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乡县农业清洁生产典型技术模式探讨

2016-07-18李晓鹏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面源资源化



平乡县农业清洁生产典型技术模式探讨

超量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以及农业生产自身的有机废物随意丢弃,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由于农业污染以面源污染为主,因此,农业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强调在污染产生前就予以削减,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实行农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同时实现农业废弃物内部再循环,节约资源和能源,以达到污染最小化,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双赢。

1 农业生产现状

平乡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种植结构是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粮食生产为主,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油葵、蔬菜。

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75.8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2万亩;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6万亩。油葵种植面积12.8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5万亩。

2 农业生态环境情况

当前,由于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一是化肥农药地膜的超量使用及有机肥的严重不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农作物秸秆焚烧严重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三是农业垃圾多是随手乱扔乱放,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集中统一分类处理,影响了农民生产清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推行的主要技术模式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秸秆资源化利用等生态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做到“两减一控一提高”(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设置田间垃圾收集池,作为废旧地膜和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后的包装袋(瓶)收集点,定期收集、清运。对田间的农药瓶、废旧地膜进行全部回收,进行统一处理,变废为宝,减少田间污染,净化农田。通过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工程,降低或消除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不断开发新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保护性耕作、农村清洁循环利用及能源转化、秸秆栽培食用菌、氨化、堆沤、快速腐熟等技术。目前利用秸秆主要途径:一是用作肥料,农作物秸秆粉碎处理后,一部分直接还田,一部分腐熟堆沤后还田。主要方式为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还田约24.03万吨,玉米秸秆还田约31.57万吨,约占秸秆总量的82%;二是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棉柴秸秆栽培食用菌,利用棉柴秸秆粉碎后栽培香菇、姬菇、鸡腿菇,其废料作为大田底施有机肥料用于生产,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好转。

4 效益分析

农业清洁工程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等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到8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3%~5%,保障了农业食品安全。在农业生产末端,农村清洁工程又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消除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清洁化。

054001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局李晓鹏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面源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