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研究
2016-07-17顾志强郭培鑫
顾志强,郭培鑫
(1.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基于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研究
顾志强1,郭培鑫2
(1.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本研究以国内外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分析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基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效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高中生;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效体育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50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体质状况将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较为繁重,如何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将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摆在学校体育教学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 “有效体育教学”概念阐释
有效体育教学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体育教学课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体育学习,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
有效体育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基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研究在国内尚属一个热点领域,在目前国家和社会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前提下,这一研究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当前基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效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2.1 体育教师因素
2.1.1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认为学生就是被约束的对象,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的放矢地践行教学。学生可以愉快、主动、自主地探究其运动技术,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合作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纪律性和责任感。
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一,体育课应该转变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教学,而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第二,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是我们最终追求的,学校体育的技能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2.1.2 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 就教学效果而言,体育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是不容或缺的。第一,体育教师的学科知识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功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出现的突发情形可以随机应变,即插即用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可以从容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况;第二,体育教师专业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出的非常规问题做出反应;第三,体育教师的学科知识可以更熟悉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为了保证自己教学内容、方法不陈旧过时,教师必须了解该学科的最新进展。
2.1.3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教学准备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教案编写的能力;第二,教学实施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讲解示范能力、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第三,教学检查评价能力:诊断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自我评价教学效果的能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2.2 学生因素
2.2.1 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当学生对体育的内容、组织形式、队伍调动及器材摆放特别感兴趣时,他们便会热情高涨、充满求知欲,主动去探究学习。课堂中的素质、技能练习中,兴趣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努力地去探究学习,而且会缓解运动疲劳,从而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2.2.2 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 体能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良好的体能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基本保证。运动技能的形成包括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4个阶段。比如,在泛化的阶段,体能起到唤起动机的作用。例如,在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中,学生在一定体能的基础上,加上足球元素的刺激传到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从而对足球产生兴趣,有利于足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技能方面,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也有助于运动技能形成的掌握。
2.2.3 学生参与方式及程度 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是由认知现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构成。学生参与的本质是行为的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行为媒体的媒介。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根据学生体能、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参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杜绝学生“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参与又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以达到学习效果。
2.3 教学内容因素
2.3.1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体育教学内容就是指教学大纲、教科书、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上的内容,是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依据。首先,教学内容要讲究有效性,其分为有效内容和无效内容。在体育课堂中,尽量减少无效内容的出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学内容要讲究实效性,不要流于形式,表面很花哨,其实对课堂本身的学习意义不大,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一定要“接地气”。例如,在体操课“前滚翻教学”中,准备活动采用的是“低头看天”的游戏,随后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不是无关紧要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一定是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为主教材起到衔接和铺垫作用,而不是为了准备活动而活动。
2.3.2 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度 教学内容的数量决定着学生课堂上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学内容数量过多,会使学生“吃不消”,教学内容数量过少,会使学生“吃不饱”。保持教学内容数量的适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教学内容难度过低,学习动机水平比较高;难度过大,学习动机水平比较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要适中,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水平。
2.4 体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体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体育场馆场地、器材充足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条件。体育教学的人文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括体育课堂的合理布局、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师生关系及良好的体育校风。
3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效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3.1 构建“自主学练”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练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传统示范—模仿—纠正—练习的循环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在其中充当点播的作用,对学生已有的体育动作技能进行组合、创新,最终掌握新的动作技能,这是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新课程下的课堂拒绝模式化,但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而且一切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有其创新模式适用于其课堂,且收效较好,才是有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反之则是失败的。
3.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内容量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从体育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在完成选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每节课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同步发展,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3.3 注重组织与调队,增加学生有效练习时间
一节好的体育课主要包括组织调队的实效、讲解的精炼和示范的有效3个方面。体育课中组织与调队的主要作用是衔接不同的练习内容、调整学生练习的节奏、合理地进行放松。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一节课中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队伍的组织与调队中,无形中减少了学习练习的时间。
体育课中体育队伍的组织与调动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所交内容、场地限制、器材限制、学生观察位置等各个因素综合考虑,需要体育教师上课前备好组织调队的路线而不是课上临时发挥,需要在课下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改进。
[ 1 ]胡永红,周登嵩,吴邵兰.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
[ 2 ]何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十二个因素[ J ].体育师友,2010(1).
[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 4 ]杨潘顺.构建学生自主学练体育教学模式的尝试[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
G807.3
A
1674-151X(2016)07-092-02
投稿日期:2016-07-01
江苏省教育厅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课题(XSTY201510)。
顾志强(1966—),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郭培鑫(1989—),中学二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