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普及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2016-07-17孙庆浩

运动 2016年14期
关键词:普及太极拳关节

孙庆浩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简述普及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孙庆浩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结合理论和身体练习,分析普及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练习时的一些技巧与要诀提出要求,以期为老年人练习时提供依据和意见。

养身保健;太极拳;老年人;健康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80

1 普及太极拳的内容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不仅融合了古代养生,还吸收了中医经络学、阴阳等精华,同时将武术融为一体,是修身养性、健身防身的优秀拳种。国家体育总局对武术工作制定“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成立对武术研究,决定从太极拳开始,编制统一的武术教材,为普及推广武术活动创造条件。国家开始组织专家先后编制了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及32式太极剑等。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部门统一创编推广的套路为普及太极拳。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和运动特点很符合老年的身体条件,对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帮助。

2 老年人的身体特点

2.1 身体形态与精神状态

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备受人们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缺少运动量及饮食的习惯,使能量剩余在体内,形成脂肪堆积,使其发生中心性肥胖,并且皮肤变得松弛,出现皱纹、驼背。老年人睡眠质量差,难入睡,半夜易醒,醒来后很难再入睡。夜晚多梦,神经衰弱,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健忘。由于退休、配偶的去世、缺少子女的陪伴,身体功能衰退,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情绪等。

2.2 生理机能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减弱,酶活性降低,胃粘膜衰退,消化腺功能降低,胃蠕动动力减弱,导致胃消化液分泌减少,减弱了对食物的分解消化,从而导致营养的流失,消化功能的减弱。肠胃动力不足、有害物质不能最快排除体外,增加了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而危害健康。免疫系统下降,老年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免疫系统低下有关。衰老,其主要表现在人体对外来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或丧失,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在进行着复杂的变化。免疫低下、抵抗力不足使老年人易感冒生病。呼吸系统减弱,呼吸肌和韧带萎缩,肺泡弹性减弱,气管弹性和支气管弹性减弱,肺泡时常发生肺气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效率降低,肺泡数量明显减少,气体交换有效面积减少,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率降低。血流量减弱,毛细血管数减少,组织细胞功能和细胞膜通透性减弱,减弱了呼吸效率和对氧的利用率,上楼或运动时呼吸困难急促影响正常生活。

2.3 运动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出现很多问题,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老年人关节萎缩、韧带弹性减弱,造成关节退行性变化或畸形,因而限制了关节的活动柔韧性。从而引起身体平衡、协调性运动能力下降,年龄的增长,视力也会下降,使老年人易摔倒,威胁生命安全。

3 普及太极拳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

普及太极拳简单易学,运动量小,安静、柔和、顺畅,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更适合老年人,能够调节气血,调理生理功能。太极拳练习时要全身放松,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动作属于螺旋拧转状态,有利于气血回流,有利于心脏的工作。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动静结合,对练习者神经系统有好处。动静结合能锻炼神经系统的转换能力,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与活力。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能改善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长时间的轮廓活动增加吸气与呼吸的次数,提高肺部的弹性,这就是太极拳所说的气沉丹田。腰腹是人的核心力量,太极拳练习时大部分要求以腰腹为中心,腰腹发力带动四肢完成动作,腰腹的左右旋转能使人精力充沛。练习时屏气凝神,全身心放松,使自己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受外来因素所影响,使人进入良好的生理状态。如此之多的影响与练习使太极拳成为适合人们养生保健的一项运动。

4 普及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4.1 身体形态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运动强度小,属于有氧呼吸运动。有氧呼吸半小时后开始消耗脂肪,练习太极拳能减小体脂厚度,对减肥很有帮助。练习太极拳时,血液流动加快,有利于氧和养分的运输,加快了血液循环,使练习者面色红润、有光泽,改变了练习者的精神面貌,使人看起来更有精神与活力。

4.2 睡眠质量和情绪调整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调整神经系统的活动,调整精神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使其达到阴阳平衡。练习太极拳时能使身心放松、降低焦虑,改变神经的紧张状态,并且有助于睡眠。长期坚持练习,能提高睡眠质量,使失眠、多梦、入睡难、夜里醒来再难入睡等情况有所改善。

4.3 生理机能

太极拳是有氧呼吸运动,一些捋、挤、按及螺旋拧转、转腰、转跨、震颤等动作能刺激神经对内脏器官的调节。核心力量的运用,能带动肠胃、肝脏摩擦挤压,使肝脏、肠胃运动起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其有利于提高肠胃的动力,提高肾上腺的分泌功能,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改善饮食量,以及促进代谢物的排出,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饮食状态。

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低,能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适宜的刺激。中等强度和低强度运动能刺激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太极拳练习时,全身放松,摒除杂念,集中精力用意志、肢体、呼吸来调理身体,身体与意志相互协调,这种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是一种很好的系统练习,增强对外来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呼吸有规律、有节奏是练习太极拳时的要诀。骨骼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减弱心脏的压力。拧转、螺旋转腰等动作有利于血液循环和静脉血的回流,让心脏收缩更有利。气沉丹田能加强心脏血管的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心肌的作用被增强。太极拳呼吸运用的是腹式呼吸,能增强横膈肌和腹肌的运动。气沉丹田呼吸时,要细、长、匀、深,增大胸廓活动范围,有利于气体的吸入和排出。长期练习太极拳,能使通气、换气功能增强,红细胞增多,血液中含氧量提升,面色红润、气色好,增强内脏生理功能。

4.4 运动能力

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松弛,没有弹性,韧带、肌腱弹性变弱,关节活动范围变小,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太极拳是重视下肢的运动,对步法、步型有严格的要求。力始于脚,行于腿,两腿虚实结合,步法稳定轻盈。重心虚实结合,落地沉稳,练习时重心始终略低,这有利于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提高平衡能力。骨骼和肌肉不断地做螺旋运动,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与关节囊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关节强度得到改善,稳定性增加。关节周围的供血状态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良好变化,骨变得坚固。腰腹是运动的核心,在太极拳练习动作发力时,腰带动全身完成。腰部的扭转支撑,能增加腰腹肌的锻炼,提高腰腹力量。太极拳中的步型练习时,追求美观、大方,对韧带有要求。力量和柔韧相结合能改善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提高使老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生活变得充实、有乐趣,无拘无束地体验生活的乐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坚持练习太极拳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能预防老年痴呆。太极拳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有力,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压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有良好的作用。在户外新鲜的空气中练习太极拳,能使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保持好身材。太极拳的动作柔和放松、舒缓实用、连绵不断、简单易学、运动量较小,很适合年老、体质弱的人群练习。长期坚持练习。能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快,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提高幸福感,使家庭和睦、温馨,社会和谐、安定。

5.2 建 议

练习太极拳要循序渐进,有人练习很久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原因是只求外在的动作,缺少理解内在的实质。沉下心来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练习太极拳要打好基础。运动本身就有伤害,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去练习,不要盲目地追求运动量,这样反而会影响健康。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 1 ]王岗,吴志强,吴松.太极拳:中国艺术元素体现诠释[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

[ 2 ]李富刚,栗胜夫.改革开放30 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进展[ J ].中国体育科技,2010(2).

[ 3 ]杨光,白翠瑾,牛凯军,等.太极拳运动对弱体质老年人移动能力的影响[ J ].中国体育科技,2009(2).

G852

A

1674-151X(2016)07-151-02

投稿日期:2016-05-23

孙庆浩(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普及太极拳关节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关节才是关键
42式太极拳
天文知识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