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力评价
——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2016-07-19胡方芳陈前利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偏离克拉玛依市

胡方芳 陈前利



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力评价
——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胡方芳陈前利

摘要: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可知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总体上较之全疆具备竞争优势,但缺乏区位竞争力;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最具竞争力,第一产业最不明显。因此可通过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石油化工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延伸工业产业链、加大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力度,开发服务业潜力。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优势;克拉玛依市

现代产业体系在发达国家率先建立,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开展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提高产业竞争力逐渐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构建克拉玛依市现代产业体系,是提高其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克拉玛依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石油石化工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但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产业的发展应全面而有重点,目前出现的“重点有余、全面不足”的情况亟待改善。本文运用SSM法对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其当前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的改进措施建议。

一、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1.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38.59亿元,2014年已增至847.67亿元,见图1。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由2000年的0.37:84.13:15.50调整至2014年0.61:75.49:23.91。

第一产业产值虽增长了4.63亿元,但增加幅度很小,对GDP的贡献率仅有0.61%,远达不到第二产业的增速和75.49%的贡献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14年间持续保持在0.3-0.7%之间。可见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的发展虽然较为稳定,但是作用也较小,其作为基础产业,却又不可或缺。由于克拉玛依市属于典型的能源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多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对于第一产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较低。因此第一产业虽然稳步发展,甚至其比重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但发展程度较弱,产生了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发展几乎停步的错觉。

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其经济的重头戏,因此其比重一直居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一直是最大的。近些年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调,但仍居于首位。2000年至2014年,其比重降低了8.64%,但产值却增加了523.3亿元,这和产业发展理念的调整息息相关,第二产业迈向了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期。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8.41%,产值增加了181.16亿元。近年,克拉玛依市将“金融、旅游、信息”业的发展融入了“632”发展理念中,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提上了新高度,见图1。

图1 克拉玛依市产业产值示意图(2000-2014年截面数据)

2.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SSM法是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整个国家(省、区)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总增长量Gij分解为三个分量,即地区增长偏离份额Nij、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和区位偏离份额Dij,以此评价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本文选取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数据,以新疆的产业发展作为参照,运用SSM法对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进行梳理。通过对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的SSM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⑴总数据显示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总体上缺乏区位竞争力。克拉玛依市的地区增长偏离份额为632.3,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182.5,Nij>0,Pij>0,说明与全疆相比较而言,克拉玛依市的产业发展总体上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具备经济总体竞争力;产业结构与全疆相比具备优势,这与其第二产业的优势息息相关;区位偏离份额为-105.7,Dij<0,因此克拉玛依市并不具备在全疆的产业区位优势,这一点在其地域范围上能得到有效证明,克拉玛依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上,周边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塔城市、奎屯市、石河子市等众多城市依次排列,虽说具有交通便利、共享大城市(乌鲁木齐市)经济辐射的优势,但无论从气候、土壤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还是产业发展方向的类似性而言,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不具备区位竞争力,拉低了其整体区位竞争力。

⑵地区增长偏离份额Nij显示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竞争优势。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的地区增长偏离份额值Nij分别为3.0、506.3、123.0,都为正,说明三次产业的发展全部超过了新疆平均水平,其中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第一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居中,具备增强竞争力的潜力。这也正说明克拉玛依市资源型城市的特色很明显,第二产业始终保持着主体产业的地位。随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提出,克拉玛依市也在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列入“632”发展和各项规划中,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在积极培育中。

⑶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显示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分别为-0.8、161.5、21.8,只有第一产业Pij<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Pij>0。说明在产业结构方面,克拉玛依市的二、三产业结构较之全疆水平具备比较优势,但第一产业不具备此优势,再一次充分体现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对克拉玛依市的重要作用,也说明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将发展重点从资源开发产业适度向服务业转移,从而全面构建克拉玛依市现代产业体系。

⑷区位偏离份额Dij表明克拉玛依市产业区位竞争力尚待开发。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的区位偏离份额Dij分别为2.4、-144.4、36.3,只有第二产业Dij<0,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Dij>0,说明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全疆中具有不太明显的区位优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较之全疆也不具备明显优势。克拉玛依市第二产业主要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其内部产业结构单一,较之全疆工业而言,并不具备全面的竞争力;2011年克拉玛依市的农用地面积为46.3万公顷,农用地占比67.8%,相对较高,其中草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32.5%,有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而其自身与周边城市的众多消费者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因此其第一产业体现出了区位优势。同时第三产业区位偏离份额值较小,竞争力较弱,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⑸综合比较显示克拉玛依市第三产业最具竞争力,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不明显。第一产业中地区增长偏离份额Nij>0、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0,区位偏离份额Dij>0,但值都偏小,虽然其经济总量和区位优势较之全疆都存在有竞争力,但是竞争力较小的特点,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基础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调整,但作为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优势不足。

第二产业中地区增长偏离份额Nij>0、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0,区位偏离份额Dij<0,其经济总量上和产业结构上在全疆都具有优势和竞争力,但是区位优势较差。受到产业结构优化缓慢和其城市资源依赖的制约,不仅是近期,而且远期也还需要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但必须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大非石油石化工业或围绕其产业的其他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中地区增长偏离份额Nij>0、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0,区位偏离份额Dij>0,虽然绝对值不高,但都为正值,其经济总量高于全疆平均水平,竞争力虽然不明显,但有竞争的潜力。今后发展中可作为接续产业,继续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和重视,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为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同时实行服务业“走出去”战略,打破地域限制,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

从宏观的产业分类上看,克拉玛依市未来的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可作为接续产业,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发展。三次产业都应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适度调整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步伐。

表1 克拉玛依市2000年&2014年SSM方法数据计算结果表

二、推进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结合SSM分析法中地区增长偏离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个分量的分析结果,对推进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1.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五中心的建设为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也提出要把克拉玛依市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在此基础上,克拉玛依市提出打造“六大基地、三大产业、两大平台”的目标。在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其主导产业(如石油石化以及与其配套的机械制造、石油储备等产业)、接替产业(如金融、旅游、信息等)、基础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细化每个产业内部结构比例与有重点的选择发展,将信息化融入到各产业中,构建具有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此实现“世界石油城”的目标。

2.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一业独大”的局面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克拉玛依市的产业发展目前正处在第二产业主导的阶段,正在向第三产业推进,因此克拉玛依市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克拉玛依市具有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优势,其云计算产业园区能够为各产业提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可能;同时第一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其发展势必会居于新型产业之后,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发展或保守发展,而是应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如提高农产品生产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加工、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产业。通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重点和思路,改变当前克拉玛依市产业“一业独大”的现象,使其产业有选择、有重点的全面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实现宜居、宜游、宜农、宜工、宜商的生态田园新城的转型升级。

3.加速农业发展,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吸引了绿成公司等企业、合作社27家,具备了良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基于前文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农业具有区位竞争力,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应为提高农产品生产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加工业,充分利用其周边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将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高层次地发展观光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等,打造区域特色。

4.延伸工业产业链,加大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力度

克拉玛依市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战略地位凸显,目前其石化园区已形成包括油气勘探开发、原油加工、石油化工及其后续加工等产业;拥有包括克拉玛依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等大型油气及石油化工企业;引进50多个石化产品下游加工项目,形成了油气-炼油-润滑油-石化产品产业链;宝鸡石油钢管、金石集团、威奥公司、华隆公司等地方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虽工业产业链已得到发展,但仍需考虑进一步深入产业链,围绕石油石化中间原料和树脂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乙烯、丙烯、芳烃工程对下游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结合地区产业基础、配套条件,扩大化工型炼油产能,建设催化装置和百万吨有机化工原料联合装置,填补乙烯下游产业发展所需的有机化工原料缺口。

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专家服务系统,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将信息化融入到工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数字化石化生产的实现。

5.开发服务业潜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克拉玛依市服务业从2000年至2014年的数据来看,其产业比重较小,且呈现出波动型发展,在三次产业中竞争力居中,具有开发的潜力。当前小型企业、小户经营的格局比较普遍,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龙头企业比较少见。服务业多为围绕石油石化开展的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市市区内,其他区较少。市域经济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低,服务业共享程度低,服务对象较为有限。

充分发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等支柱型服务业的作用,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开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服务、商务服务、餐饮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等重点行业的标准化工程。利用现有信息、教育、医疗上的优势,建设服务外包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和远程医疗基地。

参考文献

[1]袁建平,余天虹,施冉冉,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海口产业结构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

[2]刘鑫,胡恩生.基于SSM的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变迁分析[J].当代经济,2013(15).

[3]黄镠,刘金红.产业结构与区位条件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J].科技与经济,2013(26).

[4]孙宝慧,张丽,乌鲁木齐第三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新疆财经,2013(3).

[5]刘航,杨颖,刘思思.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四川省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3(23).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12

作者单位:(新疆发改委经济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偏离克拉玛依市
柳暗圆伴生 花明伴生圆—一道解几题的推广与妙解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克拉玛依市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研究
新疆克拉玛依市绵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