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教师师带徒133模式探索与意义

2016-07-14高晓勤刘郓筑罗晓燕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谢 玲,佘 静,高晓勤,王 平,刘郓筑,罗晓燕(.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教师师带徒133模式探索与意义

谢玲1、2,佘静1,高晓勤1,王平1、2,刘郓筑2,罗晓燕2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在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素质胜任力模型的引领下,为了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帮助普通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课题组以妇产科为研究基础,探索出了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教师师带徒133模式,基于校本培训视角,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团队建设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双师型教师;师带徒模式

高职医学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1],为了实现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包括《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在内的各专业核心课,既要求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从能力观角度看,教师个体应该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2],是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3],即双师型教师[4]。双师型教师绝非资格与能力两张皮而徒有虚名,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时间积累和实际打磨才能表里合一、名副其实。在本校护理系和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双师型教师面临断档之际,为了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将老教师们几十年的妇产科临床与教学的双重工作经验,经过科学研究而变成宝贵知识来指导与帮助普通教师提升临床与教学的双重技术水平,课题组在前期构建的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素质胜任力模型所阐释的实用型理论指导下,以学校护理系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和附属医院妇产科为研究基础,采取师傅与徒弟一对一的结对帮带形式,从教学、临床、科研的三维角度开展传、帮、带工作,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教师师带徒133模式。

一、建模

在课题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多种形式地进行一对一师徒结对,这是133模式当中的“1”。

(一)结对

1.对象

(1)师父组

遴选师傅,按照教育部双师型教师要求,对双资格(高校教师资格+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和双职称(妇产科讲师及以上的教学职称+妇产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的临床职称)两项资历共4个要素设置了最低限,即至少每项资历各满足1个要素。结果是:课题组27人中,有10人分别满足要求(满足4个要素者3人、满足3个要素者2人、满足2个要素者5人)。

(2)徒弟组

徒弟均为课题组成员,一类为入职3年内的医学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其中学校护理系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年轻教师3人、直属附院妇产科住院医师和护士14人,共17人。另一类师傅组中,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中仅胜任单项工作者,共7人。

2.形式

根据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分为完全固定式、部分固定式和非固定式三种形式(表1)。

表1师带徒形式

(二)内容

从教学、临床、科研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这是133模式中的第一个“3”。

1.教学工作

按照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分别以理论课、实训课和案例课为载体,采取观摩法、笔记法、行动研究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方法,利用听课、技能指导、教学设计与组织等手段开展研究工作(表2)。师傅每一堂课都严格按照上述内容实施教学,就笔记、操作、听课感受对徒弟提出要求,师徒二人课后进行深入交流,逐一提炼研究结果。

表2 教学研究

2.临床工作

按照卫生部《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和学校直属附院(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及非直属附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要求,以临床工作或进修的形式,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分别以妇产科门诊、病房、产房三个病区的临床实践为载体,采取观摩法、笔记法、病例对照研究、循证医学研究等方法,利用医学文书书写、常用手术与操作指导、病案讨论和PDCA管理等手段,围绕着女性在孕期或非孕期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生殖调控开展研究工作(表3)。师傅严格执行医护制度与诊疗规范,徒弟认真观摩、操作、写感想,师徒二人适时进行交流,逐一提炼研究结果。为保障兼顾教学与临床双重工作,作息时间主要由学校和医院安排,个人仅作微调。

表3 临床研究

3.科研工作

作为科学研究,主要采取了教育科研方法和医学科研方法,通过制定可行的技术路线,进行一整套的程序管理,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建立科研思维

对于从零起步的高职医学教学团队而言,科研工作首要的是建立科研思维,就是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科研思维的要点是事实与逻辑,其要素主要包括:①承认客观世界,运用科学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②提出科学假设,大胆想象、构思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③探究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和完善科研思维的唯一途径。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据,从逻辑上进行合理而缜密的推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思维框架。有了科研的思想和行动,处处都充满了科研气息,日常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也都变成了科研工作。

(2)说课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内容包括课程性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实践证明,说课可以促使教学反思、理念更新、丰富知识、提升技能、坚定理想和团队建设,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5],它已经被大家逐渐熟悉,并成为一种科研手段。

(3)编写教材

高职高专妇产科专业教材,包括《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凝聚着编者智慧,记载着知行合一。教材的编重在搭建框架体系,写注重相关知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教材质量要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可见,教材编写是有思想者融医学知识与教育知识为一体的事业,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4)课题与论文

在团队中,要求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师傅和科主任牵头,与徒弟自愿组成课题小组,3年内至少申报一项科研项目,每年至少公开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

(三)时限

此处重视与推崇是汉语的表达法,英文只用一个词be highly regarded.指示代词也能使句子更加流畅。这一理论译为his theory,指示代词his的使用,使上下文衔接更好。减词法可使句子简洁、顺畅、明了。通过对比这段汉语用字167个,而英语仅用102个,另一段文字是新视野第3册丽江古城及译文 (汉语176字,英语152字)可见英语目前的表现力比现代汉语更强。

根据课题研究所制定的技术路线,师带徒时限设计为三年。三年,是妇产科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轮回3次,是徒弟在师傅带领下经历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的3个阶段,这是133模式中的第二个“3”。

1.实习观摩年

第一年,年轻教师(医师、护士)刚刚踏入工作岗位,除了一些在校获得的书本知识外,谈不上更多的工作经验。师徒结对后,徒弟暂时不独立工作,而是全程跟随师父,实习观摩教学与临床工作,参与科研工作。

2.综合成长年

第二年,徒弟在实习观摩后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工作经验,基本能够独立地、部分地承担工作。在师傅的完全指导下,力所能及地承担部分实训课教学与临床工作,参与科研工作。

3.能力提升年

第三年,徒弟在前2年的基础上,已经获得了双师型教师的部分工作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本上能独立地承担工作。在师傅的部分指导下,能独立地承担教学与临床工作,参与科研工作。

二、意义

1.基于双师型教师素质胜任力导向视角

课题组在建构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素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用资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内涵解读作为胜任力导向,以师带徒模式,指导年轻教师开展临床与教学工作,在评判与反思中积累经验,逐渐地认识、获取与固化双师素质胜任力;帮助年轻教师建立科研思维、运用科研方法,逐一解决在梳理、提升与巩固双师素质胜任力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三年来,在对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素质胜任力比较研究中,通过对双师型教师三十多年从业经历的深度剖析,引导年轻教师透过老教师的昨天与今天,客观地认识与感悟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规律,激发与挖掘潜意识、深层潜意识的巨大潜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明天。可以说,妇产科双师素质胜任力模型,在助推普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中,真正地发挥了导向作用。

2.基于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视角

到上级医院进行临床专科进修学习,是妇产科人才培养的惯用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临床工作能力。课题组以学校护理系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和直属附院妇产科为依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师带徒形式,将老教师们几十年来在教学工作、临床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采用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手段,经过设计、展示、总结、整理、提炼等方式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留得下的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知识,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亲自传授给年轻教师们。这种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师徒传承,创立了自建校、建院以来妇产科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继承妇产科临床与教学传统、发扬医药卫生事业和高职医学教育事业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形成了供临床医学各专业学科年轻教师职初培训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范本,在高职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应用价值。

3.基于高职医学教师专业发展视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6]有学者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适用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高原阶段(35岁以后)和成熟阶段(专家型/学者型)。[7]那么,如何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让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就在最佳状态下成长,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教育研究课题。[8]本课题组顺应教育研究发展趋势,采取师带徒形式,着眼于妇产科年轻教师的从教起点,帮助她们在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开展向老教师们的学习性研究,从专业思想、知识、能力乃至素质、人格等方面实现职业认同感,尽快实现由医学生、医师或护士向高职医学专业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帮助年轻教师剖析自身条件,制定个体化的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切实缩短从教学学徒成为教学新手、从专业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这种在双师型教师雏形阶段就立足于需要、情意、期望等深层次的主观思考和外部支持,自然成为妇产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在高职医学教育的相近学科教师群体中,也将产生具有正能量的深远影响。

4.基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视角

三年间,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将学校护理系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和直属附院妇产科融为一体,旨在人员渗透、工作交叉中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主要表现在:助产专业共3届3个班级学生,连续3年用双休日在附院妇产科临床见习,值班医师和护士无偿承担带教工作,锻炼与提升了教学工作能力。学校教师承担直属附院妇产科诊疗工作或非直属附院妇产科进修工作,锻炼与提升了临床工作能力。教师同时承担临床与教学双重工作,用临床经验解决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教学问题,用教学经验解决了亦步亦趋、不拘章法的临床问题,双师能力逐渐培养与提升。年轻教师站在老教师的肩膀上起步,发扬优势、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少走了许多弯路,明显缩短了成长周期。师徒双方紧密合作,思想碰撞、相互促进、共勉共励,加深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反思与行动。在继承与发扬妇产科临床与教学传统的实践中,老树发新枝、幼苗茁壮成长,教师们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为团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个体乃至整个教学团队逐渐建立了教育教学研究思维,并用科研的方法和切合实际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众人拾柴,壮大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教师师带徒133模式,找到了提升教师个人双师能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可行办法,找到了缩短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的有效路径。在当前,对有效促进学校护理系与直属附属医院实质性的院系整合,解决妇产科双师型教师严重断档的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9-29)[2015-06-15].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 201407/xxgk_171561.html

[2]李栋学.成长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7-90.

[3]徐国庆.高职高专“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36-38.

[4]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EB/OL].(2004-04-19)[2015-06-27].http://www.51wf.com/ law/199980.html

[5]谢玲,魏昕.说课与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以《妇产科护理》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259.

[6]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谢海琼,王志明.袁隆平专业成长路径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21):19-22.

[8]曹萍.外语教学“师带徒”问题初探——参加中、美、英师带徒职初培训跨国比较研究收获[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1):27-30.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133-Mentoring Mode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in Gynemetrics of High Vocational School of Medicine

XIE Ling,SHE Jing
(1.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2.Attached Hospital,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Driven by the double-qualified-teacher mode and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his college,the 133-mentoring mode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in gynemetrics of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medicine is explored to help ordinary teachers to become double-qualified ones in a very short tim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eachers’major and teaching group.

Key words:medicine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double-qualified teacher;mentoring mode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19-04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遵市科合社字(2013)17号“高职医学院校妇产科双师型人才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谢玲,女,重庆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浅谈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双因素理论视角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