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评价

2016-07-14刘继鹏郑本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

刘继鹏郑本虎

(1 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中心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723;2 山东青岛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崔召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700)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评价

刘继鹏1郑本虎2

(1 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中心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723;2 山东青岛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崔召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700)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在常规性治疗下,采取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治疗方式,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常规性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呼吸内科中的多发病,且具有持续性、易复发的特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秋冬季发病率较高,晚期慢性支气管炎全年都存在。当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引发肺源性心脏变或阻塞性的肺气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此,本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治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12±5.4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6.45±6.11)岁。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即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方式,一般使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每天3次,每次2~4 g。治疗组:对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性的治疗方式之下,再应用临床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如下:①对感染相对比较严重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而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进行静脉滴注治疗。②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感冒等症状,所以应保证患者每日的饮水量达到1500 mL。③对于总是咳嗽、咳痰的患者,给予30 mg盐酸氨溴索或是头疱类的药物,兑生理盐水50 mL,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剂帮助患者缓解咳痰情况。若以上治疗依旧无法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则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进行吸入治疗。④由于部分患者伴随着发热的情况,因此,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多多补充糖水,增加患者的体内水分,同时,患者也需要进食一些营养充分、容易吸收的食物或半流质食物,在补充身体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多食用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改善体质,促进自身的抵抗力增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加重。⑤当患者的症状缓解之后,应该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提高免疫力,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还需要避免一些粉尘等刺激性物体的接触等,气温下降,需要做好保暖工作,有吸烟史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戒烟。

1.3 评价标准:治疗期间,对治疗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作为依据,经过治疗之后,对比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显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已经消失,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呼吸功能渐渐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依旧存在,呼吸功能与治疗前一样,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例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例大,见表1。

表1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对比[n(%)]

2.2 并发症比较:通过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比,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2例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发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1例,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要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67%)小23.34%,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支气管黏液分泌量变大、腺体增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等引起的气管或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

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患者的身体器官都处于老龄化的阶段,生理功能减弱[2],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同时,对外部的一些病毒的防御能力也减弱,因此,非常容易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出现[3]。

有研究表明[4],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所造成的肺内阻塞,从而引起了肺脏的功能失常[5],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控制感染以及镇咳祛痰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治疗主要是以常规抗炎药物为主,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疾病,仅仅使用常规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是无法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

因此,本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治疗方式,其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其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通过致病菌培养鉴别和药敏实验,能够有效的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并且,结合临床治疗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二者相结合,对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配合有效的饮食搭配、有氧运动、等治疗方式,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治疗方式,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且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采取常规性与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巩固治疗的效果,避免了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反复发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以及稳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忠.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4,30(31):34-35.

[2] 付生辉.慢性支气管炎的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369-2370.

[3] 庄武.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3(8):69-70.

[4] 王月波.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与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6):102-103.

[5] 张朝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31.

[6] 褚明君.系统化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27-28.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131-02

猜你喜欢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
温肺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浅析
系统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