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再探源

2016-07-18丨费侃如

遵义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稼祥张闻天遵义会议

■丨费侃如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再探源

■丨费侃如

三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探源》,发表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上。这期间,仍对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有兴趣。因苟坝成立的三人小组直接关系到中共中央在遵义会议后短短两个月内,对党和红军领导人逐步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完善?我不是研究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的专家,当然更不是专门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仅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对这一长期困扰党史界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说明与判断,不过是想从尊重客观事实,和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作些探讨。而研究的结果,我既不赞成拔高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的领导地位,也不赞成贬低毛泽东在这转折过程的历史作用。

遵义会议决定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三人指挥军事

1985年1月,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遵义会议文献》一书,公布了中央档案馆提供的一份珍贵文献,该文献对遵义会议的决定,有明确的记载:“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

扩大会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以上决定清楚表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由政治局委员上升为政治局常委,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成员,从而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取消了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在长征出发前夕成立的,“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并不能与闻所有的事情。”博古说,“当时三人团处理一切”也就是说三人团是凌驾于中央政治局和军委的一个领导机构。遵义会议取消了三人团处理一切的权力,决定改由也是恢复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和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指挥军事的权力,周恩来还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为他的帮助者。周、毛两人都是政治局常委,朱德为政治局委员,从而加强了党对军委的集体领导。

从这些决定不难看出,遵义会议后“一个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三人组成的长征路上新的最高军事领导团成立了。”是否叫“新的最高军事领导团”并不重要,但以周为首毛、朱两人协助负责军事指挥是明确无误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把战略转移中最为重要的军事领导问题放在第一位,解决了主要矛盾,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

1935年2月5日,军委纵队到达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的小村庄,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研究分工。周恩来后来对这次会议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博古再继续领导是困难的,再领导没有人服了。本来理所当然归毛主席领导,没有问题。洛甫(张闻天)那个时候提出要变换领导,他说博古不行。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说,洛甫现在要变换领导。我们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毛主席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人总是要帮嘛。说服了大家,当时就让洛甫做了。”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博古仍是常委、军委委员并出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中央的集体领导。长征中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打仗转。同时,张闻天作风民主不专断,不恋权,善于思考;这样,在组织上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了发挥军事才能的平台。

至此,遵义会议因时间紧迫未能处理的“次要矛盾跟着解决了,组织路线也是勉强解决了。”

前敌司令部的成立

扎西会议结束后,党中央和军委决定红军挥师东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重入黔北,于1935年2月24日攻克桐梓县城,接着抢占娄山关,27日,再取遵义城,连续五天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长征浮雕墙(龚琴/摄)

遵义战役胜利结束后,3月4日以中革军委名义致电各军团首长:“为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特令遵照。”这是毛泽东自宁都会议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后,第一次从组织上、军事上恢复他在中央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前敌司令部是前方指挥作战的机关,而长征途中前方和后方是很难分清的;说加强和统一作战,毛泽东、朱德原本就是周恩来为首的三人最高军事领导的成员,谈不上加强;“统一作战”,是否周与毛朱对作战有了分歧?但又缺乏史实根据。那么,为何现在要专门成立一个前敌司令部呢?这是一个常常被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刚就任党的总负责人张闻天把这一问题说明白了,是他“从战争的实践中更加相信、佩服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与军事指挥才能,认为毛泽东在前方指挥更有把握,所以张闻天在遵义提议成立前敌司令部,请毛泽东到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这段文字是《张闻天传》作者根据张闻天《1943年延安整风笔记》中记载写的。虽然未引用原文,但完全是按意愿写的。那么,张闻天认为“毛泽东在前方指挥更有把握”,和谁比在前方指挥更有把握呢?在这时显然是比周恩来更有把握,别无他人。也许正由于此,《张闻天传》作者回避了写出周恩来的名字。党的总负责人把前方机动灵活指挥战斗的权力交给了毛泽东。这就“意味着毛泽东已从‘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的‘助手’地位,上升为前线军事指挥上有军职、有实权的领导人了”。不言而喻,周恩来指挥军事的权力削弱了,不过整个军事领导的体制依然保留,周恩来仍是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上升,为尔后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在思想上、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谁为首

就在毛泽东任前敌司令部政委一周后,在苟坝发生了打不打打鼓新场的争论,与会同志都主张打,只有毛泽东坚持不能打,要到四川去转一个圈,但又未能说服众人。在争执不下时,毛泽东以“去就前敌司令部政委”力争,但仍无效果。张闻天主持会议,虽曾认为毛泽东作战“更有把握”,这时也不得不一般地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散会后,毛泽东到周恩来住处,说服了周恩来推迟发布攻击命令,第二天又把大家说服了,决定不攻打打鼓新场。

苟坝的争论证明在军情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中,用一二十人集体研究最后用民主集中制来决定战役、战斗的方针,不仅会贻误战机,还会影响领导层对战略方针的执行。因此,亟需有一个具有权威的军事指挥机构以保证集中实施正确的军事指挥。为此,毛泽东向张闻天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张闻天很赞成,当即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团。但对苟坝成立的三人团谁为首?国内外公开出版物说周恩来为团长的居多,一些权威著作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就说“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但也有说以毛泽东为首,究竟是谁?确是长征史研究和毛泽东、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中一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因这是一个对长征的胜利,同时是毛泽东、周恩来革命生涯中很关键的一步。

说周恩来为团长的主要依据不外乎,一是毛泽东1967年1月22日在中央军委碰头会扩大会议上说道:“后来搞了个‘三人团’,团长是周恩来,团员一个是我,一个是王稼祥。”主要当事人所谈和文献记载一致,似乎很可靠了。然而,历史是复杂的,具体事还得具体分析。

关于毛泽东自己说团长是周恩来,作为主要当事人说的当然有一定的可信度。可是,毛泽东1943年谈到长征时说:“在打鼓新场,洛甫每天要开二十余人的中央会议。洛甫提议要我为前敌总指挥……以后组成三人团(毛周王)领导”。毛泽东还在1972年党的九届三中全会期间,请周恩来传达他对王稼祥的一段评价:“遵义会议后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嘛,我嘛,你嘛(指周恩来同志),还有王稼祥嘛,夺了王明等人的军权。”

从毛泽东后两次谈到三人团时,都把自己放在首位,仅一次把周恩来放在第一。同时,毛泽东后两次所述“在打鼓新场”、“夺了王明等人的军权”等,明显说明他的记忆不是很清晰,因此,他第一次说法的可信度不得不受到影响了。是否把遵义会议至苟坝会议期间,周恩来为团长混为一谈了。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毛泽东仅有一次说周恩来为团长就作为定论的根据。

有文献记载,那是遵义会议最后作出的决定之一,到苟坝会议这一期间,周恩来确实是“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是帮助者。但经过遵义战役后,张闻天认为毛泽东打仗比周恩来更有把握,才成立前敌司令部委任毛为政委;又通过苟坝会议的争论,证明毛泽东的战略眼光确实高人一筹,如果周仍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还是他的帮助者,既然和先前一样,还有重新成立一个三人团的必要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至于把朱德换成了王稼祥,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让我们再看主要当事人周恩来对此事的记述,1943年,他在谈到当年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时说:“毛主席坚决反对那个军事计划,后来还是停止了……自此以后成立三人团,集中军事领导,少开会议。” 1972年,周恩来再次谈到这件事,他说:“……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但毛泽东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这样,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这里,把毛泽东放在首位的。在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周恩来在2月初开导博古交权时说的一段话,从中对了解周恩来这一期间的思想状况有所帮助,也许还可窥见一斑。

周恩来对博古说:“1927年老毛上罗霄山中段时,才几百人的队伍,占据了两个小山村,一年光景就发展到几千,占据了湘赣边界三四个县城,后来又发展到赣南闽西,形成了湘赣闽苏区。提出的口号很切合农民的心愿,对巩固根据地,扩充红军,筹集粮草很见效……宁都会议由于老毛……离开了军队,使中央红军失去了一个帅才……大转移前夕……经过这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坚定了信心,应该帮助老毛尽快回到军事领导岗位上来……在黎平我排除李德,因为我深信以老毛的才能,一定能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周恩来还对博古说:“从内心讲,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都不合适做领袖或主帅……我有自知之明,我不适合当统帅。历史注定要扶持一个真正的统帅上台,在不久的将来我肯定会让贤的。”

这次苟坝争论,到头来周恩来还是按毛泽东的意见办,证明毛的军事指挥才能比他高一筹;周恩来敬佩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由来已久,也不是擅权揽权的人,同时,他从长征一开始,就准备“帮助老毛尽快回到军事领导岗位上来”,并深信“老毛的才能,一定能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2月初在中央常委会议上,又力主毛泽东接替博古的职务。后来,周恩来在讲到这段党的历史教训时曾说:“事实证明,在千军万马中毛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他也深知毛泽东视军权至上,是帅才。毛既然向张闻天建议成立新的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那就不是恢复他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了。这正是他让贤的特好时机,怎么还继续再任三人团的团长呢?

张闻天作为党的总负责人,他在1943年12月的笔记中说:“在抢渡乌江以前,泽东同志提议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也是把毛泽东放在首位的。从前述张闻天认为毛泽东打仗比周恩来更有把握,才成立前敌司令部,这次成立新的三人团让毛泽东为首已是水到渠成。

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三位主要当事人对苟坝成立的新的三人团记述,将毛排在首位是绝大多数。至于毛说周为团长仅有的那次谈话,看来只是一面之词,孤证,找不到任何一个旁证,因此,不足以作为依据。

为了进一步说明三人团以毛泽东为首,还可从其他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回忆得到印证。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陈云会议长征时说:“遵义会议后,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有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著文说:“……会后(指遵义会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副主席,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小组。”

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在自述中说:“会议结束后(指遵义会议)听了传达,大概意思是:改变了军委领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主席担任领导……”

时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的杨尚昆在纪念彭德怀的文章中写道:“到了贵州遵义,党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央军委,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同志三人指挥小组。”

时任红三军团十三团党总支书记的胡耀邦在纪念王稼祥的文章中写道:“遵义会议后,王稼祥同志和周恩来同志被指定为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成员,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军……”

苟坝会议陈列馆(潘义军/摄)

……

总之,在参加红军长征指战员的回忆录中,凡提到苟坝三人军事小组,名字排列都一致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虽然在职务称呼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把毛泽东放在首位,没有一个人把周恩来放在首位。为节约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上述当事人和其他同志对苟坝成立的新的三人团的记述,不论是从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看,还是从三人名字排列先后来看,新三人团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历史已经表明。苟坝会议后,毛泽东已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成为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如果说毛泽东担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还是‘将’的话,现在名副其实已是‘帅’了。”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便大体完成。

王稼祥为何参加三人小组

遵义会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指挥军事,周为首,毛、朱协助,苟坝会议决定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协助,朱德为何退出了呢?这也是苟坝会议研究中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央政治局讨论成立三人团时,张闻天曾提议朱德进入三人团。朱德自己提出,他已身兼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前敌司令部几个要职,再担任中央三人团成员力不从心。周恩来也感到朱德年纪偏高,不宜再给他增加工作压力。故而朱德没有进入新的中央三人团。”对此有的研究者还作了绘声绘色的似乎身临其境的“生动”对话描述。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凭空想象而忽视历史背景,这是研究历史最基本的原则。在有限的史料中,王稼祥参加三人小组的问题早已说清楚了。

“毛泽东就任前敌总指挥后即随前敌司令部离开遵义到达鸭溪。此后,王稼祥发些议论,经常要求中央开会,讨论军事行动。张闻天鉴于博古过去领导缺乏民主,所以听了这种意见,召集过几次这样的会议。”这段话是《张闻天传》作者根据张闻天《1943年延安整风笔记》写的,为此专门作了注释。《张闻天传》中还写道:“打鼓新场战斗的争论,说明还是毛泽东高明。从这件事,张闻天也认识到军事指挥必须临机决断,经常开中央会议来决定,对军事指挥不利,自己对打仗也不熟悉,是外行,成立‘三人团’,毛、王之间的矛盾可以由他们自己解决,也省掉召集会议的麻烦。”这段文字作者虽未注明根据张闻天《1943年整风笔记》原文写的,与前面一段话相对照,完全不可能是作者编造的,肯定是有史料根据的。

关于毛、王之间的矛盾,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中国纪事》中亦可得到印证,他在书中写道:“王稼祥主要是责怪作战决定实际上由毛泽东一手包办,这里已经显露出原先宗派的‘三人小组’分裂的兆头。结果以成立一个‘军事领导小组’达成了妥协,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

张闻天作为党的总负责人对三人团成立经过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他同意王稼祥进入三人团,只是为了“毛、王之间的矛盾可以由他们自己解决”。这点是许多研究者有意无意不愿看到也忽略了的原因,认为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前是很支持毛泽东的,毛说过“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还说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他俩怎么会有矛盾呢?却不知在战争环境,红军每走一步都关系着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作为领导人和指挥员,都有高度的责任心,但由于军事素养和判断水平的不同,出现不同意见甚至争吵“骂人”都是常有的事。因此,毛、王之间对军事指挥有不同意见也不足为奇了,苟坝会议的争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应该指出,毛、王的争论是和遵义会议前毛、张、王和博、李争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至于朱德从周、毛、朱小组退出未进毛、周、王小组,在没有发现新的档案资料前,只能用朱德度量大如海,从不计较权力地位,默默配合服从党的领导来解释了。同时,朱德仍是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不在小组内也有对红军的指挥权。

猜你喜欢

王稼祥张闻天遵义会议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毛泽东对王稼祥的倚重和关怀
王稼祥和朱仲丽:“戒掉烟才同意结婚”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王稼祥在长征中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王稼祥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张闻天的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