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2016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走进遵义
2016-07-18
文丨记者 李 燕
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2016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走进遵义
文丨记者 李 燕
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冲破贫困的桎梏、撕掉贫困的标签。遵义势必会在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策马扬鞭,昂首阔步。
湄潭县七彩部落生态茶园远眺(李燕/摄)
人勤春来早,走进四月的黔北,绿染大地,一派大好春光。大娄山下、乌江之畔、仡乡苗寨、湄江两岸,山岗上、田野里,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脱贫攻坚之战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如火如荼。
4月7日至9日,2016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同时在九个州、市和贵安新区举行。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率第四组观摩代表到遵义市观摩。以往,项目建设现场观摩的重点在工业。这回,是省委、省政府以集中观摩项目的方式,首次对全省脱贫攻坚进行“大阅兵”。遵义市桐梓县、新蒲新区、正安县、务川自治县、湄潭县、余庆县的16个扶贫项目被列入现场观摩项目中。
新蒲新区十里荷塘、樱花谷农旅一体化精彩亮相;正安县安场镇瑞濠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楼房崛起,务川自治县千户易地扶贫移民县城集中安置项目正加紧建设;湄潭县七彩部落生态茶园的茶旅一体化生机勃勃,正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大数据外包服务产业风生水起……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花,一组组数据的精彩绽放,给全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带来启示与经验。
三天时间里,观摩代表们看项目、听介绍、寻良方、谋发展,全面感受、检验、参观我市在扶贫项目建设上所取得的新成效、好经验、好做法,感触良多,收获颇丰。正如普定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开运所言,遵义的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农旅一体化的新扶贫样本
走进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一座座漂亮的黔北民居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空气清新、漫山林海、花开正艳、美景处处,让人很难把“山高坡陡、土地杂乱、道路破旧”的穷乡僻壤和这美轮美奂的景致联系起来。
这里曾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2014年3月以来,桐梓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行、农民参与”的模式,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以打造“黔北第一村”、“贵州最美乡村”和“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启动“杉坪黔北花海农旅一体化园区”建设。整合资金2亿多元,建成的1500亩黔北花海一期项目种植了马鞭草、波斯菊等20类花卉。去年8月建成后,40多天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8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500元增加到2015年的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达到300万元。
谌贻琴对杉坪村的嬗变和桐梓县精准扶贫的思路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她说,杉坪村短时间内成功脱贫,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的真实实践,为全省各地一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她寄语杉坪要进一步做好宣传营销策划,让更多人了解黔北花海,前来体验感受乡村旅游。
“杉坪村把农业、农村与旅游融合得很好,引进产业让农民就近就业,让农民成为景区的主人。”在乌当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兴伦看来,杉坪村走农旅一体化的扶贫新路子,很是值得学习。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文人笔下的樱花之美,让人遐想连连。在距离杉坪村50多公里外的新蒲新区樱花谷景区内,有的樱花正在含苞欲放,有的樱花正在竞相盛开,艳丽无比。微风吹过,花瓣翩然而落,一场如梦似幻的樱花雨,让观摩代表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记录下来,言语中满是赞赏。
目前景区内种植有樱花30多个品种、4万余株,是贵州省境内樱花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花期最长的樱花观赏地之一。
樱花谷景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以前,当地交通不便,仅有一条泥石乡村道路与外界相连,地势偏僻,人烟稀少。项目落地后,他们通过“协会+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解决了附近群众的就业问题。仅2015年,每月就有4600余人次在项目区就业,全年劳务收入达500多万元。他们还通过樱花谷景区建设,以“公司+农户”等方式,拓展苗木花卉、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蔬菜种植等产业,拓宽了群众的发展致富路。在今年3月19日至27日举办的2016遵义新蒲樱花旅游文化节中,开园第一天就吸引了15万人前来樱花谷游览,樱花谷内的农家乐家家爆满,群众收入大幅增加。
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地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的理念贯穿其中,把扶贫与旅游、生态、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遵义市创造出的农旅一体化的扶贫新样本。谌贻琴在观摩樱花谷项目时感慨地说:如今的乡村,真让城市羡慕和向往啊!
奋力赶超的务川模式
以前只要提及“务川”,大家自然就会联想到交通闭塞、山高路远、发展滞后……这次观摩团从正安县出发,经行务正高速,不到40分钟车程便抵达务川县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让偏远的务川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人评价说,现在的务川交通,可以说从过去的1.0版本一跃升级到了3.0版本。
从“兵团作战”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中心,到彰显医疗大扶贫的昇辉医院;从全省可推广复制的中国南方杂交构树组培中心,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城;从用县城最好地段修建的“千户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到龙潭古镇农旅一体化园区……务川的扶贫项目,让观摩代表们越看越兴奋,越看越起劲。
“两年完成五千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无疑成为务川脱贫攻坚战中最大的亮点。
走进务川“千户易地扶贫移民”县城集中安置点,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是该县规划最早、规模最大、行动最快、落实最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全县最好地段建设的重大民生项目,附近有中学、医院、工业园区、景区等。建成后方便移民群众就学、就业、就医。”县委书记杨游明拿着大喇叭,铿锵有力地向观摩代表们介绍道。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安置1027户4518人。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主体的80%,二期工程已完成基础开挖、地勘,正在进行孔桩开挖;三期工程正在进行基础平场。
安顺市委常委、副市长赵贡桥对务川把县城最好的地拿出来修建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的做法,给予了点赞。他认为这个大手笔项目,让大家感受到了务川县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是真正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在中国南方杂交构树组培中心,被誉为“中国杂交构树之父”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世华告诉记者,务川具有构树良好生长的产业基础和服务环境。在这里种植一亩构树,就可以生产10吨构树饲料,能够饲养10只羊,一年下来就可以带给群众近万元的收入。
目前,务川正在按照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的方式,在统一核定构树苗木价位后,公司负责1/3,政府扶持1/3、农户自筹1/3。其中农户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筹部分先由企业赊销,回收时进行抵扣。通过这种模式,精准解决了贫困户投入难、技术难、市场难的问题,为群众增收有了可靠的保障,全县现有88户贫困户按该模式发展构树产业,已建立构树产业合作社4个,吸纳社员120人。
“脱贫攻坚核心要素还是人,扶贫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扶贫,其次才是方法、路径、措施的扶贫。”省委副秘书长田茂松观摩完务川的6个扶贫项目后感慨地说,近年来务川变化特别大,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的具体行动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强的项目。
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生机
“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哲理。余庆县松烟镇的二龙产业扶贫项目,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走进二龙村时,天空正下着小雨。虽然只是坐在车上沿着李家寨水库边的自行车环游赛道绕行一圈,但是观摩代表们还是对这里啧啧称赞。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穿行于茶山与湖畔之间的自行车道令人想留下来。
“二龙村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根据村里低丘缓坡适宜发展茶产业的特点,地方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引导,坚持不懈地实施茶产业扶贫。目前仅核心区域茶园面积就达到了400亩,带动相邻的关兴、敖溪、龙家1500余户40000余亩茶产业发展,并引进茶企解决茶叶加工、生产、销售等问题,带动1000多人就业。”余庆县委副书记余小勇在介绍二龙村情况时,有些自豪。
他告诉我们,当地在做实做强茶叶基地的同时,依托茶园和李家寨水库这一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借力发力,大力推进茶旅、骑旅、体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接二连三”发展。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建成二龙骑游广场、茶庄、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打造出自行车赛道5公里、环湖彩色沥青赛道6.2公里,山地越野赛道10公里,观光木栈道5公里及20公里绿化美化等。
随着“中国第一骑游小镇”基础条件和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这里已连续举办了四届镇级自行车比赛和三届面向全国性的自行车运动挑战赛,来自全国20个省近1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拉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黄平县县长杨智在观摩完二龙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后,备受鼓舞。他说,遵义市在茶旅一体化和农旅一体化上的深度融合,为黄平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
设在正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内的黔北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是该县结合实际探索出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把大数据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培育成推进扶贫攻坚进程、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
正安县作为贵州省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近20万人在外打工,农村面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众多问题。“上述项目向农户推广、延伸后,如果能够做到3万席就能够解决6万人就业。”正安县县委书记邓兆桃说,大数据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产业就业门槛低,只需会说普通话和用电脑即可。老百姓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把农活做好,把家庭照顾好,这样才利于真正地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民生问题。
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我比较恋家,家也需要我。”今年25岁的邹毅家住正安县杨兴乡桐梓村,父母都是农民,前年他从贵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现在是遵义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正安分公司的一名组长。“目前月薪2800元左右,主要看中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长期干下去。”
“正安的大数据项目,是促转型、调结构、转方式的科学论证, 更是转作风、谋发展、干实事的具体体现。”桐梓县县长冉贤俊坦言,观摩完一个个项目后压力变得更大,回去后要针对桐梓县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带领全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业和13家物流快递入驻务川自治县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城,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人,带动脱贫就业人员10000多人。(李燕 /摄)
加快奔小康步伐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方能取得成果。这次在遵观摩的16个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市农旅、茶旅深度融合、产业互动促农增收、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的脱贫攻坚新模式,充分反映了我市在脱贫攻坚新征程中取得的喜人成绩。一个个精准发力的扶贫项目,让大家看到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步伐更加坚定。
“我们扶贫项目还有很多值得观摩的地方,而此次集中观摩只是其中一部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项目。”市扶贫办主任汪能科说,会议结束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此次观摩会议的精神,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的工作落实,尤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责任担当、攻坚精神、智慧力量,着力在抓基础、抓产业、抓易地搬迁等方面下更大力气、更多功夫。
捷讯再次传来:在4月9日下午举行的“2016年全省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总结会”上,对2015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遵义市荣获全省2015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综合考核特等奖,并获得9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奖励。道真自治县和正安县小雅镇达到省定考核目标,实现了年度“减贫摘帽”目标任务。这些靓丽的成绩,让780万的遵义儿女再次鼓足了劲,信心倍增。
据悉,今年我市将以实施“35669”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切实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实现11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完成300个贫困村出列和2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冲破贫困的桎梏、撕掉贫困的标签。遵义势必会在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策马扬鞭,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