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企业ABC的破产难题

2016-07-18李杰海

现代国企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张林僵尸法院

李杰海

张林(化名)已经第三次为公司破产事宜来到北京了。他所执掌的ABC公司早已停产,负债率极高,而且该公司已经几经改制,从最初以某编号命名的军工企业演变成如今的造纸企业,张林也完成了从复员军人到厂长再到职业经理人的多重身份转变,如今,虽然不舍,但是他不得不亲自办理破产事宜。因为ABC公司几乎囊括了“僵尸企业”的所有特征:长期亏损、负债过高、停产半停产时间长,重组已经无济于事。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Edward J. Kane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处理僵尸企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也就是说可以采取这三种处理方式,显然,ABC公司选择了后者,直接申请了破产清算。但是,难题也接踵而至。张林发现,清理僵尸企业难,清理国有僵尸企业更难,在破产过程中,国企很难给自己做主。和民企不同,国企破产不是债权人和股东点头,法院就能受理,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批复,还要求有企业维稳的预案等等,为此,张林已经前前后后跑了将近两年。

ABC公司的僵尸企业特征

一般来讲,僵尸企业多为三个特征,首先是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大多为规模较大、员工较多的国有企业。ABC就是这样一家曾经无限风光的国有企业。最初,小县城里来了一家以数字编号命名的神秘企业和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大家都觉得很神秘,但是一直没有成品正式被生产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家企业改制为造纸厂,也是ABC公司最为风光的一段光阴,据老员工回忆,当初谁家有双职工都在造纸厂工作就会特别得意,用现在的话说这成为一种幸福度的重要指标,可以分房,小孩可以上造纸厂的幼儿园,吃饭有食堂,运动有活动场馆,县长都成为常客。可见,当时的ABC公司在地方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后来,随着民营造纸业的兴起,ABC公司臃肿的国企架构一点点失去了竞争力。“纸都卖不出去,工人们都拿去糊窗户了。”一位老员工拿出一叠泛黄的纸说道,“我一直留着这批纸,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最后一批纸,厂子没了这些就留个念想。”后来,政府出于维稳考虑,既不让其破产,也难以使其获得新生,只能通过银行或政府的不断输血维持现状。

其次是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大多是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这些行业因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产能过剩,最终导致产品积压、员工失业率上升。ABC公司在市场的冲击下,直接导致销售停滞、产品积压,随即出现大面积亏损。因为其销售人员已经习惯了别人来订货,不知道如何去打开市场,以此,2000年后一步步走向下坡。

第三点正是ABC公司最大的症结,即为产业领域低端。从产业来看,僵尸企业基本属于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小的制造业领域。这些产业由于技术含量低、转型升级困难,导致债务负担沉重,最终形成资不抵债局面。造纸厂技术单一,相比灵活的民营企业,ABC公司的社会包袱就足以让其远远落在了后面。随着银行贷款高台垒筑,张林这个掌舵者也找不到出路了,只能过着“僵而不死”的日子,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与地方政府的补贴、银行贷款的供养密不可分。其实,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ABC公司也试图引入投资者进行兼并重组,对于处理僵尸企业的方式,相比而言,兼并重组更为容易一些。兼并重组原本应该由企业为主,按照市场化方式规范,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坚决杜绝搞“拉郎配”,成熟一户推进一户。但地方政府一般只能“拉郎配”,自然成功的几率很小,失败后,张林决定申请破产清算。但他却没想到破产清算也是问题多多。

ABC公司破产的人力资源难题

ABC公司的破产,第一道坎就被拦截在了安置员工问题上,首先,ABC公司员工比较复杂,除了正式员工,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五七工”,还有员工家属的松散型合作用工。没有签合同的员工算不算国企员工?是一刀切还是分类?员工欠薪欠保的问题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法院一般只看企业有没有相关的处置预案,还有就是政府给不给兜底。

对于部队退伍,又对维稳工作深有体会的张林来说,他知道破产一定需要处理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他希望那些还没到退休年纪的员工可以得到很好的安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很多专家也都建议,这笔钱应该优先给实施破产清算的企业用。政府要做的是在政策上做好支持,比如维稳预案的制定、安置补偿等。

在一遍遍地推敲后,ABC的安置方案出炉了。每名员工都将获得一笔经济补偿,政府也从中协调了一部分工作岗位。但是,令张林一直困惑的是他在努力周旋的同时,还是屡屡出现员工上访事件,甚至有人提出要到北京上访,于是,张林更加焦头烂额。经过了解,张林发现,上访人员多为40岁左右的员工,症结在于他们不知该如何再就业。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认为,尽管严格来说,破产是市场化的选择,政府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对于国企的破产,现在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帮他们再就业。国企解困工作中,虽然对困难企业的下岗职工实施了再就业等工程来安置,但总体重视仍不够、投入仍不足,许多下岗职工境遇艰难,不但影响政府威信和社会稳定,也有损改革声誉。今天僵尸企业如果破产,不但应按《破产法》清偿顺序保证职工权益,还应允许企业股东补充企业资本安置职工。

当前,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安置政策,比如,近期,广东省人社厅对《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出清重组“僵尸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进行征求意见,未重新就业的“僵尸企业”失业人员自愿参加养老保险的,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执行,就业困难的还有望获得不超过其实际缴纳额2/3的社会保险补贴。并且,根据征求意见稿,各地可通过企业内部分流、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等多个渠道分流安置僵尸企业职工。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稳岗补贴,征求意见稿支持改革后的新企业更多吸纳原企业职工。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僵尸企业失业人员优先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职工在原企业合并、分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现企业的工作年限。经职工同意被转移安置到其他企业工作的,现企业应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或以其他书面形式注明职工在原企业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现企业的工作年限,不支付经济补偿。僵尸企业在出清重组时应当依法足额偿还拖欠职工的工资、生活费,生活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ABC公司破产的法律难题

这次跑破产事宜,张林已经前前后后经历快两年了,仅仅在清算还是重整这个问题上,ABC公司就足足耗费了近一年时间,地方法院一直没立案,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同意。许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需求或为了保持与主要信贷银行的“优良信用”关系,对僵尸企业采取各种帮扶救治措施,“借新还旧”,财政输血,甚至以政府信用帮助它们获得银行贷款。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才会同意企业破产。

张林每次出门都带上《破产法》,一个行伍出身的经理人俨然成了法律专家。国企破产,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企业、银行、政府、司法机关。这也是张林一遍遍去协调的地方。

首先是银行,破产最头疼的问题是怎么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或者说两者的利益。银行通常是出险企业的最大债权人,但其在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却很少投赞成票,一般以投反对票或者弃权居多。张林发现银行总是从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整体利益最大化,所以,往往通不过。对此,一些银行人士也多次公开表示,破产处置时间长收回慢、金融债权受偿率不高等对银行也造成了影响,而银行一旦同意重整计划意味着银行主动放弃债权追偿,享有担保权的财产无法获得优先受偿和清收。尤其是对ABC公司这样的地方企业,这些地方分支机构没有同意通过重整计划的权限,审批权限在总行,上报程序非常繁琐。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破产管理人又由法院选定,而不是债权人选定,报酬也是法院定,向法院报告工作。换言之,管理人不对债权人负责,后期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如资产评估、处置等都是自行决定。这对银行回收债权造成了影响,银行的话语权只有在最后投票表决的时候体现,所以到债权人会议时,银行往往也就不同意。

并且,像ABC这样的老国企,在资产处置上,资产来源“五花八门”,很难界定。在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上,更需要加以平衡。即使在解决了银行债务这一系列问题后,企业终于达到了《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条件,但依然是地方政府不支持,法院不愿意受理。以至于有人感慨,商事制度改革下,企业办“出生证”容易,办“死亡证”难。

张林感觉,法院受理破产案件,费时费事不讨好,影响结案率,所以没有积极性。其实,按规定,只有上市公司、金融行业的企业申请破产时,才需要最高院批准。但一些地方法院往往把破产案件再上报给上级法院。理由是法院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土地、人员,甚至还有企业是否假破产的问题。

2016年2月,全国部分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调研及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要求,人民法院要建立清算和破产案件审判庭,加强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但是,现在仅有深圳、佛山等地的法院有破产庭。

其实,在处理破产时,各方要利益共进退,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ABC公司的破产案还在路上,但是,两年下来,张林已逐渐做到了心中有数。

猜你喜欢

张林僵尸法院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忍不住
严局的德牧
套狼
满地找牙
僵大变尸身
僵尸来袭
国外法界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