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女首相背后的女人

2016-07-14

南方周末 2016-07-14
关键词:伊丽莎白帝国卡梅伦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陈季冰

2016年7月12日英国新首相人选诞生后,戴维·卡梅伦最后一次在唐宁街现身。他做了十分简单的发言后哼着小曲转身离去,留给世人一个无奈而又貌似轻松的背影。

在把唐宁街10号的钥匙转交给一位女人后,卡梅伦还要去另一位女人那里递交辞呈,她就是今年4月21日刚刚度过九十大寿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15年9月9日,她还超越了自己的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君主。这似乎证明了女性作为领导者的持久耐力。

1952年2月6日清晨,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与丈夫菲利普在肯尼亚度假时接到一个来自伦敦的电话: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已在前一晚去世,她现在已经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女王了。以后60年的历程证明,虽然她的这份工作是世袭的,但这位当时的“世界甜心”似乎生来就是成为统治者的料。

伊丽莎白即位的时候,正是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杜鲁门和毛泽东……这些旷世巨人们主导的时代,当时的世界仍然在从二战的硝烟和废墟中艰难地复苏。而她父亲所统治的帝国版图正在四分五裂、急速缩小——前殖民地国家纷纷脱离英国人的统治。作为一个明智的现实主义者,女王坦然接受了这一不可阻挡的转变。

表现上看,女王的一生平淡无奇,似乎没有什么为人记忆深刻的建树。然而,正如许多评论注意到的,她在位时间之长,本身就是一项难以置信的成就。

伊丽莎白女王已经与12位首相共事过。从温斯顿·丘吉尔开始,她每周接受一次首相的拜见。女王和首相们都没有透露过具体的谈话内容,但许多首相——如毁誉参半的前工党首相托尼·布莱尔——都谈到了她的智慧:她时而直言不讳,时而幽默俏皮,有时甚至有些恶作剧……

对于已经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人类君主制度而言,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可谓流年不利,世界上那些古老而伟大帝国以及它们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从奥匈帝国到沙皇俄国,从满清皇帝到奥斯曼苏丹——一个接一个被革命的炮火扫入斑驳史书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已经从容走过了将近300年的英国温莎王朝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带领下,不仅安然渡过了席卷全球的君主制危机与一系列社会动荡,反而还颇有绽放出“第二春”的味道,女王本身的影响力也达到登基以来的最高点。

在英国与欧洲的关系问题上,女王本人实际上是倾向于脱欧的。据说,在今年4月21日的九十诞辰宴会上,女王要求每一位受邀来宾说出英国留在欧盟的四条理由,这被认为是女王陛下本人反对留欧的一种暗示。

作为英联邦的领袖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诸多国家的元首,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对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和英语世界的纽带的看重毫无疑问要远远强于欧盟——在布鲁塞尔,英国只是同法国、德国一样的一个“重要”成员;但在覆盖半个地球的英联邦,女王是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

不过,如果说女王可能持有的脱欧倾向也许会影响到英国民众的话,那么她的“欧洲观”的另一面也同样会在未来对英国产生意味深长的影响。伊丽莎白二世本人的法语非常流畅,2008年,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夫妇访问英国时,女王舍弃了翻译,直接用法语同他们自由交谈。在白金汉宫举行的国宴上,菜单也是以法文印制的……

这曲折地折射出英国与海峡对岸的欧洲剪不断的联系。未来,被寄予厚望的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带领英国走上一条未知之路时,不知道她身后的女王会对她的工作发挥怎样的作用?

历史长河不仅是一条纽带,更是一部推陈出新的永动机。如同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终有衰败的一天一样,世界上最古老的温莎王朝也难免有走向坟墓的时刻。但在人类第一个现代共和国(美国)从她的怀抱中挣脱出去已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它的幸存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奇迹。

在两位女性的领导下,素以理性务实著称的英国人不久后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猜你喜欢

伊丽莎白帝国卡梅伦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帝国警察”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