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对策
2016-07-19刘诚
◎刘诚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对策
◎刘诚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欠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等于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相反,新常态是以短期增速放缓换取长期经济动力,是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动选择。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鼓励创业和创新等举措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足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双创
中等收入陷阱,指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后,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无法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拉美和中东的部分国家,数十年来都未能跳出这个陷阱。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是指人均收入在1000-12000美元之间,我国2015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美元,已处于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界和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发展经济学的收敛理论可以简单解释一国发展速度的前高后低直至停滞的现象。绝对收敛认为,收敛是无条件的,穷国比富国发展更快。条件收敛则认为各国都有一个均衡发展水平,离本国均衡水平差距越大的国家发展越快。在理论上,收敛是很多增长模型的自然推论,如在索罗模型中,收敛是源于资本边际收益的递减:富国资本积累水平高,因而边际收益低,而逐利的资本会向边际收益高的地区流动,直至各地区资本积累水平和边际收益趋同。但也有学者发现,从中等收入收敛到高收入的难度并没有超过从低收入收敛到中等收入的难度,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存在。
拉美等多数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而日韩等少数国家成功步入高收入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创新和收入分配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而技术革新没有跟上。处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由于工资水平较高,所以无法与低收入国家在低技术产品上竞争,而由于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又无法与高收入国家在高技术产品上竞争,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状态。另一方面,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收入不平等抑制了一国经济中的消费需求,导致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同时,不平等也导致社会政治不稳定,从而影响投资。据测算,20世纪70-8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中,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的基尼系数均值分别是0.33和0.47。
全球有近百个经济体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是真正跨越此阶段而步入高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寥寥可数。我国若想成功摆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威胁而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鼓励创业和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并没有进入收入陷阱
表面看来,新常态的最大特征是经济增速下滑。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结束了改革开放以来1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2-2015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和6.9%,今年一季度增速下滑至6.7%。这似乎与中等收入陷阱所暗示的经济下滑相类似,然而经济新常态不等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依旧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停滞是不同的。二是新常态是中央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作出的主动选择,不同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被动陷入。三是进入新常态的目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增速下滑是新常态的表象,实质上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和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供给侧改革是跨过陷阱的根本保障
从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改革”,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供给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
可以说,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通过降成本和市场化来进行供给管理的。“三去”是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无效供给,“一降一补”是为了提高有效供给。五大任务都是结构性的供给管理,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工作,其不同于供给学派的主要方面是侧重“结构性”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去产能和去库存来改造旧动能,通过降成本培育新动能,并通过补短板和去杠杆规范政府行为和控制经济风险,最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笔者认为,相对于“供给侧”更应强调“结构性”,相对于“三去”更应强调“一降一补”。提及供给侧改革,目前大家讨论较多的是去产能和去库存,实际上降成本和通过供给管理培育新动能才是更应关注的积极力量。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可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还可以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突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六大首次提出小康目标时的定量表述是“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强调了人均意义,指出“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则提出“到2020 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突出了居民人均收入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在全部脱贫方面达标,提高了小康社会的执行标准。这意味着,小康达标的定量门槛,不仅强调总量,还强调人均,特别是对收入最低的部分人口也提出了最低限的要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保障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同时更多地照顾到低收入阶层。
“双创”是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新常态下实施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力图释放制度红利,实现“中国梦”。其中,“双创”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路径。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和原因来看,直接表现是人均收入增速下降,原因是技术创新滞后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一方面,大众创业,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和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另一方面,万众创新,可以提升企业创新和产业革新。因此,“双创”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十分契合的路径选择。同在亚洲的日韩都曾推行过“收入倍增”、“科技立国”等国家战略,并以此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利用“双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简政放权,通过鼓励创业释放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居民收入
简化行政审批,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办好的就交给社会。大众创业,摒除了政商关系、索贿行贿和高额注册门槛等费用,其结果是让真正有才华、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公平公正地展现人力资本红利,让更多人享有高薪酬和财产收入,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就业,提高人均收入。
2.以“互联网+”为突破,加快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打造“中国制造2025”
把握经济脉络,积极发展“互联网+”这一前沿产业。美国经济学家里夫金认为,通信网络正在与可再生能源互联网、自动化物流和交通运输网相连接,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对互联网十分熟悉并极易有所作为。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如淘宝网店、微信商店发展迅猛。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将全方位提升企业生产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有助于产业升级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崛起。
3.积极投资公共领域,为“双创”保驾护航
政府加大教育、卫生等投入,提高供给效率,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社会福利和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动“双创”间接促进增收和技术革新。公共领域的投资不但不会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还会促进民众创业和创新,就像海边的灯塔,不会挤占渔民的捕鱼业,反之还给予极大推动。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古民居历史久远,现存古民居距今至少已有150多年。水阁是乌镇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构造方法是在傍河的房屋背后,以木柱或石柱立在河上,架上横梁,再在上面搁上木板,就成为伸展在河道上的水阁。2007年,乌镇水阁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幽怀流水 贾云龙/摄
事实上,很多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难以获得利润,如高资本投入、长回报期的项目,政府应该积极垫入前期资本,培育和发展一个市场,使民间资本有利可图。政府可以通过修路、搭桥以及建地铁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便利,通过电信、电力的技术创新降低其他行业的经营成本,通过社会诚信数据的积累为大众创业提供基础平台,通过建设社区图书馆为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撑,通过鼓励和规范天使投资公司为创业和创新间接提供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7.006 ■ 编辑:田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