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6-07-15

关键词:社会工作生命教育大学生

孙 秀 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孙 秀 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投毒获刑、踩踏死亡、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等现象层出不穷,折射出中国大学生命教育的迫切性与现实性。社会工作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优势,可有效介入大学生命教育。要建立大学生生命质量数据库,重视弱势大学生群体,培育学生群体中生命关怀志愿者和领袖,开展生命认知、生命安全、生命质量提高等实践活动,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帮助生命的文化氛围,建立大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机构组织共同作用的生命支持系统。

关键词:生命教育;社会工作;大学生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3.028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迫切性与现实性

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指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1]生命教育让人认识、尊敬生命、热爱生命、维护生命,大学生本应是社会的精英群体,秉承对生命的敬畏而服务社会,善待自我、他人,热爱生活。然而,大学生群体轻视生命的现象让人深思和忧虑。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2014年,复旦学子投毒杀害室友事件让人叹息,女大学生“失联”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遇难者花季生命的陨落让人深思,也暴露出大学生命教育的缺失与急迫性。从微观层面的大学生个体自杀问题、心理焦虑、谋害他人生命到宏观层面的大学生群体社会疏离、生命安全意识淡薄、集体缺乏关爱生命的责任等社会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困扰着人的生命与生活。

Tang F 、Qin P随机选取中国六所大学5972名学生进行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受访的大学生中有16.39%的学生存在自杀意念[2]。自杀、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等问题的出现,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个体生命安全的漠视,陈小容等通过实证调查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0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占16.39%、文科学生自杀意念占15.09%、有宗教信仰自杀意念占15.05%、有自杀未遂史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最高达68.64%[3]。社会、家庭、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具有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级需求的满足需要人能够有良好的人际互动,在群体中获得归属感、爱和尊重。近年来,在大学生人际冲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宿舍矛盾,四年的同处一室,没有情谊上的“亲如兄弟、情同姐妹”,换来的是“同室操戈”。复旦学子投毒案后,在大学毕业季流传着“感谢舍友的不杀之恩”的流行语,折射的是大学生群体对他人生命缺乏关爱的事实。

生命环境从微观家庭、宿舍、同辈群体到中观的学校、社区,乃至宏观的社会、自然,这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系统。但宿舍矛盾、亲子关系紧张、社会责任缺乏是当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展现出大学生对危机环境缺乏警觉和安全意识,新的一代大学生面临失连、失力、失位的危机。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性

大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年时期,是身体、心理、精神最为旺盛和积极的时期。但环顾今天的很多大学生,体能素质明显下降,本应矫健的身体体重超标、跳远和握力不及格的现象越来越多,网络生活的过度介入,致使大学生身体受损、视力下降、网络成瘾,导致社会疏离。我们需要反思大学生命教育。

余晓敏、李春方等认为中国高校现行的生命教育的学科定位上面临两个面向[4],一是作为独立学科,仅在理论上探讨,缺乏实践与现实保障;二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实践中更多的面临大学生心理问题群体和思想改造,缺乏生命教育的独立性。

面对生命,我们要心存敬畏,同时善的社会是让生命得以生存和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以人为本, 关怀生命, 重视与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巧介入大学生命教育,使大学生群体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发掘生命潜能,塑造生命价值。

二、高校生命教育与社会工作的契合

(一) 生命道德:社会工作价值的契合

生命道德来源于医学伦理学,指人们对生命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是人们处理有关生命问题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现今生命道德概念广泛应用于生命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领域,学者更多从教育学的视角给生命道德加以界定。刘慧系统地阐述了生命道德的定义,生命道德是指关于人与生命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核心是关爱生命,同时包含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四个内容维度,强调在关爱生命的基础上,追寻生命的意义、展现生命的价值。生命道德不仅是处理人与生命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更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5]。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济福利制度密切相连,因此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价值为本的专业。顾东辉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归为对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环境的价值观两类。关于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人生而平等且拥有尊严;人有共同需求,也有独特偏好;人有动机追求美好生活,也有进行改变的能力;人需要归属,需要互助成群;人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环境的价值表现为:社会应该让每个人有公平公正的机会,让每个人发挥潜能,参与改造社会和创造世界,充实精神和物质生活;社会应该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使其免于饥寒、病苦或受歧视;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6]。

生命道德的内涵和内容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命教育,增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保护、珍惜生命,处理好自保、自爱与利他等关系;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关注个体生命历程和生命需要,认同生命价值和生命智慧,提升生命质量。

(二) 生命历程:社会工作实务的关注

每个生命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外界的扶助。关于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倾向于划分为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埃里克斯把人的生命成长划分为八个阶段,把关注的目光延伸到整个生命历程。他认为,每个阶段的人都要经受特定的冲突和危机[7]。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阶段,青春期将面临社会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同辈交往等难题。成年早期面临更多的是社会适应、自我发展、职业发展的困境。对于每个阶段的危机,人可能会有积极的或消极的两种反应,也可能将二者结合。每个阶段的危机的顺利解决,有助于形成一个稳定的、成熟的自我。

人的生命历程的需求与内容构成了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的工作内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与大学生命教育相关联的领域有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生命历程中每一阶段的生存与发展都是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领域,大学生群体处于生命发展历程中最活跃最敏感时期,这一时期是生理、心理特别发展的阶段,是生命从儿童向成年过渡阶段,青少年期出现的不适应常以激烈尖锐的形式展现,对个体和家庭危害较大,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关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成长中面临的成长性危机,以大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启发个体的才能和潜质,通过辅助和指导,再予以适合其需要的指示、说服、纠正、协助、服务,最终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三) 生命能量与安全: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活动,对于受助者及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正功能。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拥有各种需求,要更好地保障生命延续、发展、参与社会。当个体自身无法满足和实现需求时,生命本身与生命质量将受到威胁,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引导助人自助,这是对个人和生命的责任,并肩负调节社会人群生存平衡的助力,从而维护社会秩序良性运行,其助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救难、解困、发展三个层面,助人功能的发挥,也有助于生命能量的发掘与激发。

生命和生活两部分构成人生,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展现。人需要自然生命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提升与发展。而无论是生命的生存,还是生命的发展与提升,都需要良性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群体生命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大学生生命陨落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社会工作则从宏观层面促进社会改良、进步,给予生命更好的发展平台[8]。具体在如下方面展现:首先,推动制度改革和制度设置,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务和社会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出建议、推动社会改革;其次,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从预防角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解决大学生个体、群体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最后通过参与制定和修改政策法规,维护大学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社会工作者奉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生命塑造,通过行动,对生命个体加以影响、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予解决、对所处社会环境加以改善,社会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命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优势,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命教育的总体路径模型为下表所示:

图1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命教育总体路径模型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命教育总体路径模型设想(如图1所示)为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校、家庭、大学生群体为支持平台,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方法,开展关于大学生生命认知、生命安全、生命质量教育活动,从而促使大学生个体健康、阳光、幸福,大学生群体形成“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维护生命”的文化氛围。

(一)建立大学生生命质量数据库

社会工作是系统性、多元性介入,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社会调查方法,自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到大四毕业,四年期间,每年进行大学生生活状况、心理、生命观、人际观等生命质量相关的普查,建立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长期追踪,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大学生生命质量宏观状况,为学校课堂教育、学生工作、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与依据。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采用焦点小组、个案访谈等方法,筛查出大学生群体中有需要介入的个体和健康学生个体采用分别教育的路径实施。

(二)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对生命塑造的个人层面路径为个案工作,这也是社会工作微观层面的实务,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9]。

1. 个案社会工作层面的介入

在建立大学生生命质量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筛选出异常或存在异常倾向的学生个体,采用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个案社会工作采用危机介入、家庭治疗、理性情绪治疗、社会心理治疗等模式对个体生命历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介入,采取接纳、非评判的专业态度,遵循案主自决等原则,通过一对一的面谈开展服务,经过接案、收集资料、评估、介入等流程,挖掘生命个体潜能、联动个体的社会资源,达到解决个体面临的困境、社会功能恢复、个体生命得以健康生活的目标。

2. 小组治疗的介入

生命的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通过与他人互动,满足尊重、情感归属、社交、自我实现等需求。小组是个人与他人之间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中,网络化的生活没有把大学生彼此连接起来,而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网络成瘾、人际交往困扰,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中热闹,在现实生活中寂寞”,陷入群体性孤独中,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可能面临生活困境、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等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致力于建设一个紧密关联、充满活力的社会,小组社会工作的核心是“互助、互动”,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源,个体通过家庭成员、同辈群体、娱乐性小组,学习社会接纳的行为准则,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促使生命正能量的累积与发挥。

3. 学校、家庭社区的介入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中,从生命降临那一刻起,环境就成了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影响生命历程的进展,生命能量的激发与提升。

个人的生命发展阻碍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环境的改变相联系,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生活情境层面的介入手段以社区工作为主。学校、家庭是大学生生命形塑的场所,生命的发展、健康都与之关系密切,社会工作的介入必须对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否则就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社会工作通过社区工作方法,建立大学社区关注生命文化,加强大学生个体、班级、学院、学校之间的联络,提高大学班级、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弱势大学生个体的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力度[10]。

(三)社会工作介入健康大学生群体生命教育议题与方法

大学生命教育应在知识传递中实施,社会工作介入健康大学生群体生命教育议题,包括生命认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质量提高教育。具体展开的方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个案方法培育学生群体中生命关怀志愿者和领袖。

第二,组织开展人际互动成长小组,开展生命认知、生命安全、生命质量提高实践活动。

第三,在大学校园内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帮助生命的文化氛围。

第四,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的联动者,建立大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机构组织共同作用的生命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9.

[2]TANG F,QIN P. Influence of Personal Social Network and Coping Skills on Risk for Suicidal Ide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J]. Plos One,2015,10(3).

[3]陈小容,况利.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1):74-78.

[4]余晓敏,李春方,章劲元,等.中国生命教育现状、问题与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0-123.

[5]刘慧.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7.

[6]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4.

[7]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EB/OL].(2014-04-03)[2015-09-25].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action-blogdetail-uid-11729-id-2566.html.

[8]刘淑娟,杨丽敏.论社会工作介入生命教育之路径[J].学术交流,2012(3):167-170.

[9]王思斌.社会工作专题讲座第二讲:社会工作的功能及其实现[J].社会工作(实务),2008(2):42-44.

[10]童远忠.广深社会工作模式及其优化路径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9):25-30.

责任编校:汪沛

收稿日期:2015-10-06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社会工作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践研究”(JY2014017)。

作者简介:孙秀丽,女,吉林松原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3-0124-04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3 16:4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623.1644.028.html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生命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