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2016-07-15解荣青
解荣青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边远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其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其教学一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效益相对低下.笔者对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现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交流.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1科学设置学习环境,创设自由平等的活动空间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而慢慢地建立起来的.所以,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边远山区学校的客观条件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如实验观察的环境、动手操作的环境、交流互动的环境、独立自主的环境等.而所有这些环境的创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切实转变角色,从高高在上的“讲坛”上走下来,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近学生,倾听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的生存方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活动空间.这样,方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自主建构.
1.2以学定教精心设计,加强物理过程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边远山区的学生,其视野一般不够开阔,学习的起点普遍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学定教,精心设计,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到“最近发展区”.必须加强过程教学,不断探索形成性教学的方法,通过实验、体验、探究、举例、类比、迁移和逻辑推理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在《电功》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与机械功进行类比,指导学生分析、迁移、归纳,得出电功的定义.然后师生共同举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大胆猜想“影响电功多少的因素”,接着指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最后通过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不仅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而且能体验到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与喜悦,同时也能得到研究物理方法的训练.
2加强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并创造实验条件,重视并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2.1切实做好演示实验
限于条件,有些实验在边远山区学校确实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或用其他实验器材代替,或自己动手做教具,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可见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现象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很多老师苦于器材的缺乏,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替代,其实我们可以自制光学“暗箱”,在里面装半箱惨入少许牛奶的水,并向箱内喷入烟雾,射入蓝光,实验效果极佳.
2.2精心组织好分组实验
条件再简陋,也要想方设法按课程标准要求做好分组实验.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实验条件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准备阶段,可以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捐器材、凑器材、做器材、改器材,把实验准备过程变成“发明创造”的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规范、细致,逐步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3合理安排好课外实验
由于边远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均衡等原因,学生普遍存在实践操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把探究的触角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动手做一些测量性、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既可以巩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一节之后,指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研究其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电极材料、电极间距、电极插入深度的关系.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检查、指导到位,激励措施到位,即使是后进生也乐此不疲,课外实验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从物理走向社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1把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成果紧密联系起来
初中物理所学虽为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对现代科技成果的介绍,特别是在边远山区,信息相对闭塞,更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和物理方法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向他们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成就和新发现,介绍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3.2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教学必须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无论是知识建构过程,还是知识应用环节,都要善于寻找、捕捉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因素,指导学生把生活体验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要提高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做的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点,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