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6-07-18刘春枝马超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组间气道

刘春枝 马超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刘春枝 马超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3—2015-03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面罩给氧,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鼻塞,连接呼吸机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2、PaO2、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湿音和发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满意。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发病机制复杂,病死亡高,发病初期常导致心、脑、肺微循环障碍,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是小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势迅猛,炎性反应会迅速感染肺部,使呼吸功能受损,进而产生呼吸衰竭,因此,给予患儿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以挽救患儿的生命意义重大[2]。我院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均符合《儿科急诊医学》中有关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岁,平均(4.5±0.6)岁;Ⅰ型呼吸衰竭患儿23例,Ⅱ型呼吸衰竭患儿1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10岁,平均(4.9±0.8)岁;Ⅰ型呼吸衰竭患儿2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哭闹、面色发绀,伴有呼吸暂停,心率180~200次/min。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严重电解质紊乱患儿。②休克、肾功能衰竭患儿。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采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消除下呼吸道炎性反应,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患儿抵抗力。对照组:根据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给予抗感染治疗,面罩给氧,氧流量6~9 L/min,氧浓度25%~50%,扩张支气管,维持各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合适的鼻塞,连接呼吸机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氧流量4~10 L/min,呼气末正压初始为4~7 cmH2O(1 cmH2O=0.098 kPa),氧浓度30%~80%,监测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患儿的呼吸频率,控制患儿SPO2>90%,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对呼吸机参数适当调节,直至撤机。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紫绀消失,三凹征消失,面色转红润,肺部无湿音,呼吸规则,SPO2>90%,心率<140次/min;有效:患儿紫绀、咳嗽、呼吸音粗等临床症状减轻,精神反应好转,肺部湿音减少,呼吸规律,三凹征减轻,心率<140~150次/min;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变化(表2)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2、PaO2、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2、PaO2、PaCO2指标变化(±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2、PaO2、PaCO2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阶段 FiO2(%) PaO2(mmHg)PaCO2(mmHg)观察组 治疗前 55.6±5.2 43.1±6.2 57.8±9.2治疗后 31.9±4.9*# 65.6±7.1*# 49.1±6.6*#对照组 治疗前 56.1±5.3 44.3±6.5 57.9±9.3治疗后 36.5±5.5* 57.5±6.9* 53.3±8.2*

2.3 两组患儿心电监护参数变化(表3)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2指标变化(±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2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阶段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SPO2(%)观察组 治疗前 175.5±3.3 65.6±5.5 63.1±5.2治疗后 132.6±2.5*# 39.9±4.1*# 95.6±5.1*#对照组 治疗前 176.5±3.7 66.1±5.3 64.3±5.8治疗后 156.5±3.1* 45.5±4.9* 90.5±4.9*

表4 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湿音和发绀消失时间(±s)

表4 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湿音和发绀消失时间(±s)

发绀消失时间(d)观察组 40 1.4±0.4 4.1±1.2* 1.1±0.7对照组 40 2.2±0.5 7.5±2.1 2.5±0.9P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d)湿音消失时间(d)

2.5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患儿出现鼻黏膜损伤,未发现肺气漏、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由于肺内病变较严重引起的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分流等病理改变。重症肺炎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大量消耗,肺组织出现水肿、炎症改变等,肺内分流存在,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肺不张、肺泡萎缩,进而导致换气功能障碍等引起患儿低氧血症及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4]。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普通鼻导管给氧很难奏效,而传统的呼吸机应用时必须建立人工气道,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5]。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儿童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6-7]。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无创机械通气方式,多在患儿存在自主呼吸时使用,该方式可有效节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气道阻力,压低膈肌,有助于自主呼吸节律的恢复,在疾病早期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率,且能显著改善肺部功能,减少患儿张口呼吸频率、减少治疗中的漏气现象,可在呼气末提供一定压力,扩张肺泡,增大弥散面积,减少肺内分流,保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内液体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渗出,改善血气指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脏器功能,从而纠正低氧血症[8-10]。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2、PaO2、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湿音和发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通过正压作用产生的高速气流使大小气道均得到开放,从而降低气道局部阻力,改善肺通气,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得以缓解,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此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护理更为容易,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改善患儿肺功能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1]朱小燕,芳菲,赵秀花.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5):95.

[2]陈娥.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3例的救治体会[J].广西医学,2010,32(10):1305-1306.

[3]李德邵.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呼衰、心衰患儿心肺功能的作用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562-2563.

[4]吴春青,刘恩利.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婴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135-3136.

[5]焦淑芳.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2117-2118.

[6]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

[7]陈贤楠,江载芳,樊寻梅.实用儿科急诊医学[M].2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6.

[8]唐仕芳,赵锦宁,沈洁,等.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4):255-263.

[9]刘丽芳,李晓东,蔡琳,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96-98.

[10]熊道学,冯琰,彭哲,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 科医学,2012(29):3410-3412.

2016-04-12)

1005-619X(2016)09-0942-03

10.13517/j.cnki.ccm.2016.09.018

01005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马超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组间气道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