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 “厂中校”背景下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6-07-18刘海亮,马永青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 “厂中校”背景下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在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中建立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为例,研究在厂中建 “校”后如何更好的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家高职教学理念,培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5年,本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卡特彼勒现代学徒班”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由此本院也成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了更好的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之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于同年在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中建立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通过培训中心的建设,以期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于合理化。

1 在外延上构建三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的一线岗位,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该培训中心就建在企业中,所以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学院要在理论与实践的转变过程中积极发展创新项目,不断对传统训练内容进行改革,构建“重基础、强技能、搞创新”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重基础”阶段,结合亚泰的实际情况,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基本实践技能训练,比如基本的车削刨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要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加强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强技能”阶段,利用亚泰的高精尖端设备,结合具体的项目,使有能力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搞创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融合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意识、综合应变能力等,使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学生逐渐成为部门骨干。

2 在内涵上打造 “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内涵上,建立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打造“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个结合指的是“企业工作岗位与学校实训室结合”,“教材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非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结合”。

2.1企业工作岗位与学校实训室结合。由于该中心直接建立在企业中,所以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企业的岗位需求,可以自主参观、学习岗位的工作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在潜默移化中把企业岗位中知识与自己在实训中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自己在以后的实训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

2.2教材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的枯燥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而呆板的理论知识也让很多教师教授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如何搞活学生、搞活课堂一直都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学生进入该中心后,可以直接和一线工人师傅面对面,可以直接感受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具体的岗位中得到体现的,甚至学生可以加入企业某些项目的团队中,通过参与项目的制定、实施等,让学生体验自己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去的,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3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让企业的管理制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用企业的考核制度来考核学生,让学生以半个“职业人”的身份在中心学习,彻底消除旷课、早退等不良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未等毕业就成为企业岗位的理想人选。

2.4非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结合。通过企业精英授课、参观企业文化展等形式,将企业的优秀文化、职业准则、先进理念等众多要素引入到课堂中,将企业文化精髓传播给学生并沿袭下去,加强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度,让学生在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学习动力更足,责任心更强。

3 通过 “三个对接”把人才培养模式推上新台阶

“三个对接”指的是“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师与岗位对接”,“教学与就业对接”。

3.1专业与产业对接。高职毕业生的最终去向是企业一线,这里是最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最能直观的把专业和产业结合起来的地方。该中心成立之初,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自主完成了新校区656张学生宿舍双人铁床的下料、制作、打磨、喷漆、安装等工作,为学校节省开支30余万元。这体现了学生知识成果的转化,体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3.2教师与岗位对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让教师在企业岗位上不断锻炼自己,不断学习企业的先进知识,使教师在具备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企业岗位实践能力,两者互融互通,从而可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体验来设计学生的实习内容,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3.3教学与就业对接。通过在该中心的学习,通过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了,他们完成了从培训中心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平稳对接。

4 小结

“厂中校”—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的建设,能让企业不断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让企业和学校相互渗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通过摸索、创新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方式等问题,提高人才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通过努力,定能把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蒙忠,何斯远.“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高教论坛.2011(12):105~107.

[2]李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J].电子科技, 2010(06):97~98.

[3]唐智慧,左廷亮,马国忠.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05):75~78.

262500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刘海亮马永青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 ‘厂中校’合作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17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