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比观察
2016-07-18苏优勒窦长武张占普白杰
苏优勒 窦长武 张占普 白杰
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比观察
苏优勒 窦长武 张占普 白杰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5—2015-05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显微手术夹闭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82.2%,显微手术夹闭组总有效率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短,成本高,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长,成本低,两组成本、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理想术式。
血管栓塞术;显微手术夹闭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颅内肿瘤常见类型,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常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位[1]。脑动脉瘤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人,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造成脑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的,与血管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2]。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技术在脑动脉瘤的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CT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N)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管栓塞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每组45例。血管栓塞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0岁,平均(51.2±2.2)岁;动脉瘤直径:0.6~2.5 cm,平均(1.4±0.3)cm;意识障碍33例,剧烈头痛38例,脑膜刺激症3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9例,Ⅳ级7例;显微手术夹闭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59岁,平均(51.5±1.0)岁;动脉瘤直径:0.4~2.3 cm,平均(1.2±0.6)cm;意识障碍29例,剧烈头痛37例,脑膜刺激症33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22例,Ⅲ级8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免疫系统疾病者。③重度心力衰竭者。④心源性休克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有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血管栓塞组 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前行CTA、DSN检查,明确动脉瘤位置、体积,患者全麻插管,利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造影,根据动脉瘤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针对性电解可脱式弹簧圈,X光监视下把微导管置于患者动脉瘤内,然后填入并释放弹簧圈闭塞动脉瘤,至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压迫穿刺点,待无出血后及时加压包扎。术后常规应用尼莫同预防脑血管痉挛。
1.3.2 显微手术夹闭组 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术。术前行CTA、DSN检查,明确动脉瘤位置、体积,患者全身麻醉,经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镜直视下全程解剖侧裂池,分离侧裂,排放脑脊液,回缩脑组织,完全暴露动脉瘤予以夹闭。术后常规使用尼莫地平和法舒地尔预防脑血管痉挛。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观察两组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对比两组成本及住院时间。
1.5 疗效标准 术后3个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症状全部消失,动脉瘤消失或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动脉瘤缩小50%以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无效:症状未改善,病情恶化[3]。
采用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0分:无症状;1分:症状存在,但无明显的功能障碍,能完成日常活动;2分:轻度残疾,但能照顾自己的事务;3分:中度残疾,需要一些帮助,但行走不需帮助;4分:中重度残疾,必须他人帮助才能满足自身需求;5分:重度残疾,需要持续护理和关注。分数越高,其预后越差[4]。
1.6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由同一人员统一计入SPSS 20.0软计学软件,计量资料(±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82.2%,显微手术夹闭组总有效率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Rankin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Rankin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Rankin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血管介入栓塞术 45 3.9±0.7 2.5±0.5显微手术夹闭 45 3.9±0.9 2.4±0.3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n(%)]
2.4 两组成本及住院时间比较 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短,成本高,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长,成本低,两组成本、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成本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成本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平均成本(万元)血管介入栓塞术 45 9.6±1.5 11.5显微手术夹闭 45 16.5±2.9 5.1P值 <0.05 <0.05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大而导致的动脉壁瘤状突出,多在劳累或激动时突发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意识障碍,经腰椎穿刺术可见脑脊液为血性,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5],进而引发患者神经系统病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6],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临床主要有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术两种方式。目前,显微手术夹闭术被临床公认为最经典、最有效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7-8],显微手术夹闭在脑动脉瘤治疗方面确有优势[9],可避免颅内动脉瘤随着疾病的进展而破裂出血,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可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清除脑内血肿,减轻继发性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10]。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在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血管栓塞术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活力。血管栓塞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动脉瘤新型技术,研究显示[11],血管栓塞术创伤小,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中瘤体破裂率[12]。
本研究中,血管栓塞组血管闭塞率91.1%,显微手术夹闭组血管闭塞率93.3%,显微手术夹闭组略高于血管栓塞组,考虑原因可能是在造影及导管操作下,弹簧圈无法完全准确地放入十分合适的动脉瘤位置,而显微手术夹闭对局部神经血管解剖结构识别准确,并能选择恰当的位置进行夹闭,因此,血管闭塞率略高,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术后破裂方面,血管栓塞组(11.1%)略低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5.6%),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原因可能为血管栓塞术手术创伤小,因此,术中破裂率较低,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82.2%,显微手术夹闭组总有效率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短,成本高,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长,成本低,两组成本、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瘤体破裂风险率低,安全性较高。但在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分方面,显微手术夹闭略好于血管栓塞术。可见,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此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成本低,血管闭塞率高,效果显著,但由于该术式创伤大,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而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成本高,疗效和闭塞率方面略低于显微手术夹闭,但由于术式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理想术式。
[1]汪凯,盂庆海,刘霞,等.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46):77.
[2]武琛,许百男,李宝民,等.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6-1499.
[3]刘东医.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99-100.
[4]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5]谭芳欢,管学春.常规CTA与减影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9):109-112.
[6]陈杰强.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8(9):78-79.
[7]任瑞颖,屈志强,孔静,等.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17):145-146.
[8]李艳,薛秋玲.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31例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3-124.
[9]黄正松,石忠松,齐铁伟,等.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4):247-249.
[10]覃家敏,吴雪松,潘荣南.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0):60-61.
[11]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92.
[12]许奕聪,林运全,郑泽洲.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86-87.
2016-04-06)
1005-619X(2016)09-0946-03
10.13517/j.cnki.ccm.2016.09.020
01005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