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2016-07-14杨艳华温龙岚王志坚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5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
杨艳华,温龙岚,杨 其,霍 静,王志坚(.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5;.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杨艳华1,温龙岚2,杨其1,霍静1,王志坚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是现今国际上一种比较盛行的教育评价项目,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实施了五次,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完善。文章从PISA的特点、评估框架、理论依据、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PISA;测评;基础教育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负责统筹与实施的一项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用来测试OECD成员国或非成员国中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是否掌握了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测试对象是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背景和教育制度下的学生。
一、PISA项目简介
(一)PISA产生过程
“学生做好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吗?他们能有效地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吗?他们有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吗?[OECD(2000).PISA2000 technical report]”[1]家长、学生、公众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需要知道。为了回应对学生成绩进行国际性比较的需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OECD)在1997推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并于1998年1月正式开启。PISA是在一个共同商定的框架内,由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牵头,各国政府在共同的政策利益驱动下联合操纵,各成员国承担该项目政策层面的责任,并任命国家项目经理(NPM)负责在本国范围内实施PISA,经合组织秘书处(OECD Secretariat)负责管理PISA的日常事务。
(二)PISA的主要目标
PISA的主要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比较教育系统的监控。PISA的一个中心目标是就各国学生成绩以及非认知的结果(如学生的动机和幸福感)、受教育的情况、环境变量、学校和系统水平的作用特点来监控教育系统。反过来,这些指标可以作用于教育系统,即各参与国和地区根据这些指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PISA提供了一个国际视角,把着眼点放置于全球大背景中,使得测试具全球性,样本学生具全球性,测试内容具全球性,以比较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教育体制国家的教育质量。第二,理解教育系统有效性的方式,即告知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教育系统各自有怎样的特点。第三,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有关政策研究的数据库。第四,关注公平。公平是指不同的教育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分配的公平、学习机会和学习结果的公平,它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即认为通过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和系统的教育政策可以让学生都能够有高水平的表现,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以上可知,PISA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技术产品,一是指标,监控教育系统的效率、生产力和公平;二是决定教育有效性的知识因素;三是研究人员研究基础问题以及政策性问题的一个可靠的、可持续的、可比较的全球数据库。[2]
(三)PISA的特点
1.关联终身学习
PISA不是暂时的甄别性的评估,而是长期的动态性的评估,用来测量15岁的学生为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都做了哪些准备。PISA侧重于评估15岁的学生在未来需要什么,着眼于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
2.创新了“素养”的概念
PISA将评估的各个领域定义为素养,如2015年的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财经素养等,强调“素养”一词是因为PISA关注的是学生在各种情况下提出、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运用重点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推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即学生利用阅读技能来理解和解释各种涉及日常生活的书面材料的能力;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数字和空间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去理解、解释和解决各种科学情境和挑战的能力。[3]
3.具有政策导向作用
PISA在每次测评过后,都会发布一系列的结果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揭示了影响学生成绩的多种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和系统的教育实践、政策、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为各国和地区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实施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有据可依的证据[4]。PISA采用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Input-Process-Outcome模型(“输入-过程-输出”模型),这个模型指出了学生、课堂、学校和国家四个层面的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相应的教育结果,即输入的是教育政策、教育资源,输出的是学生的成绩,[5]输出的教育结果反过来又可作为下一次教育输入的依据,而教育资源、政策的输入则由学生学习、教师的组织、学校的方针等决定。因此,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教育的有效性。
4.具独到的教育成功视角
PISA重新审视了教育,回答和论证了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PISA 2012《教育中的公平、卓越与包容》研究报告提出了教育成功的三项标准是教育卓越、教育公平和教育包容。根据该评价标准,教育成功一方面需要保证学生成绩的总体水平,即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则要避免由于学生的性别、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系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即教育公平。[6]在过去的十年中,PISA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评价国家系统教育质量、公平与效率的一把标尺。
(四)PISA的评估框架和内容
PISA的评估框架是由情境、能力、知识和态度4个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多维度评估框架(表1),评估框架的内容主要涉及了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
表1PISA2015科学素养评估框架[7]
PISA测试的内容包括了素养测试和背景问卷。PISA所有的测试内容以单元的形式来测试学生,每个测试单元是由特定的刺激(情境)材料开始,并伴随相关的题目,这个刺激材料可以是一个简短的书面材料,或伴随表、图表、曲线图的文字。每次PISA测试包括大约七个小时的测试材料,测评内容被做成几套等值的试题册,每套题的内容有不同的组合,每个学生一套,测试时间为2小时,题型包括简单选择题,封闭式回答题,复杂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另外,学生需要花20-30分钟回答一个关于自身的背景调查问卷,学生问卷涉及学生的特点和受教育的情况、家庭环境和家庭资源、课堂和学校氛围等。校长需要花30分钟回答关于他们学校的调查问卷,校长问卷涉及学校的结构和组织、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氛围、学校的政策和实践情况。PISA提供几个调查问卷供参与国家和地区选择,如:电脑熟悉问卷,教育事业问卷和父母背景问卷。此外,许多国家选择通过国家调查问卷收集更多的信息。[8]
二、PISA的运作方式
(一)PISA的评估对象
为实现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样本选取不考虑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教育,在国内或是国外受的教育,均选取年龄作为唯一标准,PISA所选学生的年龄均介于15岁零3个月到16岁零两个月之间,因为大多数国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的选择尽可能的包容,这样学生样本的背景和能力更加广泛。[9]
(二)PISA的评估周期
PISA每三年举行一次,以评价年命名,自2000年开始已经完成了五轮评估。PISA素养测试的内容主要是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在每一次评价中,会对其中一个领域进行重点评估,另外两个领域次要评估,PISA每年测试的重点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之间轮换,九年形成一个大周期[10],同时,PISA还定期推出新的测评领域,以满足
表2PISA历年评估内容和评估重点领域一览表[11]
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如 PISA2015新增了合作式问题解决能力(表2)。
(三)PISA的测评工具及评分
2009年以前是纸笔测试,在2009年和2012年,一些国家投入额外的测试时间选择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评估,2015年的测试默认计算机,基于计算机的测评方式是指学生的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均在计算机上作答。[12]
测评结束后,接着要对所有的答题卷进行编码评分,编码评分是指阅卷人对每个回答给出相应的代码,然后将代码输入数据管理软件,PISA使用的是SASandSPSS两种国际大型数据处理软件,各国提交后由国际组织统一将代码转化为标准分。PISA评分大多数都采取二分法,即,要么满分(代码1)要么零分(代码0),一些开放性回答题允许部分分数,并根据部分正确答案给予学生分数,有“满分”(代码2)、“部分分数”(代码1)和“不给分”(代码0)[13]。PISA对测评的每个领域的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和描述,即所谓的“能力水平量表”,根据学生测评的分数得出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等领域的能力水平,科学素养则分为六个水平,但PISA2015的科学素养新增了科学素养能力标准和知识类型的认知需求框架,将科学素养能力标准和知识类型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等级,5、6级别需要高水平的认知需求,3、4级别需要中等认知水平,1a、1b和2级水平需要低水平的认知需求,等级越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越高,反之越低。[14]
(四)PISA的抽样方法
PISA的多数参与国和地区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样内容包括学校抽样和学生抽样。首先随机抽取样本学校,即以有15岁学生就读的学校为单位抽选学校,在每个参与国家或地区中抽出最少150间学校成为样本学校,PISA要求学校样本参与率至少是85%,如果介于65%到85%之间,则由候补学校填补空缺。接着在抽取的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35名学生。要求学生的参与率要达到80%,总的的样本数量需介于4500到10000名学生之间。[15]
(五)PISA的组织工作
在经合组织秘书处的协调下,每个参与国的国家项目经理(NPM),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PISA。参与国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这些专家组包括担任设计评估领域理论框架的PISA主题专家组(ThePISASubject Matter Expert Groups)和负责背景问卷设计的PISA问卷专家组(The PISA Questionnaire Expert Group),这些专家组由PISA委员会选出。[16]PISA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测试流程大致包括将翻译测试工具为本国语言、学校样本和学生样本的选取、实施测评、编码评分、获取和整理数据、提交数据、接收结果报告。[17]
(六)评估结果的反馈和作用
PISA在评价结束的第二年,会在其官网http:// www.oecd.org/pisa公布参与PISA项目的国家或地区的测评结果和成绩比较的分析报告,目前这些评估的结果已发表在(OECD,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的系列报道以及广泛的专题报告和技术报告中。[18]这些结果让国家决策者对他们教育系统的表现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而反思本国的教育并制定相关政策。
PISA测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参与国对自身教育的思考。PISA反响最大的是德国,从几次PISA的测评来看,德国成绩排名落后于中国上海、新加坡、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这使得德国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如2002年推出全日制学校,2004年开展教育质量发展研究,2006年发布《教育监测全局战略》,这一些系列的改革使德国在PISA测试成绩有显著的进步。英国在 PISA2006和 PISA2009的测试成绩连续下滑,使得其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英国政府出台《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规划,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2010》[19],可见,PISA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三、我国对PISA的研究现状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徐斌艳教授发表了《来自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的反思——访德国教育专家本纳教授和蔡德勒教授》,掀开了中国对PISA的研究序幕。目前国内研究内容有PISA的评估概念界定、评估特征、评估的理论框架、评估工具、评估内容的研究、PISA与其他测评项目的比较研究、测评结果的分析,PISA带来的启示,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基于PISA的教育改革政策研究。其研究范围上到国家教育改革和实践,下到试题编制、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我国对 PISA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是对PISA的推荐介绍。如黄惠娟和王晞的PISA数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介绍了数学素养的概念,认为数学素养是一种能力,强调他的社会性、使用性和未来取向性[20]。王晞、黄慧、娟许明的科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则介绍了PISA强调的是科学的知识以及这一知识得以发展的过程[21],王晞的PISA阅读素养的界定与测评认为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取得个人目标,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总的来说他们都旨在说明PISA测评内容的核心概念,从新的视角探讨了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
其次是对PISA的具体内容研究。如张民选、陆璟等人的专业视野中的PISA,从PISA起源、实际目的、测评内容、探究内容、分析的内容以及带给教育的启示等六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PISA是源自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思考,通过考查学生素养和素养结构并且找寻学生素养形成的个人因素以改善教育政策的跨国研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衡量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尺度将会是公平而卓越,未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是多维度、多学科、重数据的,任何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用信息和数据说话,做到有理有据[22]。王正青等对PISA2006的测评框架、测试内容和结果进行介绍,用实际测评的数据来分析各国学生的成绩,以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各种因素[23]。田慧生等的、唐青才等的国际学生阅读素养测评的理念与方法:基于2009年NAEP与PISA的比较研究分别把PISA与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TIMSS)、全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进行比较[24],分析了它们在评估框架、内容上的异同和研究教育评价的科学性,阐明了这三大国际测评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这些国际测评,并借鉴其测评的相关理念以改革我国的教育测评方式。可以看出,国内对于PISA的理念、测评框架、测评工具都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
第三是PISA的实践反思。如陆璟的《上海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以上海PISA测试的数据从学习结果平等、教育资源分配、克服学生背景的三个方面来论述了上海教育的公平实践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5]。陈法宝对2000-2009年加拿大PISA的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加拿大在2000-2009年的PISA测评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得益于其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统一的省级课程、高质量的教师以及成功的移民教育背景[26],这说明通过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成功的移民政策可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发展。这些文章从实际测评结果的数据中分析了教育的公平、教育的评价方式、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于教育质量的相关度作出了分析。
四、PISA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国家的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从PISA中对于公平的理解可知,教育的公平应该涉及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要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上海两次在PISA测评夺冠中也可看出,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带给教育的变革也是非同小可的,这里充分说明了教育的发展依托于经济的发展,它是实现学生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教学设备、教师资源、学习环境和物质保障的基础。要实现我国其他大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都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支持。
(二)转变基础教育评估方式,建立全面的多维度的动态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式上,目前我国都是以纸笔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测试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但这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只能说明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认知程度。学生的能力水平受到学生自身和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要求教育在评估学生的能力时不能单一地从学生一次的测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而是建立多维度动态的测评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除了测试学生的成绩,还应该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信息库以及学生的成长信息库,记录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将这些信息结合学生的测评成绩来加以分析,从而指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并作出相应的报告分析和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建议,这样才能指导教育工作者实施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质,实现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测评内容上,需要思考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到底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什么帮助,而不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量化,要确保学生每个阶段所学的知识都具有联系性,而且能够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测评内容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是社会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在解决生活的各种挑战时所体现的各种能力涉及一定的个人、本土、全球的环境。所以测试内容要尽可能地情景化、生活化。题型的设置上也要多样化,少些封闭性的题型,多些开放式的题型,开发性的题型更能展现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测评工具上,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带给社会的变革不言而喻,而体现在教育上的变革,则是PISA引领的以计算机的测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测评的方式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使得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监控范围更加广阔、评估结果更加精确。[27]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评估模式将成为未来能力测评方式的大势所趋。如何实现教育评估方式的计算机化,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方向,而实现这一评估模式除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高端的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因为计算机化的教育评估方式的实现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OECD.PISA2000 technical report[EB/OL].(2000)[2015-11-10].https://www.pisa.oecd.org.
[2]OECD.The PISA 2012 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 read,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EB/ OL].(2012)[2015-11-10].https://www.pisa.oecd.org.
[3]OECD.PISA 2012 technical report[EB/OL].(2012)[2015-11-10].https://www.pisa.oecd.org.
[4]OECD.The PISA 2012 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 read,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EB/ OL].(2012)[2015-11-10]..https://www.pisa.oecd.org.
[5]陈时见,谭菲.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5,(7):108.
[6]刘宝存,屈廖健.PISA 2012教育成功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5,(6):14-15.
[7]OECD.Draft PISA 2015 Science Framework[EB/OL].(2015)[2015-11-15].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5 draftframeworks.htm.
[8]OECD.What are the PISA context questionnaires?[EB/OL][2015-11-10].http://www.oecd.org/pisa/.
[9]OECD.Who takes the PISA tests[EB/OL].[2015-11-10].http:// www.oecd.org/pisa/.
[10]OECD.The PISA 2012 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 read,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EB/ OL].(2012)[2015-11-20].https://www.pisa.oecd.org.
[11]OECD.Which countries/economies participate in PISA[EB/ OL].(2012)[2015-11-20].http://www.oecd.org/pisa/pisafaq/.
[12]OECD.The test and questionnaire[EB/OL].[2015-11-20]. http://www.oecd.org/pisa/pisafag/.
[13]陆璟,占盛丽,朱小虎.PISA的命题、评分组织管理及其对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2):13.
[14]OECD.Draft PISA 2015 Science Framework[EB/OL].(2015)[2015-11-28].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 2015draftframeworks.htm.
[16]OECD(2012).PISA2012 technical report.[EB/OL]https:// www.pisa.oecd.org/document/.
[16]OECD.Who’s Who in PISA[EB/OL].[2015-11-28].http:// www.oecd.org/pisa/.
[17]王蕾.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8,(2):8-10.
[18]OECD.PISA 2012 technical report[EB/OL].(2012)[2015-11-28].https://www.oecd.org/pisa/.
[19]郭婧.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2):6-10.
[20]黄慧娟,王晞.PISA:数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59-61.
[21]王晞,黄慧娟,许明.PISA:科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4):49-52.
[22]张民选,陆璟,占胜利,等.专业视野中的PISA[J].教育研究,2011,(6):1-9.
[23]王正青,徐辉.PISA2006科学测评:框架、结果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5):64-67.
[24]田慧生,王连照.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比较研究——以TIMSS-A2008和PISA2006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37-40.
[25]陆璟.上海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3,(2): 1-9.
[26]陈法宝.经验与启示——2000-2009年加拿大PISA测试结果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1):2-4.
[27]覃利春.PISA计算机辅助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4,(6):3-5.
(责任编辑:徐国红)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YANG Yan-hua1,WEN Long-Lan2,YANG Qi1,HUO Jing1,WANG Zhi-Jian1
(1.Life Science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2 Life science institut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is one of the more popular programs on education evaluation,so far,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ive times,and it continuously perfect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era.The article has summarized PISA from its characteristics,assessment framework,theoretical basis,the new research trend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n our country,so a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PISA;assessment;bas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50-05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132091)
作者简介:杨艳华,女(侗族),贵州天柱人,西南大学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