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卜算色彩的瑶族情歌
——乳源瑶族“甲子歌”

2016-07-15赵旭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乳源瑶族

赵旭超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卜算色彩的瑶族情歌
——乳源瑶族“甲子歌”

赵旭超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摘要]乳源是世界过山瑶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乳源瑶族有一种情歌叫“甲子歌”,有着卜算的色彩,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是岭南瑶族的一朵艺术奇葩。本文对“甲子歌”的歌词特征、衬词衬腔的运用以及旋法特征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乳源瑶族“甲子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卜算;乳源;瑶族;甲子歌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乳源是我国四大瑶族支系之一的“过山瑶”的聚居地,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最主要的瑶区为背、东坪、游溪这三个乡镇。

长期以来,“唱歌活动”在瑶族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是瑶民表达情感、进行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以唱歌的形式进行展开,瑶族青年的恋爱、婚姻亦是如此。瑶族的恋爱比较自由,青年男女主要通过对歌的形式进行了解和交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情歌,“甲子歌”就是瑶族情歌之一,又称为“六十花甲”,“是优勉土语瑶歌通过六十甲子一回头,有卜算预测含义的一种歌”[1]。由于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甲子歌”是否有作者、具体始于何年,难以考证。“六十甲子”是古代汉族用来计时的伟大发明,从“甲子歌”歌词内容看来,它以“六十甲子”为题头,以男女相悦之词为内容,反应了瑶族先民的遗风习俗。因此,“甲子歌”应该是熟悉汉语、汉字的瑶族先民所创作或收集整理的。瑶族是个热爱唱歌的民族,早期的民歌是山歌,“甲子歌”应该是在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甲子歌自然就是中唐以后的事了”[2]。本文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所搜集的乳源东坪“甲子歌”为研究对象,从“甲子歌”的歌词、衬词衬腔、旋律特征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展现“甲子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1歌词特征

“甲子歌”是瑶族少有的用汉字记载留存至今的瑶族情歌,在瑶族被认为是“祖传的文艺珍品”[2]。乳源“甲子歌”歌词内容反映了瑶族的婚恋风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下面从歌词的结构、每段首句的构成以及歌词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乳源“甲子歌”歌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1.1七言四句体

乳源“甲子歌”歌词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段。游溪子背的“甲子歌”共有三十段,每段的首句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循环组合为题头,后面的歌词内容多为传递男女爱慕之情,其中第一段歌词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见娘人面白阴阴[3],

得娘变成成郎我,共抬食饭也甘甜。

1.2卜算色彩的首句

“甲子歌”每一段的首句都是固定的,瑶民在歌唱时必须遵循顺序,不能随意更改。乳源“甲子歌”共有三十个乐段,前十段首句如下:

1.甲子乙丑海中金,2.丙寅丁卯炉中火,

3.戊辰己已大林木,4.庚午辛未路旁土,

5.壬申癸酉金锋金,6.甲戌乙亥山头火,

7.丙子丁丑涧下水,8.戊寅已卯城墙土,

9.庚辰辛已白蜡金,10.壬午癸木杨柳土。

1.3男女相悦之词

“甲子歌”每段歌词的第一句以“甲子”题头,其它的歌词以男女相悦之词为内容,优美的瑶音流露出瑶族青年男女对心仪之人的爱恋之意。乳源“甲子歌”共有三十段,其中第二段歌词如下,歌词首句以“丙寅丁卯”为题头,用炎炎的炉中火来借喻相恋青年心中的爱意。

丙寅丁卯炉中火,炉中装火热炎炎。

娘子变成浪娇妻,东拜日头西拜天。

2衬字、衬词、衬腔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东边瑶与西边瑶的瑶语是相同的,“是属汉藏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说‘勉’(mian)语。”[4]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歌唱时,歌词多用汉字记载。瑶语长期以来受到其它语言的影响和混话,没有规整的语法,难以表达瑶民内心的情感,需要借助没有实意的衬字、衬词形成衬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瑶族民歌的衬字、衬词是丰富多彩的,乳源“甲子歌”亦是如此。

2.1丰富多彩的衬字、衬词

乳源“甲子歌”衬字、衬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是没有实意的语气词,例如哎呦、噢、哎呀、啊、噢呜、哪噢等等。根据衬字、衬词在乐句中的部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1.1句首衬字、衬词

瑶民在歌唱时习惯在句首运用衬字、衬词,没有实际的词意,通常是起到烘托气氛作用,引起对方注意。例如,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大量运用衬字、衬词,共有四个乐句,在每一句的句首都运用了衬词。其中第一乐句歌词如下:(哎哟)甲子(噢)(哎呀)乙丑(噢)(哎)海中(噢哎)。句首的衬词“哎哟”是歌者的语气,烘托了情绪,吸引了对方的注意。

2.1.2句中衬字、衬词

瑶民唱歌时除了喜欢在句首运用呼唤性衬词以外,在乐句的中间也大量运用衬字、衬词,这些语气词营造了歌词的意境,是朴实瑶民的真情流露。例如,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引歌”中,歌手在乐句中大量运用衬字、衬词。其中一句歌词如:(啊)路头路尾六十(啊哎咿啊)远(噢)。其中衬词“啊哎咿啊”就是对“路头路尾六十远”的修饰,抒发瑶民内心的感叹。

2.1.3句尾衬字、衬词

“甲子歌”乐句末尾通常也运用衬字、衬词。句末的语气词通常具有“肯定”的语气,是歌者对乐句表达意思的强调,结合着长音或者休止,是乐句划分的重要标志。

游溪子背高山瑶“甲子歌”中,每一句歌词的结尾都运用衬字、衬词。第二乐句歌词如:(唔)见(噢)(呀)娘(呜啊哎哟),在乐句的句首、句中和句尾都运用了衬字、衬词,尤其是句尾衬词“呜啊哎哟”,加强了语气,抒发了瑶族青年小伙对“娘”(姑娘)的期盼。

2.2衬腔的结构功能

“甲子歌”中的衬字、衬词构成的固定衬腔,深化了歌曲的情感内容,进一步揭示了瑶民的内心情感,渲染了歌曲的意境,使乳源瑶族“甲子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歌曲中的固定衬腔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具有结构的功能。

2.2.1重复型

游溪子背高山瑶“甲子歌”中由衬词“噢”构成的衬腔在歌曲中多次重复出现,具有结构的功能。固定衬腔在乐曲中重复出现,使“甲子歌”具有粤北瑶族的独特韵味。

例1

2.2.2呼应型

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中,由乐句中衬词“噢哎呀”和句尾衬词“噢哎”等构成的固定衬腔在歌曲中多次出现,且乐句中间的衬腔和乐句末尾的衬腔有所区别,形成了呼应关系。

例2

3旋法特征

乳源瑶族每一首“甲子歌”都有一个基本音调,其它旋律通常在这个基本音调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改变音的次序或者局部重复的手法进行发展。此外,在旋律展开时较多运用承递的手法予以发展,展现了粤北乳源瑶山的独特风情。

3.1变化重复

乳源东坪茶坪的“甲子歌”运用自由的散拍子,基本音调在重复时可以根据瑶民歌唱时情绪表达的需要,音符时值上给予改变。此外,由于演唱歌词的变化,旋律可予以局部重复,给予强调。旋律的这种变化重复特征充分地体现了瑶族民歌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乳源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的基本音调是“mi、sol、la、sol、mi、do”。在基本音调出现后,变化重复两次,发展成完整的乐句。第一次是通过增减同音反复、改变音符时值的手法予以重复;第二次是在第一次变化重复手法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旋律音的手法予以重复。

例3

3.2承递发展

瑶民在唱“甲子歌”时除了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之外,最典型的就是运用“承递”的发展手法。承递又称顶真或者贯串,在民间俗称“鱼咬尾”,是乐思展开的一种发展手法。承递手法的巧妙运用,使“甲子歌”旋律环环相扣,结合情绪的需要,向下自由延伸发展。

游溪子背高山瑶“甲子歌”运用慢速的八、六拍,调式是四声宫调式。旋律发展时大量运用承递的手法进行展开。以下片段是歌曲的前三个乐句,乐句间都以一个或者多个音的方式承递发展,使得旋律环环相扣、优美婉转。

例4

3.3乐句的自由重新组合

乳源东坪和游溪的“甲子歌”有所不同。游溪“甲子歌”的曲式结构为多句式乐段,而东坪“甲子歌”的曲式结构是重复乐段。东坪“甲子歌”“引歌”的篇幅最长多达十几个乐句,都属于单一部曲式的范畴。歌曲中有一个基本调,这个基本调根据音高关系又可以分为几个乐节,这几个乐节在节奏上可以根据歌者表达感情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延长或缩减,后续的的乐句都是这个基本调若干个乐汇的重新自由组合。下面的第二个乐句看似不同,其实是第一个乐句的重新组合。

例5

3.4取尾搭头或取尾搭头

“甲子歌”大量运用衬词衬腔,歌词句逗的划分和旋律有时候是非同步的,旋律中通常出现词曲非同步的“取头搭尾”或“取尾搭头”的组合形式,具有乳源东边瑶独特的魅力。“取尾搭头”,指的是前句歌词还没有结束时旋律就已经分句了,把前句句尾剩下来的歌词合并到下一句歌词里构成下一乐句。另一种情况叫做“取头搭尾”,就是将后句歌词的开始部分跟前一句歌词构成前一句的旋律。

乳源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前面两个乐句采用了“取尾搭头”的手法。在旋律中,第一个乐句的歌词是“甲子乙丑海中”,第二个乐句歌词为“金,见娘脸面白荣荣”。

例6

乳源东坪茶坪高山瑶“甲子歌”“歌引”前面两个乐句采用了“取头搭尾”的手法,将第二句歌词的开始部分歌词合并到第一句歌词构成第一乐句。在旋律中第一个乐句的歌词是“你面前有了一条千年路,问娘”,第二个乐句歌词为“路头路尾六十远”。

4结语

“甲子歌”是瑶族独特的具有卜算色彩的瑶族情歌,其实是瑶族文化长期以来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以汉字的形式予以记载并相传至今的文化遗产,是研究瑶族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对乳源瑶族“甲子歌”的歌词、衬词衬腔和旋法特征这三个方面的阐述,揭示了过山瑶情歌“甲子歌”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吕骥.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5:864.

[2]李增贵.瑶族甲子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44-51.

[3]盘万才.乳源瑶族民歌选编[M].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社,2008:160-162.

[4]乳源瑶族志编纂小组.乳源瑶族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33.

[收稿日期]2016-04-05

[基金项目]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社科类)“粤北瑶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瑶族原生态民歌为例”(2015WQNCX134);韶关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具有地方特色、研究性的歌曲分析与创作教学——以粤北瑶族原生态民歌的运用为例”(SYJY20141548)。

[作者简介]赵旭超(1981- ),男,讲师,硕士,从事作曲理论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161-04

猜你喜欢

乳源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东方红
瑶族舞曲
乐 园
渔舟唱晚
金蟾纳福
侗族情
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