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2016-07-18闵碧秋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尿酸胆红素心衰

闵碧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闵碧秋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辽阳市第二人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UA、TBIL、LVEF、LVEDD等指标进行检测,另取同期在辽阳市第二人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UA、TBIL水平,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LVEF、LVEDD检测结果均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慢性心衰患者的UA、TBIL的检测结果相应提高,将UA、TBIL与NYHA分级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r值分别为0.377、0.305,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能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预后改善情况等进行预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血尿酸;血清胆红素

慢性心力衰竭术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被认为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其生理机能降低,合并基础疾病多,疾病迁延不愈,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嘌呤类代谢异常,血尿酸、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等表现,并伴发肺动脉高压,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有研究认为[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尿酸、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变化与其心功能损害程度之间息息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本文就我院2015-01—2015-12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异常之间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中关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等影像学手段及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观察等综合性方法确诊,患者的心衰发生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胆囊胰腺疾病、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为(59.4±3.3)岁。其中,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的患者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19例、扩张型心脏病的患者17例。基础疾病的病程2~6年,平均病程为(3.4±1.2)年。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可见NYHAⅡ级患者21例、NYHAⅢ级患者42例、NYHAⅣ级患者37例。另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为(59.9±3.1)岁。两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参与研究的受检者均在清晨空腹条件下抽取静脉血5.0 mL,将其置于抗凝生化管中,将获得的静脉血离心处理,然后分离获取上层血清并分别对其血尿酸(UA)、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同时,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 Antares型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对受检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3]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志愿者的UA、TBIL、LVEF、LVE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记录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之间的差异,计算UA、TBIL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项主要检测指标的差异 分别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UA、TBIL、LVEF、LVEDD检测结果,可见患者的UA、TBIL、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LVEF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项主要检测指标的差异(±s)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项主要检测指标的差异(±s)

组别 UA(μmol/L) TBIL(μmol/L) LVEF(%) LVEDD(mm)慢性心力衰竭组(n=100) 400.68±45.31 32.52±12.12 69.13±4.23 63.08±10.33健康对照组(n=100) 230.35±34.26 13.54±3.61 41.55±3.56 44.09±5.52t值 63.221 31.424 38.004 34.012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之间的比较 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可见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UA、TBIL的检测结果也相应提高,NYHAⅡ级、NYHAⅢ级、NYHAⅣ级患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UA、TBIL与NYHA分级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r值分别为0.377、0.305,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之间的比较(±s)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UA、TBIL之间的比较(±s)

NYHA分级 UA(μmol/L) TBIL(μmol/L)Ⅱ级(n=21) 314.93±28.11 15.45±4.33Ⅲ级(n=42) 375.01±35.33 25.98±8.38Ⅳ级(n=37) 462.34±42.83 41.00±14.93Ⅱ级与Ⅲ级比较 t=16.034,P<0.05 t=18.472,P<0.05Ⅱ级与Ⅳ级比较 t=53.105,P<0.05 t=29.447,P<0.05Ⅲ级与Ⅳ级比较 t=38.001,P<0.05 t=14.092,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心输出量严重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进而使机体处于缺氧缺血状态[4]。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志愿者的LVEF、LVEDD水平进行了测定,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DD显著增大,而LVEF则明显降低,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受损。

其中,血尿酸是机体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可以发挥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发生率增加,激活炎性细胞因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平滑肌细胞死亡的作用,同时参与了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与促进心室重构的过程,与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息息相关[5]。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心衰程度与最大氧摄入量之间呈正相关,低氧血症的患者由于机体内的无氧代谢增加,会导致ATP的生成受阻,随着ATP水平的耗竭,一方面,乳酸生成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的尿酸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尿酸的排出量降低;另一方面,腺嘌呤降解过程中生成的尿酸量不断增加,都会导致血尿酸的水平提高。同时,心衰患者的心排出量减少还会引起肾脏灌注不足的情况,进一步诱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酸排泄量减少的情况[6];除此之外,胃肠道淤血的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也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上述多项因子的共同影响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高尿酸水平,本文患者的UA检测值(400.68±45.31)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0.35±34.26)μmol/L,并有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不断升高的表现,这与基础研究中获得的结论基本一致,提示通过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进行有效判断。

血清胆红素则是血红素分解为胆绿素之后,又在还原酶作用下生成的重要物质,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肝胆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正常浓度的时候,血清胆红素可以发挥抑制补体激活,降低其介导的炎症损伤,保护组织细胞与心肌细胞的作用[7],但是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的时候,则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与心衰的严重程度之间息息相关,其检测结果的变化规律与血尿酸相同。

本文还对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可见其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通过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进行有效预测。这与常志红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血清胆红素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血尿酸、血清胆红素相应降低,则提示通过上述指标的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综上,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能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预后改善情况等进行预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招忠满.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40-541.

[2]王传合,于彤彤,董媛媛,等.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0):1043-104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朱大勇.美托洛尔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51.

[5]吕岩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44-47.

[6]郑云燕,黄凤荣.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0(3):67-69.

[7]王宏,刘仲祥,陈丽波.血尿酸及总胆红素检测与慢性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3(24):6289-6291.

[8]常志红,牛青英,原巧灵,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胆红素、尿酸、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4):411-413.

2016-03-23)

1005-619X(2016)09-0953-03

10.13517/j.cnki.ccm.2016.09.023

111000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

猜你喜欢

血尿酸胆红素心衰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