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个案

2016-07-17牟春蕾

运动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信息技术

牟春蕾,黄 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实验与调查

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个案

牟春蕾,黄 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90名教师进行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调查,从教师信息技术观、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和信息化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3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提高高校信息化课堂有效性的建议,同时为其他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信息化课堂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19

当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量的推广,但质的提升仍有待跟进。信息技术尽管得到普遍的应用,但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并没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浅层面的利用,教学方式无非是从“人灌”走向“电灌”。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深入反思:信息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究竟应带来哪些变化,对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影响。为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教学能力与应用现状,从而为研究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建议,以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善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研究对象,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90名教师(非信息类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90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98.9%。依据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因素,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分为4类,具体分类及人数统计如下:(1)男教师45人,占比为50.6%;(2)女教师44人,占比为49.4%;(3)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47人,占比为52.8%;(4)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42人,占比为47.2%。对获得的数据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观

2.1.1 信息化教学理念 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从对待信息技术态度、认识与使用3大角度设计的10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具备一定信息化教学理念。现将10个问题(其中部分题目设多个问题)的不同选择赋予一定的分值,如问题:我认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选项:A.完全同意;B.基本同意;C.不同意。其中,选择A 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信息化教学理念综合得分的结果表明,在总分为30分的调查问卷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平均得分为24.25分,百分制下为80.83分,属于较好水平。其中,百分制下全部高于60分,80分及以上者占48.3%。分类结果表明,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综合得分水平,男性教师(80.2分)与女性教师(81.4分)相差不大,而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83.5分)要比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76.7分)高,从而反映出信息化教学理念与个人阅历、年龄、教研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2.1.2 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 关于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72.4%的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37.9%的教师认为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13.8%的教师主要考虑学校要求,而他们全为男性教师;出于学生因素考虑的教师仅占3.4%。在问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时,69.0%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占比最多;其次48.3%的教师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后3项分别为节省板书时间、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解决教学难点。分类结果方面,男教师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解决教学难点方面的作用,而女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的培养,年轻教师更善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效果方面,所有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其中90.6%的教师都持较乐观的态度,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效果的预期普遍要高于资深教师,持乐观态度的人数为资深教师的2倍。

2.2 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

2.2.1 教学开展情况 绝大多数的教师会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其中37.9%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58.6%的教师会视需求使用,只有3.4%的教师完全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在软件及教学平台方面,37.9%的教师会使用其进行教学,其中63.6%为青年教师。在4种教学及备课资源中,69.0%的教师会使用传统教科书及教参;使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的教师达到58.6%,排在第2位;分类结果中性别无明显差异,而在使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的教师中70.6%都为年轻教师。特别地,在课件的运用方面,75.9%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使用课件,其中年轻教师(44.8%)的情况要稍好于资深教师(31.0%)。

2.2.2 交流沟通情况 学生方面,41.4%的教师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与学生经常交流,48.3%的教师偶尔交流,只有10.3%的教师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此项分类结果无明显差异。教师内部方面,50%的教师能够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42.9%的教师偶尔交流,只有7.1%的教师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类数据显示,在经常交流一项,年轻教师的人数占到资深教师的2倍左右,说明年轻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交流沟通方面的运用要好于资深教师。

2.2.3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对于教育技术知识,可喜之处在于所有的教师都听说过这一概念,其中48.3%的教师不仅了解,而且学习过相关知识,按频率高低分别为教学媒体的操作和使用(66.7%)、教学设计(29.2%)、学习和教学理论(20.8%)和教育技术基础常识(16.7%),其中男教师对后3项的学习热情都要好于女教师,学习人数是女教师的3倍以上。

具体技术方面,教师的掌握情况如下:对于Word和PPT这2项基础技能,教师普遍掌握较好,82.8%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其中51.7%为年轻教师,说明其熟练程度要好于资深教师;而对于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所有资深教师均选择了不熟练,而在年轻教师中,也仅有20%左右达到比较熟练的水平。

在制作课件方面,超过90%的教师都会自己制作课件,而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用Powerpoint来制作,只有极少的教师(3.4%)会考虑Authorware与Flash。

2.2.4 信息化课堂的具体运用 关于课堂教学中利用的多媒体元素,图片占比最高,使用率达82.8%,之后依次为文本(75.9%)、视频(65.5%)、声音(51.7%)、图表(44.8%)、动画(20.7%)。在分类结果中,女性教师对于各种多媒体元素运用的比例略高于男性教师,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的多媒体元素普遍较资深教师要丰富。

关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使用最普遍的为计算机,使用率达89.7%,之后依次为投影仪(72.4%)、黑板(58.6%)、视频展示台(37.9%)、功放及音频设备(17.2%)、录像机及DVD (13.8%);在分类结果中,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而言会更频繁地使用黑板,使用人数达男性教师的2倍,年轻教师对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要稍好于资深教师。

至于教学中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情况,排在前3位的方式分别为E-mail(82.1%)、WWW浏览(60.7%)及聊天工具(42.9%),其中女性教师对Email(电子邮件)的使用率高于男性教师20%,年轻教师尤其在WWW浏览方面使用人数达到资深教师的3倍以上;而教师对于FTP、BBS论坛和Blog的关注和使用都还有待于提升。

2.3 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针对信息化课堂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从教学压力、信息化教学条件、资源获取难度、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方面设置了9个问题,以此来评价教师所感受的关于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困难程度。如问题:信息化教学增加了我的备课时间。选项:A.是;B.不确定;C.否。其中,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信息化教学阻力综合得分的结果表明,在总分为27分的调查问卷中,学校教师平均得分为17.83分,百分制下为66.03分,说明教师确实感受到了信息化教学中的一定阻力。分类结果表明,对于信息化教学阻力综合得分水平,男性教师(65.4分)与女性教师(66.7分)相差不大,而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70.1分)要明显高出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63.2分),从而反映出资深教师所感受到的信息化教学的困难程度要多于年轻教师。

关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反馈如下:最突出的2个因素分别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79.3%)与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75.9%),之后是技术设备及资源(65.5%)及学科课程本身特点(58.6%),而学生具备的信息技能(27.6%)和其他因素(6.9%)并不占主要地位;各项分类数据显示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这样的结果来源于各组教师的共同感知。

3 结论与建议

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应当至少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使教师明确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解除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后顾之忧,双管齐下,从而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的有效性。

3.1 明确关键因素

3.1.1 明确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的实质 在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前者的功效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有限性,而人的因素不可忽视。教师作为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因素,首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不仅包括信息知识层面,还需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年轻教师更应重视教学的基本功,只有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后去开展信息化教学,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1.2 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能有效地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求学校重视、领导重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内部同样要做到重视。这是一个示范带动的作用,要想信息化课堂有效,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必须先行。先要在教师内部之间推广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师内部交流的方式之一,教师只有对信息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才会有运用的热情,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现代媒体与信息化设备的功效。

3.1.3 正确对待学科之间的差异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不同学科对于信息技术适用性的差异。盲目地使用不仅无异于教学,反而还会干扰课堂的正常秩序。例如,对于数学、英语这样的科目,应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尤其是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以图形的方式解决学科难点、以多媒体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而对于体育这样的科目,则不适宜使用过多的信息技术手段。

3.2 解除后顾之忧

3.2.1 打通资源获取渠道 加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上应统筹规划、类型多样、标准统一、共建共享。在高校,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师应通过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信息量、新颖性和前沿性。要解决这一瓶颈,就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对于电子媒体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以及数字化教学课件、电子杂志等信息资源,校园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的整合平台与接口,向所有教师开放。

3.2.2 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 开展课堂信息化教学离不开外部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不断升级,教育技术机构的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科教师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遇到技术相关的问题,组成互助小组,设专家帮助其解决,从而避免问题的搁置与积攒,为信息化课堂保驾护航。

3.2.3 开展信息化培训与反馈 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要定期为学科教师举办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讲座与培训,特别对升级的软件、硬件提供技术培训,从而使教师可以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努力关注学生的反馈,开展教学中师生间的直接沟通,了解并满足学生对于信息化课堂的需要,从而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授方式与结果获得更为清晰的认知,不断增强自信,这对于信息化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 ]张艳.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 2 ]王贤文.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D ].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07.

[ 3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G807.0

A

1674-151X(2016)07-035-03

投稿日期:2016-06-0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01091554275901)。

牟春蕾(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