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思考

2016-07-20关佩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恋爱引导特点

摘 要:爱情吸引着无数当代大学生为之疯狂,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持有正确的恋爱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自由化、多样化和普遍化和公开化的特点,他们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透彻的理解,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耽误了他们的学业,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本文将在分析大学生恋爱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特点;引导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大学生们冲过硝烟弥漫的高三,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名称为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大学生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中的一些问题,保持身心健康,为和谐、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

(一) 恋爱现象普遍存在,但成功率低

正值青春妙龄的在校大学生已进入了性成熟阶段,向往和追求爱情是再正常不过的。同时,他们在初高中阶段就已在心目中勾勒出了恋爱的对象,当遇到自己理想中的异性时,陶醉在爱情中的大学生便会跃跃欲试,寻找各种机会进行试探和追求。但是,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大学生心中会感受到无以名状的失落,当年龄、外貌、文化、品行、职业、爱好、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一点点问题是可能就会分手。即使毕业后两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也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分开。如今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仅有10%。

(二) 恋爱观念开放

大学宽松、自由和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呈现日趋开放化的倾向。一般而言,恋爱的目的几乎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只恋爱不结婚,就会被视为玩弄感情或道德败坏。而当代大学生虽然渴望和追求一种真挚的感情,但是更加注重恋爱过程中情感方面的快乐,不那么重视恋爱的结果。一些大学生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也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逐渐接纳开放激进的恋爱观和生活方式。

(三) 恋爱动机多元化

大学生个人经历及家庭情况的不同,造成恋爱的动机也各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并非都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有出于对未来婚姻家庭憧憬的,这类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成家立业,共度美好人生。”;有寻找感情寄托的,想通过恋爱消除寂寞,寻找感情寄托,以排遣孤独,填补内心空白;有由于虚荣心的影响,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追求异性的;有因为仰慕对方的美丽外表而动心的;有由于就业压力大,把希望寄托在恋爱对象身上匆忙恋爱的。

(四) 择偶标准多样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日趋多样化,如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职业性质、经济状况、年龄大小及体态容貌等等。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注重感情。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纯真的爱情,他们希望通过恋爱体验到爱情的美好;二是注重人品。当代大学生在寻找恋爱对象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方的品行才华,希望对方与自己有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他们认为未来爱人的人品和内在气质能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段弯路,有利于自己成才;三是考虑经济条件。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思想由单纯变得复杂,在追求纯真恋爱的同时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甚至少部分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会优先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的社会地位。“他们总是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金钱或物质上的资助;或有助于自己在事业前途上获得捷径;或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关系网等,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而是他的家庭出身。”四是侧重外表、才华。少数大学生在择偶时,要求对方外貌漂亮、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和乐观向上等。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的形成原因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真至纯。”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出现新的特点,原因主要是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身心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这种原动力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加上进入大学后,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意味着进入新环境,必须建立新的关系,排解烦恼和寂寞、完善自己等多重目的使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进一步诱发青年人的恋爱原动力。因此,青春期以来被压抑的丰富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爆发,谈恋爱便水到渠成了。

(二)家庭的影响

部分家长重智育忽视德育,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漠视、回避学习以外的问题,有的家长干脆管、卡、压,导致大学生性知识的缺失。相反,孩子进入大学后,有些家长积极支持自己的孩子寻觅恋爱对象。有家长认为:“四年的相处时间是了解人的好机会。如果不抓住机会挑选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等毕业后再托人介绍就难了。”甚至,有些家长还限期要自己的孩子找到对象,鼓励自己的孩子在校期间选个好对象。

(三)学校监管力度不足

从传统教育体制来说,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极少高校开设与恋爱有关的课程,多数高校只是给新生放一至两次有关生理卫生的录像带部分高校连录像带都没有,忽视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同时,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学生管理制度,但对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异性等违纪违规行为,只是一贯反对、批评和谴责,处理起来心慈手软,使得一些大学生有恃无恐,屡教不改,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冲击了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道德和价值观。西方开放思想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庞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大部分文艺作品对恋爱、性夸张地描写和渲染不仅给予大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而且逐步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使这些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晕头转向、难辨是非;高校周边出现了不少以营利为目的的娱乐场所,如酒吧、网吧、KTV等。此外,很多高校周边还建立起大量供学生租用的房屋,这些都为大学生恋爱观的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从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和形成原因不难看出,如果对大学生恋爱问题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将会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高校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恋爱问题,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恋爱观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 加强家长正确引导

虽然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逐渐脱离了对家庭的依赖,但由于大学生与家庭始终存在着经济依赖关系和亲情、血缘关系,家庭仍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家长充分发挥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的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家长应培养大学生恋爱的能力与责任。当子女面临爱情的时候,父母不应是一味的防、堵、禁,不仅效果甚微,还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子女的抵触和反感。作为父母应该因势利导,告诉他们什么是爱情的本质;让他们清楚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应主动关心和热爱他人;及时准确判断爱的信息,坦然地做出选择,引导他们培养恋爱的能力和责任。

(三)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精神生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最令哈佛大学 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和3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说明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各高校要创造生机勃勃、稳步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健康电视电影、进步书籍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还可以举办男生节、女生节、开通大学生情感问题专线等,让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中。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发展自己的美好爱情。

(四) 学校应加强教育和管理,规范恋爱行为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把恋爱观教育仅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章节,内容较为简单。许多教师对这个内容的讲解也是浅尝辄止,一带而过。这些做法显然难以做到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引导。而作为高校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恋爱观教育必须要求教育者转变观念,将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可设置包括约会,恋爱,婚前关系,性知识,性伦理,生育知识等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婚恋观念和行为的课程;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讲座、选修课程等;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改变老套的“师主生从”交流模式,而采取朋友、伙伴式的师生沟通形式。以感化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爱情观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除此之外,学校、院系及学生处等各部门应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谈恋爱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将工作放在平时,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当大学生恋爱有恶性事件发生时,才加以干预、处理和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处理措施,确保有章可循。

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端正恋爱动机,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恋爱观,走好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淑惠,李艳玲,张素英.浅谈大学生的恋爱观.河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3-24.

[2]秦维红.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一点思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

[3]胡艳萍.那大学生功利性恋爱观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关佩(1987~ ),女,汉族,湖北省仙桃市人,硕士,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恋爱引导特点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