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地区129例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2016-07-18张丽刘铮张伯伟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张丽 刘铮 张伯伟 刘玉振 康轶青 杨贺才 程四国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0)



郑州地区129例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张丽刘铮张伯伟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各类血液制品共计401 201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共有129份,按血液袋数计算,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3%。其中,重组全血和全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32%和0.22%。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有83例,占64.34%,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37例,占28.68%。结论对待输血要持谨慎态度,尽量输注成分血;血浆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不能常规用来补充白蛋白,提高免疫力;输注红细胞时,尽量使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的滤白红细胞。

【关键词】郑州地区;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新的检测方法的引进和检测技术的提高,输血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异体输血仍然可以引起过敏、发热等多种不良反应,轻者引起患者不适,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通过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本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其相关信息。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收到129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其中男56 例,女73 例,年龄6 d~85岁,平均41.5岁。输血均为同型配血相合输注。

1.2研究方法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严密观察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受血者情况,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并回报到输血科,输血科再回报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1.3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1~2 h内或更长时间内体温升高1 ℃以上(38℃)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皮疹、胸闷为过敏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相关的异常表现或疾病,而又不属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过敏反应的为其他[2]。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9例输血反应中,有既往输血史的45例,占34.89%;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中的有101例,最早开始于输入5 min时发生,发生在输血后的有28例,最迟发生于输血后20 h。经过一系列相关实验室检查,129例输血反应中未发现因血型不合或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2.2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血液制品发放总袋数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32%。其中,重组全血和全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32%和0.22%。见表1。

2.3各种血液制品引起的输血反应类型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有83例,占64.34%,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37例,占28.68%。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χ2=6.615,P<0.05);而在过敏反应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却低于血浆类血液制品(χ2= 11.535,P<0.05)。但两者引起的总的输血反应的比例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0,P>0.05)。

表1 输注各类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注:其他血液类型包括冰冻红细胞、去干有解冻红细胞和粒细胞。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3]。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发热、过敏、溶血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等[4]。通过对反馈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反应单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输血反应的发生与血液制品的类型密切相关。全血以及重组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为未经分离的全血成分复杂,比其他血制品含有更多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蛋白抗体,且存在大量的免疫性物质,更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5]。所以,目前临床提倡成分血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为两类: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热性反应主要是由患者体内存在的白细胞、血小板抗体与献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发生作用的结果;而过敏性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内存在IgA抗体与献血者体内存在的IgA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产生的结果[1,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P<0.05);而在过敏反应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却低于血浆类血液制品(P<0.05)。因为临床使用的悬浮红细胞未过滤除去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并有一小部分血浆残留,所以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较多,过敏性反应次之;而经过2次离心分离的血浆和单采血小板,残留有少量白细胞,因此导致过敏反应较多,而发热反应次之[7]。

表2 各种血液制品引起输血反应类型的比较

注:其他反应包括胸闷、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本次回顾性调查分析,未见有溶血性不良反应的报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也较少。这说明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很少发生。对于其他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可能由于目前我们对其认识不够充分,忽视了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危害[8]。

输血前相关医务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但是有些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还是无法避免[9]。因此,对待输血要持谨慎态度,尽量输注成分血;血浆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不能常规用来补充白蛋白,提高免疫力;输注红细胞时,尽量使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的滤白红细胞。

参考文献

[1]单明华.226例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4,36(11):966-967.

[2]徐静,林燕,曾春云,等.13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419-420.

[3]苏天璐,邴艳萍.112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3):211.

[4]林静霞,任俊,肖帆,等.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291-294.

[5]邓梅英,宁芳,陈宇,等.输血不良反应178例分析[J].新医学,2009,40(10):663-664.

[6]罗艳.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62.

[7]田蕾.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759.

[8]乐虹,严莎.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0):5-7.

[9]孟庆艳,李聚林,陈贤华,等.15002例受血者中输血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2-573.

【中图分类号】R 457.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19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输血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