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小学生闪光点的个性化策略
2016-07-20彭碧容
彭碧容
【摘要】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发掘其闪光点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针对目前教师寻找学生闪光点的做法有所偏颇的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挖掘每个学生闪光点,并结合笔者工作实例,从四个方面详述了发掘小学生闪光点的个性化策略。
【关键词】发掘 小学生 闪光点 个性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3-01
在国内教育界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是如今小学教育流行的观点,对于寻找学生闪光点的经验总结也屡现于各类教育期刊。然而纵览相关文献,寻找闪光点的对象多以“后进生”“学困生”等字眼描述。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导致大部分教师不自觉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区分优差生,并且不约而同地默认了成绩差的学生才需要老师需找闪光点,却忽略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应得到这样的机会。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发掘其闪光点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应进行多方面尝试,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其表现自己的机会。鉴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策略。
一、为兴趣明确的学生提供舞台
小学生的注意力与其兴趣密切相关,兴趣明确的学生容易展现出对感兴趣事物的热情。此时教师只需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向学生指明进一步发展兴趣的途径,就已是为其提供了让自己闪耀的舞台。我教过的一个年级中,有三个学生上数学课时总是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还向我请教一些超前的数学知识,显示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们参加数学兴趣班,并在平时有计划地对他们朝着奥林匹克数学的方向培养。这三名同学在奥林匹克数学的世界中如鱼得水,并通过自身努力,在后来全市数学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其中一名同学甚至获得了全市数学竞赛的满分。
也有学生的兴趣在于课外,这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例如我教过的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算顶尖,倒是在一次假期总结班会上她的表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作为小组代表对假期收获进行总结陈述,其思路之清晰、语言之流畅大大超越了她的年龄。细察得知她的兴趣是课外阅读,丰富的阅读量使她有着同龄人中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在健康教育课上请她给班上同学讲一个故事,她的讲述令全班同学都陶醉其中。后来请她讲故事成为了这节课的固定节目,她的演讲能力在全校都享有盛誉。
二、对个性突出的学生加以引导
个性突出的学生在传统意义上即“调皮捣蛋”的学生,其过剩的精力常常妨碍正常教学工作。此类学生性格直率,思维活跃,表现欲强,若加以正面引导,对其个人乃至班级都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例如学生L是我教过的一个前期以“调皮”著名的学生。一次放学后,他打架的消息再度传来。我立即赶去了解情况,发现L打架是为了与班长抢班牌。班牌用于让接孩子的家长辨明班级,平时都由值日班长举着带领学生排队放学。原来L想在众家长和学生的注目下担当领头人。于是我对L说:“举班牌是班级领袖的职责,如果你一天课堂表现好,举止配得上做班级的领袖,那天就能举班牌。否则就失去这个资格。”之后,L对于举班牌的强烈愿望使其逐渐减少捣乱行为,他举班牌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虽然不是班长,但他将热情投入到班级事务,劳动时也身先士卒。师生慢慢发现,不再捣乱的L原来很有责任感,这使得他在班上十分有号召力,真正成为了一个班级领袖。
三、对问题缠身的学生给予关怀
教育界一直有“问题学生”一词,其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由于“问题学生”一词有给学生“贴标签”之嫌,故用“问题缠身”来描述学生的状态更为妥当。本文所说的问题缠身的学生指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心理或行为产生偏差的学生。对此类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在平时给予学生关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帮助学生对自己树立正确的认识。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或减轻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后,其闪光点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例如我教过的学生S,一开始接手发现他上学常常迟到,性格孤僻,对校园生活不感兴趣,学习情况一塌糊涂。仔细了解后发现,S来自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亲因为工作繁忙而很少照顾孩子,S常常没吃早餐就上学。于是,我从课间餐确保他能吃饱做起,平常在学校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多加留意。S在受到照顾之后,问题有所缓和。之后我专门找了S谈话,对他说:“你家庭条件较差,就要比其他同学更懂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才是争气的表现。我相信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S点了点头。为了让S能融入集体,我安排了几个开朗的学生和他组成学习小组,在师生的共同帮助之下,S的学校表现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学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在S努力改善自己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拥有同龄孩子少见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做事果断,有很强的行动力。
四、为表现平凡的学生创造机会
所谓“表现平凡的学生”,即平时各方面表现不突出,无明显兴趣爱好,同时遵规守纪,不会引发问题的学生。此类学生在小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并且由于不引人注目而容易成为教育盲点。即使教师平时特意寻找其闪光点,也很可能一无所获,而长时间的等待与寻找,反而延误了学生发展的时机。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机会,促使学生大胆尝试并表现自己。以学生C为例。在一次社团报名中,我发现C没有报名任何社团。了解原因后发现原来她不报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对什么社团感兴趣,犹豫之间热门的社团都被人报满了。C虽然不是性格安静的学生,但也从未表达过自己的想法,行动上喜欢随大流,缺乏主观意识。一番思虑过后,我在剩下有名额的社团中说服了C报名读书交流社,并让她定期向我汇报参加社团的收获。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后,C告诉我她在社团交到了一些新朋友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写作文。原来C为了方便在社团中交流读书心得,平时阅读之后都将自己一些零碎的感想用笔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便对写作产生兴趣。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决定趁热打铁,让C在写作方面进一步展示自己,便让她为班级的墙报写稿,她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喜欢上写作之后,以前不擅表达自己的C变得越来越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及不持久,因此教师在发掘学生闪光点时要有耐心,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此外,在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同时,要把握好教师干预的尺度。以确保教师的引导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又可避免“赶鸭子上架”的情况出现。
无论应试教育主导的局面会持续多久,个性化培养的趋势都已不可逆转。小学将不仅仅是学生开启求学之路的起点,同时也会成为学生自我发现的圣地、自我展示的舞台。那些被教师发掘的闪光点,将很有可能在小学生今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这令人激动的可能性,正是小学教师们日复一日忘我工作的动力,同时也是这份职业的恩赐。
参考文献:
[1]卢尧,黄少兵,汪学余,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