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段语文有效阅读五策略

2016-07-18刘琬碧

黑河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领悟阅读能力习惯

刘琬碧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中的预习、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成果的交流等环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领悟;习惯;方法;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指导好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预习——有效阅读的前提

课前的阅读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预习,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在预习过程中,找到阅读中的难点和重点,并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解决这些难点和重点。在学生进行阅读预习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阅读预习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导读”提示自学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要求学生画出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找出疑惑之处,提问设疑。如教学《丝绸之路》一课时,通过预习研读,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大致线路、经过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通过进一步地深度阅读,学生会提出疑问: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在今天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了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会变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为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习惯——有效阅读的保障

有了阅读的兴趣,还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来自于读写结合:边读边圈点勾画、加标签、做批注、做笔记、写短评等;勤于思索:边读边想,及时质疑,寻求答案。

1.读写结合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提到重要的位置,并且指出要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方法除了朗读,还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来读,都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在读好的基础上,方可写好,读写结合,阅读自然高效。

以《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为例,试说明如何将读写结合贯彻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鱼游到了他的纸上?”的问题进行阅读。学生边读边在段落中找出如下句子并作批注: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批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青年画得好。)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批注:以比喻的形式,突出青年画画时的动作,突出青年画得好。)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批注:从围观的人数,到围观的人发出的赞叹和议论可以看出青年画得好。)

这样的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体会阅读的乐趣,并使之形成习惯。

2.勤于思索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并寻求答案。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其实只要能联系上文,从文中就能找到相关答案: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出蒙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从而表达出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团结的文章主旨。

三、方法——有效阅读的关键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就交给了他们有效阅读的金钥匙。

1.明确体裁

阅读记叙文,要掌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阅读说明文,要明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阅读议论文,要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2.理解词语

词语往往是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之一。阅读文本时如果遇到生疏或难懂的词语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查阅工具书——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或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

(2)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如在《白公鹅》教学中,学生对“荣膺”一词不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找到本词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并猜测该词的意思。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选”“成为”的意思,这说明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近义词来替换词语了。我顺势引导:那么用一个词来形容怎样当选呢?学生说:光荣地当选、荣幸地成为。我问: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一件光荣的事,所以是光荣地成为;有的学生说,从“荣膺”中的“荣”猜测出来。虽然这个过程花费了一些时间,但让学生经历了理解词语的过程,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学生对“蓝盔”一词不理解,通过查阅工具书只能知道“蓝盔”的意思是“蓝色的盔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学生自己也不满意。于是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交流使其明白“蓝盔”是维和部队头上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同时也了解了有关“维和行动”“维和部队”的相关图片资料,理解起来更加直观。

3.推敲句段

克服了词语这一障碍,接下来就是要教会学生理解句意和段落。较难理解的句子或含义较深刻的句子在阅读文中是常见的。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如理解《草船借箭》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句时,可借助联系上文的方法,把握周瑜当时的心态,体会他此言的含义。

(2)联系生活经验。如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中,作者在德国看到漂亮的花海,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感受到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种奇特,表现在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体会。有的学生说:我舍不得把爸爸新给我买的故事绘本与好朋友分享,我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的学生说:我有时在教室里看见地上有纸屑不仅不捡,还把它踢到别人的座位下,非常过分。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了德国人崇高的品德。又如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文末有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针对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这句话。有的学生说:“奶奶告诉我,用手指彩虹,手指头会烂掉。现在我通过科学课学习了有关彩虹的知识,才知道奶奶这是迷信。”

(3)联系文章题目。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掌握了它,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4.把握内容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教师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1)抓六要素:即时、地、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将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意思相加,用上适当的关联词相连,如“因为……所以……”“先讲……再讲……最后讲……”等。

(3)找出概括全文的句段(总结句)或是过渡性句段,适当加上自己的话。概括内容时,不强求统一,只要学生能将文章大意、要点说出即可。

四、交流——有效阅读的催化剂

教师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发挥了集体的聪明才智,统一认识。如学完《尊严》一文后,让学生根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或想法,可以写成“名言”的形式,也可以做成书签送给他人。此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贯穿于课外,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格言警句或精彩句段,获得阅读和习作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芸.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科教文汇,2010(2).

[2]阎光霞.从小学生阅读现状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3).

[3]成杰.高效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领悟阅读能力习惯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