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涅瓦河畔的灯塔
——格林卡歌剧民族性浅析

2016-07-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伊凡民族音乐

尹 璐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涅瓦河畔的灯塔
——格林卡歌剧民族性浅析

尹璐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俄罗斯的音乐之父格林卡,将欧洲音乐技巧、民间音乐创作方法综合运用到歌剧中,确立了俄罗斯专业音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从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可以看出,俄罗斯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凝聚了俄罗斯民歌的精华。格林卡非常巧妙地汲取了异国情调和多民族的音乐语言风格,并将其融入到俄罗斯歌剧的旋律中,给传统的民族艺术注入了清新的艺术风韵。

[关键词]格林卡;《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民族音乐;民族歌剧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中,俄罗斯歌剧当之无愧是世界歌剧中的一朵瑰丽奇葩。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俄罗斯歌剧更具有色彩,俄国在意、法、德歌剧的垄断下走进人们的视野,这要感谢一个人——俄罗斯的音乐之父格林卡,正是他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乐坛的重要地位,为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开拓了光明的未来。19世纪,民族乐派在各国兴起,其中最突出的要属格林卡创建的“俄罗斯乐派”。格林卡不仅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世人承认的俄罗斯作曲家。他是第一位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并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作曲家。其作品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以质朴的民族音乐形式为基础,在歌剧、交响乐、钢琴乐等领域推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为拓宽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发展的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最为典型的成就是他的歌剧创作。一方面,格林卡以神话、传奇故事为题材,根据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童话故事,利用其生动形象的人物和故事场景写出了著名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另一方面,格林卡以史实为题材,根据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反侵略英雄的故事,捕捉鲜活的人物特色,写出了著名歌剧《伊凡·苏萨宁》。该作品广泛汲取了意大利等欧洲著名歌剧的艺术表现元素,风格清新,富于生活气息,其旋律建立在城市小调的基础上,把俄罗斯浓郁的风情气息展现出来。格林卡非常巧妙地将异国情调和多民族的音乐语言风格融入到俄罗斯旋律中,给传统的民族艺术注入了清新的艺术风韵。

1童年生活奠定创作基础

2爱国情怀造就民族歌剧

在格林卡的童年时期,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使小格林卡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越来越清晰、强烈。格林卡逐渐萌发热爱自由的思想,使自幼蕴藏在他心中的民族音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开始萌发,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民族情感基础。

1834年春,格林卡开始着手创作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格林卡之所以喜欢“伊万·苏萨宁”这一题材,是因为其带有民族革命色彩和悲壮英雄主义情节,极具民族气息。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格林卡投入了自己对祖国的炽热爱国情感,凝聚了他多年来对民族音乐探索、创作的心血。

在歌剧《伊凡·苏萨宁》中,格林卡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养料——俄国民谣,巧妙地运用了西欧音乐的先进技巧,并将德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派技巧融入其中。其中著名的咏叹调《我悲伤啊,我痛苦》①,曲调风格与俄罗斯乡村民歌中独特的哭调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俄罗斯农民日常生活中有特色情调的浪漫曲。在作品中,格林卡不仅从容地将俄罗斯民歌独特的歌唱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将意大利歌剧的声乐技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和发展,从而真切地表达出苏撒宁的女儿安东尼达悲痛沮丧、绝望无助的心理感受。歌曲开始的行板悠长深邃,特别是在回旋曲部分,音乐生动活泼,渲染了歌曲的氛围和情感。这种独有的创作手法唤醒了俄罗斯民众浓厚的爱国热情,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在《伊万·苏萨宁》的创作过程中,格林卡对底层农民的外貌形象有着深刻的描写,他认为民族性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格林卡的音乐充满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与此同时,格林卡将俄罗斯民谣与德国、意大利的浪漫乐派音乐创作技巧相结合,使创作出的俄国民谣更具特色,作品旋律更加丰富和浓厚,更具有民族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伊万·苏萨宁》序幕合唱的第三个部分,格林卡运用了复调手法,巧妙地使前两部分的主题演变成了合唱赋格曲,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精神和面貌。在第四幕苏萨宁的咏叹调中,格林卡采用了传统咏叹调的形式,使歌剧的旋律线条更为流畅,使其歌唱性也更好地凸显出来,从而使演唱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光荣颂》②终曲中,格林卡融入了欧洲传统的赞美歌以及俄罗斯民间乐曲中的变奏曲式,充分运用清唱剧的风格,将整部歌剧推向最高潮。由此,格林卡创作出一首真正的俄罗斯本民族的颂歌,这首颂歌被奉为俄罗斯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为了提高戏剧的艺术效果,格林卡在作品中加入了斯拉夫民族的波兰音乐要素。在俄罗斯和波兰的民族音乐的相互对比之下,戏剧的人物特点更为突出,旋律更加丰富,更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歌剧《伊凡·苏萨宁》在俄国歌剧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准的歌剧,是真正的民族歌剧。它就像涅瓦河上的灯塔一样,为整个俄罗斯乐坛带来光亮和未来,指引着俄罗斯歌剧的发展。

3再创点睛之笔

在完成《伊凡·苏萨宁》这部民族歌剧之后,格林卡被普希金的同名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③深深打动,产生再创作一部民族歌剧的想法。于是,他决定根据这部神话故事创作一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诗赋予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剧本丰富的音乐性,也赋予了格林卡大量的创作灵感,为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剧本内容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新颖的剧情,格林卡根据剧本塑造了有特色的音乐形象,为作品定下乐观、明朗的格调,丰富了这部叙述诗民间传说的思想内涵,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伟大和坚强的意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是此部歌剧的点睛之作,也是被演奏最多的一首名曲,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这首序曲的曲调明朗清晰、颇富变化,全曲采用奏鸣曲式,俄罗斯地方色彩浓厚。此序曲没有序引,但不影响其独有的特色。

格林卡在《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创作了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丰富的人物性格,并将这些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刻画得惟妙惟肖。剧中人物特点鲜明,勇敢正义的鲁斯兰、温柔善良的柳德米拉、鼓舞人心的巴杨、热情似火的拉特米尔、正直忠诚的戈丽丝拉娃、胆小懦弱的法尔拉夫、善良慈祥的费尼、阴险奸诈的娜伊娜、残忍恐怖的契尔诺莫尔摩,这些形象都被格林卡的音乐描写得栩栩如生,使音乐的戏剧效果更突出,人物特点更鲜明,旋律更加丰富,很好地表现出歌剧的主题。歌剧中高加索音乐的优美旋律烘托出整部歌剧迷人的场景,玛祖卡、波罗乃兹以及风靡欧洲的华尔兹频频出现,这是格林卡把欧洲音乐技巧和民间音乐创作方法综合运用到史诗性戏剧音乐中的一个范例。

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格林卡利用多重矛盾冲突来强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音乐旋律的创作上运用音乐旋律和曲调的对比来表现剧中人物特色,用较诙谐的色调将人性中的善恶、好坏、阴暗、挣扎等矛盾点放大并展现在这部歌剧作品中。歌剧音乐旋律起伏,老妇人的演唱采用了民族的音乐元素,将人物性格特点鲜活、自然地表现出来;反面人物的旋律曲调中的契尔诺莫尔摩,则表现出恐怖的人物特点,使剧中氛围阴暗而诙谐,压抑却不失轻快。同时,格林卡将西方音乐与俄罗斯本土诗人创作的神话故事相融合,使俄罗斯歌剧更具艺术性。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整部歌剧贯穿着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很好地诠释了歌曲的主题,即善良必定会战胜邪恶势力。这部歌剧具有丰富的浪漫主义特色,不仅歌颂了忠贞不移的爱情,也歌颂了勇于探索的英雄主义精神。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歌剧暗喻、讽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境况,具有强大的社会抨击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部歌剧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敌视和扼杀,使格林卡一度感到绝望。虽然这部歌剧被很多作曲家称为不完美的作品,但毋庸置疑的是,格林卡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

从格林卡创作的两部作品可以看出,格林卡的歌剧极富有人物张力和感染力,通过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特点、渲染人物场景来展示故事情节,体现了俄罗斯歌剧独具的魅力。在民族主义音乐创作过程中,格林卡汲取了西方创作之长,将西方优秀的配器、曲式、和声与作品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使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4结语

19世纪,欧洲音乐迅速发展,俄国许多贵族对欧洲音乐崇拜有加,而盲目的借鉴和模仿致使本民族的音乐被忽略甚至受歧视。这一现象激起了格林卡创作俄罗斯本民族音乐的愿望。为了汲取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精髓,更好地进行俄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格林卡开始周游列国汲取营养。格林卡先后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游学,学习并研究西方先进的音乐创作技术,聆听当地各民族的音乐,结识各国的音乐巨匠。格林卡体会到意大利歌剧的浪漫主义思想,充满着浓厚的人性主义光辉,心系祖国的他决定写一部“题材是民族的,而且音乐也是民族的”俄罗斯歌剧。格林卡推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俄罗斯音乐的历史上书写了一段新的光辉篇章。

优美的抒情曲调与史诗式的回答结构,喜剧性与戏剧性元素的搭配因素,俄罗斯风格与东方色彩的强烈表现,意大利式幻想的写作手法与朴实的俄罗斯音乐柔和的写作方式……坚实的和声、万花筒般的华丽旋律和技巧,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伟大的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他的音乐魅力、艺术天赋,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和强大的民族责任感为世人所骄傲。

[注释]

①《我悲伤啊,我痛苦》选自于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第三幕,歌剧讲述了1613年波兰人入侵莫斯科时,老农民伊凡·苏萨宁为拯救祖国和乡亲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③《光荣颂》又名《为沙皇献身》,选自于歌剧《伊凡·苏萨宁》的最后一幕,歌剧描写群众欢呼着迎接新的沙皇,一起高唱着送歌“俄罗斯充满荣耀”。

④《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完成于1842年,同年12月在圣彼得堡首演。歌剧描写武士鲁斯兰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险,最后救出公主。

[参考文献]

[1]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邵义强.古典音乐400年《民族乐派乐曲赏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许钟荣.古典音乐400年《民族乐派的舵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6-01-03

[作者简介]尹璐(1980- ),女,讲师,硕士,从事美声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165-03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伊凡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剑齿虎⑤
剑齿虎⑤
枯叶蝶的秘密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自私的公鸡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