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2016-07-21陶佳佳李朝林

关键词:DEA模型熵值法

陶佳佳,李朝林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陶佳佳,李朝林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利用DEA模型、熵值法以及耦合度模型分别衡量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9—2011年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对16个地市3年来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进行了时空分析,得出城市化效率在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明显、耦合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助力安徽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DEA模型;熵值法;耦和关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景象,例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等。尽管短期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却十分不可取,也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如何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同时位于长三角区域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周边省份以及长三角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仍处于落后地位,发展速度较慢,可见其城市化中必然存在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研究,进而助力安徽经济进一步发展。

纵观国内外现有文献,学者经常采用城市化效率去衡量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去判断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一般通过DEA模型对城市化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现有文献对于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单独研究较为丰富,但研究对象都较为单一,很少有文献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研究,具体到地市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主要将安徽省16个地市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研究。

一数据、方法与指标

1.数据来源。

考虑到指标所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只收集到2009—201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相应指标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0—2012)》、国研网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有些数据并非原始数据,均由笔者整理而得。

2.方法及指标选取。

(1)DEA模型。

本文采用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城市化效率进行测算,将16个地市作为决策单元,通过运算该模型可得到各个城市每一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情况,进而可对城市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根据DEA模型以及指标选取的实际要求,本文选取16个地市每年的城镇化率(%)以及非农产值(亿元)作为城市化效率的产出系统,选取16个地市每年的地方财政支出(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城镇从业人员数(万人)以及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来代表城市化效率投入系统中的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投入。

(2)熵值法。

区别于以往学者经常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熵值法赋予相应经济指标一定的权重,进而对安徽省16个地市每年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算。根据熵值法以及指标选取的要求,本文选取16个地市每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非农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8个指标来计算出16个地市每一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3)耦合度模型。

本文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作为一个体系,“城市化效率”体系用“综合效率值”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体系用“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代表,通过耦合度模型可度量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度的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越接近于1,说明两者之间耦合协调性越好。

二实证分析

1.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析。

表1 2009—2011年安徽省16地市城市化效率

注:“—”代表规模报酬不变,“drs”代表规模报酬递减,“irs”代表规模报酬递增,综合效率也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

利用2.1版本的DEA软件将安徽省16个地市2009—2011年的产出和投入数据录入整理计算,得到16个城市3年的城市化效率情况以及城市化规模报酬情况如表1。根据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可得出:

2009年,综合效率值为1(规模报酬不变)的有合肥、淮南、马鞍山、铜陵、阜阳、亳州、宣城7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减的有芜湖、安庆、滁州、宿州、六安5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有蚌埠、淮北、黄山、池州4个城市。2010年,综合效率值为1(规模报酬不变)的有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阜阳、宿州、亳州7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减的有合肥、芜湖、蚌埠、淮北、六安、宣城6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有黄山、滁州、池州3个城市。2011年,综合效率值为1(规模报酬不变)的有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阜阳、宿州、亳州、池州、宣城9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减的有合肥、芜湖、蚌埠、淮北、滁州、六安6个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只有1个黄山市。

其中,如果一个城市在某一年表现出综合效率值为1,也即城市化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说明该市在当年的投入产出情况较为合理,均达到了理想状态,实现了效率化,实现了DEA有效。如果一个城市某一年表现为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减情况,说明该市当年的投入要素量过多,未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有效配置,需要减少相应要素投入才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如果一个城市某一年为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增情况,说明该市当年存在投入要素不足的问题,需要增加相应要素投入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优状态,才能实现技术有效和规模经济。

从时间上来看,安徽省这3年来表现为城市化规模报酬不变的城市一直处于多数,说明安徽省大多数城市均实现了DEA有效,投入产出配置较为合理,资源利用合理有效,既能够较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水平,又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表现为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增的城市个数一直在减少,说明各个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素投入不足的现象得到了好转,城市化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和进步。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这3年来表现为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减的城市个数一直不在少数且较为稳定,说明投入要素过多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资源利用存在浪费现象,合理配置资源在提升城市化效率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从空间上来看,3年来城市化规模报酬一直处于不变的城市有淮南、马鞍山、铜陵、阜阳、亳州5市。3年来一直处于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减的城市有芜湖、六安2市,因此,芜湖、六安2市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应多注意要素投入,尽力避免投入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且降低了城市化效率。而黄山市3年来一直处于城市化规模报酬递增,因此该市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加大要素投入,放开手脚,提升城市化效率。其他城市一直处于波动情况中,可见,安徽省各市的城市化进程应多向淮南、马鞍山等5市学习,注重投入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实现技术有效和规模经济,带动城市化效率稳步提升。

2.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析。

利用熵值法赋予8个相应的经济指标一定的权重,经过计算得到安徽省16个地市2009—2011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2。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良好。相反,得分较低,说明该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与落后。

表2 2009—2011年安徽省16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从时间上来看,3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有蚌埠、淮南、淮北、滁州、六安、池州、宣城7个城市,3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有阜阳和亳州2个城市,3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先升后降趋势的有合肥、芜湖、马鞍山3个城市,3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先降后升趋势的有铜陵、安庆、黄山、宿州4个城市。

从空间上来看,合肥、马鞍山、铜陵3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一直处于0.7以上,相对于省内其他城市而言,属于发达城市,芜湖市的综合得分一直处于0.5—0.7范围内,属于较发达城市,综合得分一直处于0.3—0.5区间范围内的城市有黄山、池州、宣城、淮南4市,属于中等城市,蚌埠、淮北、安庆综合得分一直处于0.2—0.3区间范围内,称之为较落后城市,其余城市都为落后城市,其中,阜阳、宿州2市的综合得分一直位于0.1之下,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综上,安徽省近几年总体经济发展在稳步上升,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皖南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皖北地区相对较高,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化进程推进较为合理有序,城市化质量相对较高,皖北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多向皖南地区学习,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发展好地区经济,促进省内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3.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的时空分析。

通过将安徽省16个地市2009—2011年的城市化综合效率值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带入耦合度模型,计算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如表3。

从时间上来看,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上升的区域有淮南、宣城2市,耦合协调度一直下降的区域有合肥、芜湖、滁州、亳州4市,马鞍山、淮北2市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余城市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都处于先降后升的趋势。

表3 2009—2011年安徽省16地市城市化

从空间上来看,合肥、马鞍山、铜陵3市的耦合协调度一直位于0.4以上,相对于省内其他城市,称之为较高度耦合,芜湖市的耦合协调度一直位于0.2-0.4区间范围内,属于中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位于0.1-0.2范围内的城市有淮南、黄山、池州、宣城4市,称之为较低度耦合,其余城市的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1以下,属于低度耦合。

综上,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表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区域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皖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皖北地区,协调区域之间差距,提升安徽省整体耦合协调度显得十分重要。

三结论与展望

1.结论。

近年来,安徽省整体城市化效率在稳步提升,城市化质量明显提高,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素投入过多或过少现象仍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有些城市未能较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水平,未能发挥出规模经济的作用,在以后的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更加注意投入产出的合理分配,努力发挥出其最优状态,让城市化得到长期可持续地健康快速发展。

安徽省近几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差距变大,各市之间经济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皖南地区相对发展较快,皖北地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造成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经济基础的差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徽省政策上应多向皖北地区倾斜,倡导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尽力缩小区域差距,助力安徽经济整体向好发展。

安徽省各市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说明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这可能跟近年来促进经济增长因素的多样化有关,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应努力提高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只有协调好两者之间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进步。

2.展望。

由于目前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可参考借鉴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只是对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初步探究,可能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以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未来,笔者可能会选取新的评价指标来完善现有指标,适当扩大研究年份以及研究范围,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注释

①文中所指皖南地区主要包括马鞍山、铜陵、芜湖、宣城、池州、黄山6市;皖北地区主要包括宿州、淮北、阜阳、亳州、蚌埠、淮南6市。

参考文献

[1]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于正松,胡毅,周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60-1071.

[2]刘雷,张华.山东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2015(8):75-82.

[3]王炎垚,王国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为例[J].河南科学,2015(10):1856-1862.

[4]詹新叶.东北三省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5]施建刚,王哲.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2):36-46+111.

[6]谢永琴,詹新叶.基于DEA模型研究东北三省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协调性问题[J].特区经济,2012(11):88-90.

[7]谢昆.中国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Class No.:F29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Tao Jiajia, Li Chao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Abstract:With DEA model, Entropy Method and Coupling Degree Model, we measure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the 16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1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made a time-space analysis of those16 citi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is steadily increasing, the disparit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ities is obvious,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oordina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ization efficienc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DEA model; entropy method; coupling relationship

作者简介:陶佳佳,在读硕士,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经济问题。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ACYC2015080)。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7-0064-4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李朝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理论。

猜你喜欢

DEA模型熵值法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现状、原因及化解对策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
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