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朗读教学“活”起来

2016-07-15李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范读笔者课文

李艳

新课程改革以后,朗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多数教师的重视。通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朗读确实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让小学朗读教学“活”起来,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通常只有几分钟。即使有的教师安排了朗读,也是形式化的,往往是草草开头,匆匆结尾,根本起不到朗读效果。在大多数课堂上,朗读教学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只注重文章的品位和理解,殊不知朗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义,抓住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改革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发挥朗读功效,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实践这一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笔者给了学生十五分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先认识了生字词,然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品味课文,拓展课文内容。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

在一堂课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只采用一种朗读方式,而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充满激情和兴趣。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文章,教师应给学生范读。这要求语文教师普通话要标准,感情运用要恰当。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感受文章的内涵。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笔者以小作者的语气朗读了课文,并根据故事情节,在朗读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感情。学生听完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整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与其要求他们怎样读,不如亲自读给学生听,通过教师的情感熏陶,会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教学也就更吸引学生了。

范读起到的只是示范、启发的作用,教师还要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对角色性很强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当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时,就更能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内涵。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先挑选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让几名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抒情性很强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配乐朗读,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音乐,营造气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中,自主地走进课文。这学期,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一次美文诵读比赛,让学生自主挑选一些优美的文章进行配乐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的形式有许多,如美读、赛读、诵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朗读形式。

三、给予学生朗读指导

在朗读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学生难以把握的内容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让学生不断改进、提高。教师的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特色,不要局限于某个字的轻重、某个音的长短, 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教师还要适当点拨朗读技巧。只要学生认真读出感情,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朗读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教师口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集体评价等。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提出具体要求:“朗读要流利,字音须读准,读出丑小鸭在不同时候的不同心情,没有朗读的学生要认真听。”然后要求学生比赛读,最后让学生讨论“哪个同学读得好,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问题。在评价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鹭鸶港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读笔者课文
老师,别走……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