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改革

2016-07-15唐恩林华小全

关键词:科技金融教学改革

唐恩林,华小全

(1.淮南师范学院金融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2.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改革

唐恩林1,华小全2

(1.淮南师范学院金融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2.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在科技与金融日渐融合的时代,现代金融业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扎实金融学和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胜任金融产品设计定价的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的迫切任务。当前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金融教学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比重较小、金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要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金融教学改革。

关键词:科技金融;金融教学;教学改革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3.037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金融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金融深化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现代金融业已经明显区别于传统金融业,很多金融问题远远超出了传统金融学的涉及范围,这些金融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更多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学、英语、心理学以及市场营销等学科[2]。现代金融业日渐呈现出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以及“自然科学化”的特点,与现代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应包括以下特征:(1)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金融业经营的发展趋势;(2)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完备的信息运用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定价,运用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4)掌握一定的业务技能,能够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然而当前的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水平满足不了科技金融时代对金融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甚至偏离了市场需求的方向,也没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高校需要适应当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时代需要,加大金融教学改革力度,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3]。

二、科技金融视角下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许多应用型高校还未对金融人才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不明确,甚至偏离了市场的需求,偏离了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见表1),他们大多都是培养金融机构像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的宏观管理人才。而发达国家的金融人才培养,宏观管理人才只占他们培养出的金融人才中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金融人才还是流向了金融市场,从事着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品定价、金融产品研发、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微观的金融事务处理工作等,这些性质的工作需要很强的微观金融理论知识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在本科教育阶段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他们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金融学通才,而不是单一的专门人才[4]。

表1 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在开设金融学专业时,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金融学、经济学等宏观金融理论的课程设置较多,微观金融理论如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品定价、公司金融及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设置太少。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较单一,没有重视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如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外语和心理学等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文科生,数理基础很差,在学习微观金融理论特别是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定价等课程时,难以吸收理解。

高校当前选用的教材中理论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金融实业的发展,像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更新,其中有些内容甚至已经不合时宜,与当前的金融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

(三)实践教学比重较小

虽然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到了金融案例,也开设了模拟实训课程供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在校外拥有了实训基地。然而这些尝试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实践教学形式单调,仍然以实验室的模拟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二是实践教师的水平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的经历,虽然金融基础理论较扎实,但是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高校缺乏健全的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的实施相对理论教学较为复杂和烦琐,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另外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不足,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四)金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学历金融人才的最终流向是金融行业而非教育行业,这使得高校金融学教师相对紧缺。同时在岗的金融学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上都有不协调的地方,他们对于国内外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学术前沿发展认识不足,其实践教学经验不足且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高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5]。

三、科技金融背景下的金融教学改革

(一)重新定位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的金融复合型人才,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具体来说,当前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应用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并且拥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国际复合型金融人才,既要在熟练掌握金融学知识的基础上精通多门与金融学有一定联系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金融外语、心理学、生物学、行为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交叉学科知识,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统计学、经济法学等。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能够对具体的金融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有效解决。

从培养金融专才到金融通才的目标转换出发,应用型高校应加大金融教学改革力度,从过去只重视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从专业知识型专才向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型通才转变。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1.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向

在课程设置中,微观金融理论课程如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品定价、公司金融及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应该增加,同时应该增加其他与金融学有一定联系的课程如金融英语、市场营销、数学、经济法、心理学、社会学等,注重金融学与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深厚的数理基础知识以及模型的构建运用能力,为金融工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名校的金融学科建设经验。

2.引入金融前沿动态,开展金融专题讲座

复合型金融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和丰富完善。然而当前高校使用的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内容大多已经不合时宜,与金融实业的发展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将理论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对金融前沿知识的研究与介绍,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动态。高校应积极地与金融机构合作,经常邀请金融业界的从业者讲授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和管理新理念;与金融研究机构合作,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授金融学前沿知识和动态。

(三)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金融学专业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方案的选择上,既要保证选择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又要保证方案实施后有一定的效果。首先,应该将实验、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更新发展,单纯靠课堂的案例讲解已显抽象,金融实训课程需要模仿真实的金融机构业务部门的各种具体业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其次,应以金融学科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来说金融学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实训、保险业务等,在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

2.建立金融综合实验室,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从目前普通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金融实验室建设来看,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还不完善,建设资金不够充裕,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的效果。应用型高校应该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投入到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中,提高相应配套设施的质量,及时更新实践模拟的相关软件,让实验室拥有丰富完善的实践课程资源,包括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实训、保险业务、外汇买卖、期货期权交易,同时还能跟踪金融市场的行情,传输实时的金融数据,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数据。另外,实验室相关教学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积极申报和参与各项教学改革项目,定期进行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3.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金融专业的操作性很强,校外企业和实习基地已经成为金融理论知识运用的重要载体,学生在真实的金融环境中能够更快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也能快速提升,高校需要与当地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与当地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之作为本校学生指定的实习和见习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中的作用[6]。

(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要熟悉金融学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应用型高校要为教师的提升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以诸如让教师参与出国培训、攻读学位、进修以及申报课题等方式,力求扩宽教师的视野,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其次,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培训。当前高校中的教师大多是高校研究生学历,缺乏相应的企业工作经历,虽然金融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没有经过实践部门的操作训练,上课时往往对于一些金融业务只能照本宣科,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金融专业教师深入到金融机构一线岗位进行学习或调研,聘请金融机构研究人员或业务人员来校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层次结构多样化。

最后,建立严格的教师考评体系和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高校通过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金融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能更加积极主动,在教学科研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形成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使金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置于坚实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11.

[2]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36-39.

[3]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7):126-129.

[4]穆琳.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商贸,2012(11):240-241.

[5]王大伟,李兴志.浅析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3(1):44-45.

[6]王晓军.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当代经济,2008(7):116-117.

责任编校:汪沛

Finance Teaching Reform a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tech and Finance Integration

TANG En-lin1, HUA Xiao-quan2

(1. School of Finance, Huainan Teachers College, Huainan 232038, Anhui,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ainan Teachers College, Huainan 232038, Anhui, 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sci-tech and finance integration, modern financ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demands for talents.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finance tal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finance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s, good skills at business and capability for the design and pricing of financial product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teaching finance such as unclear target of talent cultivation, unscientific curriculum design, disconnection with market demands, a small propor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unsatisfactory quality of finance teaching faculty.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sci-tech and finance; finan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5jyxm306);淮南师范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hsjyxm01);淮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2014hsjyxm20)。

作者简介:唐恩林,男,安徽合肥人,淮南师范学院金融学院教师,硕士,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中图分类号:F830-4;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3-0154-04

华小全,男,安徽潜山人,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经济师,工程师。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3 16:4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623.1644.037.html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教学改革
科技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