有让比赛项目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参加训练,也有利于他们以相同的爱好凝聚在一起,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度,从而提升高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力。

2.3 加强日常体育训练,实现体育教育与运动会相衔接

对高职院校而言,体育运动会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角逐,而是一场对体育精神的展现和对学生的带动。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运动会的召开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所以说,只有让体育教育内容与体育运动会相衔接,才能够将体育运动会打造成一个“检验学生体育锻炼成果”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设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体育运动会上也可以设置集体太极拳作为比赛项目,根据学生精神面貌、动作整齐程度、规范程度进行评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运动会比赛的激励下,自觉地、有组织地进行太极拳训练,并能够在课堂上认真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从而能够在运动会比赛中大展身手。

此外,对某些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运动会项目,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加强锻炼,并对其动作的规范性、安全性进行科学的指导。千万不能依靠单纯的赛前突击来迅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大的运动事故。所以说,只有让日常的体育教育和运动会内容相衔接,通过点点滴滴的教授、日积月累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充分的项目技巧、项目能力,才能可以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体育运动会的召开。

3 结 论

对现在的高职院校而言,体育运动会的召开并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优秀的运动员,而更应注重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只有学生们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魄,才更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参与度,增强体育运动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应从运动会的项目设置、理念纠正及日常的体育教育等方面入手,在增加趣味、集体性活动的同时,逐渐弱化运动会的竞技性和单一性。与此同时,还应将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的数量比重进行相互协调,能够使学生们在展现个人运动风采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集体运动的快乐。最后,高职院校的创新性体育运动会并不应仅仅是一场即时活动,而应当延伸整个运动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训练中也秉持着运动会的精神,将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灌输给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型体育运动会的最终目标。

[ 1 ]柯世明.高校体育运动会新思路[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 2 ]谢迎霞.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 3 ]黄文胜.在高校开展健身运动的必要性[ J ].理工高教研究,2004(1).

[ 4 ]李柏杨.大学生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 J ].中国临床康复,2005(24).

G807.4

A

1674-151X(2016)06-14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76

投稿日期:2016-04-17

李孝亮(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运动会体育运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体育运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要参加运动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