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流域治理在和顺县林业建设中的必要性

2016-07-18李飞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和顺县灌木林整地



论全流域治理在和顺县林业建设中的必要性

全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改善林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以全流域为单元,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治理坡耕地、荒山荒坡、植被恢复及沟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保林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做到以沟、以流域为单位,将林地进行全面管理,使生态环境逐步趋向良性循环。

1 资源现状

和顺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在1 000~2 180 m之间,境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500~600 mm,年均无霜期120 d,土壤为棕壤和褐土为主,是典型石质山区,岩石裸露,土壤瘠薄,资源分布比较零散,个人、集体及国有林地混为一体,加之和顺县是生态大县又是养殖大县,而村民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为全流域综合治理带来很大困难。

2 治理方法及措施

2.1进行规模化管理,统一经营。通过对林地租赁或资源流转的形式进行整合土地,对流域内涉及的集体或个人的林地,进行统一管理,集约化经营。

2.2林道建设。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流域内先修建林道,为以后造林、灌木林改造、森林抚育等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针对项目区地貌特点,分别对有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3.1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首选乡土树种,其次考虑引进外来树种。目前我场较为理想的造林树种为油松、山杏等。本次设计造林树种为油松、山杏。油松:选用(2+1)年生以上的容器苗,苗高30 cm以上;山杏选用地径在0.5 cm以上,苗高50 cm以上的优质壮苗。

造林前对苗木要严格进行分级,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造林苗木大小规格基本一致。裸根苗起苗时要避免根系受损伤,当日起苗最好当天用完,否则应尽快假植,运苗时要避免风吹日晒,保持苗根湿润;容器苗要注意保护容器内的土球。

造林前对造林地进行预整地,整地时间在春季,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规格是60 cm×60 cm ×30 cm,株行距为2 m×3 m。沿等高线呈水平带“品”字形排列;整地时要捡净灌草根和石块,表土要回填,底土要筑埂,穴面略向内倾,呈反坡形,起到蓄水作用。

栽植树种选择混交类型,采取油松与山杏混交,混交比例为6∶4;混交方式采取块状混交。造林密度为110株/亩,株行距为2 m×3 m。

2.3.2灌木林改造。灌木林改造的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人为干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对灌木林密度较小的地区,进行人工补植,方法及规格同上造林方法。

2.3.3抚育。从造林起到成熟龄以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及提高森林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栽植下木等工作,

当地今年大部分肥料经销户肥料销售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由于今年肥料价格较高,农户不愿投入,在选择肥料时只关注肥料价格,选择价低质次的产品,而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销售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农户种植玉米几乎没有收益,因此许多农户将小麦、玉米轮作改为单种小麦。

2.3.4封山育林。对疏林地进行补植补种并进行封育管护。严禁进山采伐、砍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在人畜经常出入的沟口、路口、河流交叉处和容易进入林地的山脚地段,采用铁丝围网石料垒墙等机械围栏等。各项措施生效后,工程措施保存率达到80%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该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2.4治理措施布局及技术指标。该区域地处中山土石山区,宜林地、弃耕地、灌木林地面积较多,有林地相对面积比例较少,针对这一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地布置各项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布局要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从上到下,沟坡兼治,建成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

结合该区域特点及经济发展需要,治理措施总体布局设计主要包括林地提高利用率治理措施设计及林道治理措施设计。

治理措施设计主要包括宜林地及林中空地植苗造林、有林地抚育、灌木林改造、封山育林工程设计,防火道路设计等。

道路作业工程应在流域治理前修完,以保证管护、防火及后期治理措施的实施,保障运输方便。

3 效益分析

3.1防风固沙,涵养水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水分存储,增加植被面积(含作物)和生物产量,变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由于减少了水、肥、土的流失,可增加土地的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加当地农、林、牧等的各项效益。

3.2减轻山洪、滑坡等灾害。水土保持工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通过多年拦截涵蓄,阻止或延缓地表径流的产生,减少洪峰流量,从而减轻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保护村屯、道路、农田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治理措施的实施,可使区域生态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地区农林牧生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也为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走上致富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资源潜力和挖掘,既丰富了产品种类、数量,又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可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随着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成为生态大县的梦想而努力。

032700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国营万山林场

李飞

猜你喜欢

和顺县灌木林整地
莲花山保护区灌木林的生态意义和保护对策浅析
和顺县科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三个农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序列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经营与质量管理调查分析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兰州南北两山雨养灌木林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调查研究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