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麦双丰』工程成为新的粮食增长点

2016-07-18赵贵元,王永强,刘建光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套作粮仓棉田



『棉麦双丰』工程成为新的粮食增长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担的曲周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出了一套棉麦套种技术体系,重点建设了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利用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在棉花产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做到了棉田节水增粮和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向棉田要粮食,向棉田要生态,打造成了河北省渤海粮仓新的粮食增长点。

棉麦套种最突出的问题是棉麦共生期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不利于棉花的苗壮、苗早发。研究发现小麦品种应适宜晚播、早熟、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棉花宜选用出苗快、耐遮阴、抗病、结铃吐絮集中、偏早熟品种。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比筛选出棉花品种冀棉169、邯7860、邯杂2号、冀H170等,小麦品种邯麦14、石麦18、婴泊700、邯6172等。

目前,棉麦套作种植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通过对“4-2式”、“3-2式”、“5-2式”等套作种植模式进行试验比较,最后确定改进的“4-2式”种植模式较优,其带宽160 cm,小麦采用宽幅播种,宽为80 cm,播种4行;每幅小麦间留预留行,宽度约80 cm,播种2行棉花。该模式既满足了前期小麦的生长条件,又为麦后棉花的生长留足了空间,而且该距离配置有利于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以及机械播种棉花。

农艺农机结合,提高机械化管理水平,减少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是棉麦套种能否推广普及的关键。通过对小麦、棉花播种机改造,实现了小麦、棉花播种机械化。对小麦收割机进行改进,解决了小麦机械化收割不伤棉苗的问题,为实现棉麦套种的全程机械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肥水合理运筹,可以达到棉麦共生期一水两用、一肥两用、养分互补。同时开展了棉花小麦的不同底肥、不同追肥量试验、节水节肥试验、微生物肥对比试验,并首次运用宏基因组学研究棉麦套作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实现棉麦套种下的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优化的棉麦套种循环模式实现了农田生产“两高一低”、“三增五减”的综合效益。“两高”即高效循环利用率、高生物多样性指数;“一低”即低投入;“三增”即增产量、增产值、增效益;“五减”即减化肥、减农药、减人工、减污染、减灌水。棉麦套种比单作棉花减少了冬、春两季土地裸露,减少了沙尘源,同时棉麦套种可做到天敌互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曲周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实施顺利,效果显著。近几年来,已在曲周县槐桥乡西漳头村建立棉田高效核心示范田500亩,在曲周镇东刘庄等周边村建立示范推广区2 100亩,辐射周边冀南传统棉区。2015年核心试验田小麦亩产421.4 kg,棉花亩产籽棉358.3 kg。最终实现了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多收400 kg小麦,亩均节水50方,增加了亩收益,真正做到了棉麦双丰收。

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赵贵元

王永强刘建光赵俊丽张寒霜

057250河北省曲周县农牧局高连珍

057250曲周县银絮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任晓瑞

任景河

基金项目: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创新团队建设

猜你喜欢

套作粮仓棉田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粮仓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粮仓
树懒的粮仓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