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贴民生 温暖了心房
2016-07-15冯伟冯林贞
冯伟+冯林贞
临近初夏的南中国海,乍望眼去,海还是那片海;深入其中,正酝酿着新的生机。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开承诺13件贴近民生实事,其中要免费推广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理念,集合AIS数据,推动交通运输便利化,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虚”到不行的AIS信号,如何成为让社会共享的民生实事?一路采访,在国内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珠海高栏港区的海关监控大厅,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指挥部,在珠江口航道边上的海事趸船,以及常年靠水而生的船员心里,AIS有着鲜活的应用和更贴地气、近民生的诠释。
2012年,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三年多来,该中心一直以AIS建设和服务作为向“智慧航保”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2013年,建设完成“AIS船舶地理信息应用系统”;2014年,推出系统配套APP,同时建立完成AIS二进制适用专用电文的岸基信息播发平台,为船舶提供AIS专用电文播发海上安全信息服务;2015年,以AIS数据基础平台,开发具有“水上ETC”功能的内河电子船闸管理平台……
目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已建54座沿海AIS基站、103座内河AIS基站,信号覆盖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在2015年建成发光的中国南沙华阳、赤瓜灯塔,也同时配套建设AIS基站,为途径船舶提供船舶定位参考、航路指引等高校导航助航服务;同时,基于AIS技术的E-航海技术研究正在展开……
一场微小而深刻的改变,正在重塑着我国南海水上交通运输服务的新格局。
行业监管受益——海事说:智能化监管 履职更精准
已经成熟打造“智慧海事”的广东海事系统,是AIS数据应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基于AIS提供的船舶动态服务系统,他们研发的一整套智慧海事监管平台,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辖区水域船舶情况并分析预警,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海事智慧的有机结合。
“早晨来交接班,我首先在智慧海事监管平台上一键开展电子巡航:辖区内有多少船舶,哪些是重点船舶或涉嫌违法违规船舶等,系统自动统计分类,30秒内为辖区内所有船舶来一次‘号脉。”东莞海事局智慧监管分中心执法人员潘富泉说。系统在遇到异常后会自动报警,值班员的主要工作是处理这些预警,给出重点关注或派海巡艇去现场等处理意见。
潘富泉告诉记者。通过AIS,海事部门可以明确知道辖区内有什么类型船舶、货种、载重等,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以及对某些船舶要采取重点监控等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基于AIS应用的“智慧海事”监管在南海地区开花。高速客船在港池内限速10节,一旦高速客船超速就报警;主航道单向通航时,设置“水上斑马线”,如有其他船舶偏航就报警;渡口水域设置“禁止锚泊”、“限制速度”等规则,有船舶违章锚泊或超速就报警……
AIS还为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记者了解到,过去接到救援报告,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协调派救助船舶出航到达现场,最快也得5-6个小时,而现在利用AIS,鼠标一点,荧屏上事故点周边过往船舶情况一览无遗,可以直接指令最近船舶施救,极大地赢得人命救援主动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施救。
应用还远不止这些。当海事部门需要进行海事调查时,AIS可以通过船舶航行历史轨迹回放,清晰查看船舶当时的航行状况;当大雾、雷雨天气,雷达的探测距离不足时,AIS信号可以绕过障碍物,准确提供管制水域的船舶数据,扩大VTS监管精度。
“以前每天按计划出去巡航,且不说船艇速度很慢,一天下来确实很难发现违法违章船舶。如今有了AIS,现场执法有的放矢,既提高了执法效率,更节省了人力物力。”清远海事局清城海事处副处长钱叶茂感慨地说,“‘AIS就像我们的千里眼,帮助我们实现了监管范围的有效延伸。”
公共项目受益——港珠澳大桥指挥部说: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 效能更显著
关于AIS的典型应用,在南海辖区,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里,大桥建设者们利用AIS做到了对近百艘施工船的安全管理。
2009年12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风尘仆仆赶赴珠海唐家湾港珠澳大桥建设基地宣布“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伴随升天的礼花和震耳的礼炮,一幅天堑变通途的壮丽画卷,在南中国海展开。从那时起,AIS也启动了保障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船舶安全的服务功能。
7年多的应用,让中交岛隧项目总部调度中心主任胡志远由衷地告诉记者,“AIS是岛隧工程建设、船舶安全的有力保障!”
胡志远向记者介绍,大桥预计工期七年,要完成29.6公里的海中桥隧主体工程,3个海上人工岛,33个单体重达8万吨的隧道管节的拖航沉放,900航次的大型构件运输,高峰期时有2000人次作业人员的往来海上,1000艘施工船作业,总计有30万艘次施工船舶的监管工作量。
这里有80多艘大型、超高、超宽特种施工船和500多艘普通施工船的防台压力,近千次隧道管节浮运及沉放、承台和大型钢箱梁运输及吊装等作业的交通组织和通航保障。
这里岛隧结合是大桥施工的一大特色。大桥总长度49.97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隧道”就长达35.58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其中海底隧道长达6648米,由33节隧道沉管组成。沉管是岛隧工程的关键性工序,每节沉管长达200多米,造价上亿元,这个庞然大物从浮运到安装水域7海里,需要航经最复杂的航路,每根沉管浮运安全监管难度很大,需要清理航道和交通组织重复33次。
这里大桥施工水工影响到每年2200万人次旅客运输和146万艘次船舶航行安全,施工高峰期,有近200艘次船舶,近万名施工人员同时作业,任何一点瑕疵都会因为影响公共安全而引起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工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而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水上交通安全工作。
AIS帮助胡志远牢牢盯死了大桥建设中“船”的安全。记者了解到,所有参与施工的船舶和交通船舶全部安装了AIS设备,港珠澳大桥建设指挥部免费获得最全面、及时的施工水运船舶的AIS相关数据,通过在AIS电子海图上对施工轴线相关水域设定大桥建设管理水域,将内伶仃岛至桂山岛之间南北向长约10海里的水域进行AIS自动化动态监控。
除了大桥施工方对船舶的动态监控,AIS虚拟航标也为沉管浮运提供了帮助。截至目前,广州航标处已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立AIS虚拟航标156座次。
普通百姓受益——船员说数据化共享 给船员送暖风
对于常跑船的人来说,航行更安全、行船更便捷、家人更安心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通过在船上安装AIS,开船的人可以实时了解周边航行环境,从而有效避碰,提升安全等级。同时,南海航保中心正着手研发利用AIS数据实现过闸船舶电子缴费、水上导航等功能,让船员尽享数据共享带来的暖风。
一艘散装货船驶过珠江两岸,汽笛声在江面回响。谈到AIS,跑了十年船的唐船长毫不犹豫的告诉记者:“我们的船上早装了。装得值!”
“开船更安全了,当然值!”唐船长说。以前行船靠记忆,现在有了AIS航道图,电脑随时提醒你潮汐、水深、暗礁信息,还能明确显示周边呈现紧迫局面的船舶名称,进行准确呼叫,安全比以前有保障多了。
“能让亲人放心,值!”船东朱老板说。每次开船远航,听闻海盗或极端天气,船员家属们是最牵肠挂肚。以前他们总打电话来公司询问,现在他们可以利用AIS信息,实时定位亲人,让“天海相隔”变成“心心相印”。
还有没更多服务船员的方法和功能?南海航保中心正在探索尝试。
他们针对珠江水域船闸、闸坝多,船员要另外开小船申请过闸并缴费的问题,利用AIS设计出了一款船民使用的“海事宝”手机APP,帮助船员远程报闸缴费;针对船舶排队候闸虚假报闸插队加塞的现象,设定了三道报闸线,只有AIS轨迹明确穿过报闸线的船舶才有资格申请报闸。唐船长说,“这样一来,节省了报闸时间,候闸过程透明,过闸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了。”今年上半年,该APP将正式上线运营,向社会全面公开。
下一步,南海航保中心将按照国际“E-航海”战略理念,计划利用AIS基础数据和通信方式,打造海上“智能航海保障服务”,为船舶提供综合、智能、全面的航海保障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