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2016-07-14涂雪松
涂雪松
(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涂雪松
(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 探析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介入和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氮均较低,并且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心理职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高,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
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一种肾血管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因[1],在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大动脉炎、腹部血管杂音以及水钠潴留等症状,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脑血栓、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肾功能衰竭等[2],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介入治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28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为(55.3± 8.6)岁;观察组29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为(54.7±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介入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行股动脉穿刺,推进6F导管至肾动脉,将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狭窄部位进行寻找,沿着导丝将支架置入其中,并稳妥固定。观察组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药物联合治疗,即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规格10 mg)口服治疗,20毫克/次,1次/天,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 mg),20毫克/次,2次/天。
1.3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进行密切关注,其中包括24 h尿蛋白、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并将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出来,同时,运用生活质量核心表(QOL-30)从社会职能、躯体功能、认知退缩以及心理职能等多个方面来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职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人们饮食结构和习惯的逐渐变化,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肾动脉狭窄可以降低肾小球灌注压,使肾脏缺血,释放肾素,升高血压水平,虽然灌注压降低时肾脏依然可以存活,但是会缩小肾脏,减少甚至停止尿液生成,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可导致肾脏萎缩伴多发性囊肿、灶性坏死以及肾小球硬化,并发展恶化为终末期肾脏病变[3],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时,比较常用的是介入疗法,虽然通过植入支架可以将肾动脉狭窄情况直接解除,使肾脏缺血状态得到改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治疗效果较差。阿托伐他汀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的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通过对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将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阻断,使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明显减少,内皮功能得到改善,粥样斑块逐渐缩小,改善血脂水平,确保血液的正常流通[4]。此外,盐酸贝那普利作为一种转化酶抑制剂,可以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并对无活性血管紧张素向有活性血管紧张素的转化进行阻断,使肾动脉的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5-7],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氮均较低,并且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心理职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凝,覃源,于春芳,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9(5):2103-2105.
[2] 李涛,刘一卓,冯爱桥.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11): 3455-3456.
[3] 袁旭明,谌承志,何盺,等.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8(6):422-425.
[4] 汤曾耀.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2.
[5] 王咏梅,黄佐,赵君,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18(5):342-344.
[6] 汤曾耀,郑泽琪,梅寒颖,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2939.
[7] 孟凡华,韩媛媛,汪浩,等.经皮肾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5):587-592.
中图分类号:R692;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