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对初中数学教学方面的看法

2016-07-18何枫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更新观念

何枫

摘 要:当今的教学,初中最难,初中生没有小学生的乖巧,没有高中生的自觉。数学更是有些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学科。我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媒介,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问题故事情境化,把数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初中数学也应该把小学数学一些好的方面传承下来。

关键词:更新观念;游戏引入课堂;故事情境化;问题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媒介,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丰富五彩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数学,主动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种观点:

一、多把趣味带进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你去把垃圾到了吧,你要是实在想吃,就买个冰棍。”孩子说:“我不去倒垃圾!”另一个家庭中,妈妈对孩子说:“你不是想吃冰棍吗?去买吧,出门的时候顺便把垃圾袋拿走扔掉啊!”孩子高高兴兴地跑出去倒垃圾买冰棍去了。这个故事也许不太真实,但是揭示了一个小小的道理。一个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获得的结果完全不同。

孩子们所爱的游戏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简单易上手,提升有难度,不断地奖励,重复可玩性。非常恰巧的是,数学具备所有这些特性,只要我们换个方式引导,也许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到初中之后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从算术法向方程思想的转变,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许多孩子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在解方程中遇到了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们假设孩子是一个玩家,方程是孩子面对的敌人,我们现在拥有的技能,或者说攻击手段就只有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这时一个方程x+1=0出现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利用移项,瞬间将其击败。并且获得了解决这种方程的经验,解题的熟练度得到提升。由于这种方程太简单,继续攻击它们已经无法获得经验。

接着新的方程2x+1=0出现了!继续使用移项,无法将其击败,我们再接着使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完胜!之后还会遇到更难的方程,比如去括号去分母的类型,不同类型方程的出现就像在游戏中遇到了不同种类的怪物,不同的做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同的挑战,这与游戏没有任何不同。并且数学的题目数量是无限的,给孩子们提供了可以无限重复却没有任何两次是完全一样的体验。解题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数学先天的高智商烙印会让孩子每次成功做出一道题尤其是难题后感受到无比的快乐,这就是最佳的奖励。

试想象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多把问题、知识故事情境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比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的时候,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出新知识,或者紧接着利用新知识坐标去介绍你的新朋友,等等。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多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小鸡小鸭不同伙”,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3x2y和–5x2y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设计数学活动,甚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如在教学《多边形》一章中的平面镶嵌问题,先让学生课余观察建筑物的外装、内装都是些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实地参观学校新建教学大楼的瓷砖、图案设计,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案设计找出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拼出平面,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感悟平面镶嵌的含义。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获得新知。

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更新观念
拂花拨雾踏青苔 数学课堂春风来
师德建设之我见
培养兴趣,激活语文课堂
谈有效的高中英语教学
既要注重“课堂预设”,又要重视“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