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分析
——知识转移视角

2016-07-19王剑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环境结构方程绩效

王剑芳



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分析
——知识转移视角

王剑芳

摘要:如何识别园区集成创新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性,他们又是如何影响园区集成创新绩效的,这些问题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从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创新环境3个研究维度,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了园区集成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对于园区集成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园区集成创新过程中,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创新环境与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环境与企业吸收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企业吸收能力;结构方程

当前,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又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创新园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向绿色化迈进,是加快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和主要方向之一。园区集成创新强调园区内的创新行为主体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通过对相关产业横向、纵向部门之间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形成园区内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相关产业间在园区内协同创新发展。在这一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行为不仅能够弥补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势差,而且能够通过对现有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实现知识技术创新。国内外关于园区集成创新的相关研究已较为广泛,论述和研究的角度多种多样。通过梳理已有的文献发现,对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经过专家讨论,本文确定将园区内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定为影响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的关键性要素来进行探讨性思考。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1.相关研究及概念模型的构建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知识转移的研究较为关注,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对知识转移多数是在企业间进行有关行为探讨,而集成创新系统内的知识转移研究并不多见,具体针对园区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则更为少见。Saxenian以硅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良好的社交氛围大大加快了组织内外各种知识的产生和传播的观点;Baptista研究表明,个人联系、企业网络及企业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是集群创新的内在原因;武开、徐荣贞等学者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认为知识溢出是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原因,但溢出只是知识在群内企业间转移,单一企业增加了知识储备,整个集群的知识储备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知识溢出不等于创新。总体来看,国外研究奠定了知识转移研究的基本框架,认为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基础;国内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共享障碍以及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但是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集成创新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园区范围内,为了提升园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个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以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以技术型企业为产业链环节中的核心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知识源,以金融、技术服务、管理服务、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为中间纽带,同时受到政府监管和调控影响的复杂创新系统。其实质是园区内相互关联的多个创新主体,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推进园区创新的多主体联动的网络制度组织。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知识在系统内各创新主体间相互流动、转移产生了知识溢出。企业作为系统内核心创新主体,所吸收的新知识既能促进其生产独特产品,同时也会溢出到价值链上其他相关企业,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如此反复,在一个行业里形成多企业间连续的知识溢出,从而使产业集群或区域网络整体创新绩效最终得到改善。

基于以往众多学者的文献和研究成果,结合集成创新理论、三螺旋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提出以创新环境、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等要素对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产生影响力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的概念模型

(1)创新环境。主要指对区域内有限创新资源的充分集合,它体现园区区域创新的基础和潜力。良好的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创新环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软性的社会资本因素,包括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硬性的物质技术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包括地域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与经济存量等硬性因素。

(2)知识溢出。对其概念的界定,本文主要是强调地理邻近的知识溢出在区域经济增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知识溢出被认为是一定局域性的空间交互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模型强调的是在园区内各创新主体之间以及与中介机构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知识转移的过程。

(3)吸收能力。主要是指园区集成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对知识的获取、消化及转化能力。企业这种在网络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否吸收且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价值,将决定该企业是否拥有持续创新能力。

(4)集成创新绩效。是企业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之后,所取得的效果和表现出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集成创新网络绩效是学者们在研究创新问题中经常使用的衡量指标,通常用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来表示。

2.问题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1)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与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关系。LAWSONC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表现不仅仅是对稀缺资源的控制,而且更加依赖其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获取能力。大量学者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其对创新资源的吸收能力与自身的研发能力关系密切。KOGUT B and WALKER G对吸收能力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一方面,吸收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过程来慢慢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将能增加它的创新速度、创新频率以及创新的强度,反之亦然,二者相辅相成。园区中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知识转移过程中,企业对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扩大各创新主体间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自身创新绩效的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H1:园区间知识溢出与园区集成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H2:园区内企业的吸收能力与园区整体集成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及创新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一方面,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对外部知识溢出被感知、转化及应用的效率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知识溢出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对知识、信息感知的丰富性。对于园区类区域创新研究对象而言,该区域创新环境的好坏是否对知识溢出的路径存在显著影响。基于园区的创新环境,主要由各种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各种中介机构及服务机构等所构成,决定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的创新环境,我们可以从创新环境网络的密度和强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其与知识溢出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是企业发展自身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在园区这一区域性社会网络中,企业通过与该网络节点的频繁接触和互动,不仅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到市场上不太容易购买到的信息或技术,而且也更能促进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网络知识存量的丰富也能促进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三个假设:H3:园区内企业的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其所获得的知识溢出越多。H4:园区内集成创新网络的创新环境与知识溢出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创新环境越好,越有利于知识的溢出。H5:园区内企业吸收能力与其集成创新网络的创新环境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对区域创新环境越充分利用,其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则越强。

二、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综述,对于园区集成创新网络绩效分析,本文从企业吸收能力、创新环境以及知识溢出交互关系三个层面给予测量。为了最大可能地提高研究假设中各变量测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对园区内企业的领导层和研发层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同时也参阅了有关区域集成创新及相关领域的大量文献,结合上述假设变量形成了本文初步的问卷设计。本文通过三轮专家问卷,采用5级量表打分,即要求被调查对象依照“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5级对各变量进行评分。

本文的研究数据收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来完成。通过对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等20多家机构组织选取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185份,其中剔除无效问卷23份,最终得到162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73.3%。其中,被调查者来源较为合理,92.6%的调查者有过产学研合作创新经验,并且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总调查数的61%,使得问卷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剖析园区集成创新过程中系统内外在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创新环境及集成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提出了5个假设,且基于模型检验结果,表明5个假设对象的相互相关模型拟合较好,5个假设均获通过。假设的结果与意义具体表现为:

(1)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假设1中,知识溢出对集成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且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可以通过扩大高校研发投入、强化其知识生产、积极搭建知识溢出渠道、进行产学战略联盟等途径来实现自身知识对园区集成内企业的良性溢出。

(2)基于假设2、3,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集成创新、知识溢出都为正向影响且有统计显著性。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内部研发机构,以增强自我的知识吸收与研发能力。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对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将会提供强有力的、可持续的支撑。企业作为集成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将可以大大提升集成创新在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水平和绩效。

(3)对于假设4、5,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环境对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表现为正向影响且统计显著性。企业吸收能力有利于增强创新环境,同时,政府或中介服务机构的知识溢出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使中介服务机构更有能力为企业提供便利,也应完善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方面的职能,有效地促进园区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高效联合,从而提高集成创新绩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知识共享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2]徐国东,邹艳.产学研共建实体下的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 (6):842~845.

[3]杜荣.基于知识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46-48.

[4]刘冰峰.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38-42.

[5]武开.基于知识溢出的产业集群创新与内生风险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5):7-8.

[6]赵晓庆,许庆瑞.知识网络与企业竞争能力[J].科学研究,2002(3):281-285.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11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云南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D13ZD01)]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环境结构方程绩效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