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

2016-07-14李荣予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

韦 强 李 杰 李荣予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

韦 强 李 杰 李荣予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30例进行动机性访谈,采用酒依赖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AW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进行评定,分析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结果 动机性访谈治疗前AWS、SAS、SDS分别为(6.6±1.3)、(76.5±10.4)、(80.8±9.4),动机性访谈2、4、6周后,AWS分别为(5.4±1.2)、(3.8±0.8)、(1.3 ±0.2),SAS分别为(71.3±12.1)、(65.4±9.2)、(46.9±9.2),SDS分别为(73.5±9.5)、(67.9±10.8)、(61.4±10.9),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6周AWS、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有效。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酒依赖;焦虑;抑郁

酒精在全世界范围普遍应用,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问题,作为精神活性物质之一,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同时伴有焦虑及抑郁等症状。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通过药物治疗,能迅速得到改善。心理依赖通过心理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心理依赖是慢性复发性病程,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动机性访谈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以改变物质滥用行为动机为目标的治疗方式,物质依赖者的戒断内在动机是治疗的关键因素。酒依赖患者的治疗动机不是指其内在拥有的、固定不变的特征,而是表现在患者的态度、认知、情绪及行为的改变过程中。治疗动机受内在因素如个人的知识、态度,及外在因素如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疗者可采用一定治疗策略来影响这些因素而激发患者改变的动机,从而促其改变。治疗者主要扮演激发者的角色,有时兼做教育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其目的是应用一定的心理治疗技术来激发药物依赖者自身动机的改变,然后制定计划,采取行为改变,像一个向导带领酒依赖患者康复的过程。动机性访谈是一种合作性,以人为中心,有循症医学支持的引导性会谈方式,旨在增强来访者内在改变动机,是最有效访谈方法之一。该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物质成瘾的治疗。该方法的基本原则即:表达共情;展现冲突;避免争论;处理阻抗及提高自我效能[1]。本研究通过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治疗,探讨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酒依赖伴焦虑抑郁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20~60岁,平均(40.5±5.6)岁。病例的筛查员是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的临床医师。首先患者就诊(门诊)或入院时,由门诊医师或主管医师收集病史,初步筛选病例,然后由课题组专家组(3人)按要求进行躯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评估,详细向患者或监护人介绍本研究情况,并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后,签定知情同意书,确定入组对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批准。

1.2 病例的入组标准

1.2.1 病例的入组标准:①男性,年龄20~60岁,病程1年以上,职业不限;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的诊断标准;③酒依赖戒断综合征评定表(AWS)轻度以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以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3以上。

1.2.2 病例的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躯体疾病;②癫痫、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神经系统疾病;③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④海洛因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患者。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进行AWS、SAS、SDS评分统计。其中AWS≤5分为轻度,6~9分为中度,≥10分为重度;SAS 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 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重复测量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 <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治疗前、治疗后2、4、6周AWS、SAS、SDS评分

3 讨 论

酒精依赖形成有多种因素,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烦恼、苦闷、孤独、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酒精依赖形成的重要动因,多数人饮酒动机常常是借酒消愁。由于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紧张,缓解现实困难和内心矛盾引起焦虑抑郁情绪,从某种程度讲,酒的这种作用促使人们在面临负性情绪时采用饮酒这种应对方式。当首次饮酒后减少饮酒者不良的心境后,饮酒者就会认为这是缓解不良心境的“好方法”,对饮酒行为起强化作用,若不良心境持续存在,饮酒行为便经常化,成为一种心理应付方式,最终导致酒依赖的发生。而且饮酒与负性情绪之间常形成恶性循环,一旦酒依赖形成,如饮酒量减少或不能饮酒,就会出现戒断症状,伴发紧张、焦虑、抑郁、烦恼、苦闷、孤独等负性情绪。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既是酒精依赖发生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酒精依赖发生的结果。学习因素对酒依赖形成有一定影响。酒依赖是一种习得的社会不良行为,酒精依赖者后代不仅可以从父母处学习饮酒行为,并且趋向模仿父母的饮酒模式。酒依赖者倾向于鼓励后代饮酒,以显示“男子汉的气魄”。同伴的影响也是促成酒依赖形成的因素,个体的朋友圈如果是酒依赖或酒精滥用者,在朋友的影响下,易发生酒依赖。另外有研究发现,孤独、急躁、易激惹、焦虑、自我纵容以及活动过多的人格倾向特征,加重了饮酒行为失控。总之,酒精相关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酒依赖与个体人格特征、心理及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故心理治疗在酒依赖的治疗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国内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酒依赖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如孙健等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有明显效果[2]。牛素英等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也有明显效果[3]。曹延福等厌恶疗法合并心理治疗对53例酒依赖患者长期疗效的研究中,取得一定效果[4]。蔡经宇心理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戒酒的影响,有显著效果效[5]。本课题采用动机性访谈,对30例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WS、SAS、SDS评分,从统计学上分析有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WS、SAS、SDS,从统计学上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动机性访谈对酒依赖伴焦虑抑郁患者有效。动机性访谈作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特别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自信心与自我效能及激发治疗动机。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伟.酒精相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7.

[2] 孙健,杨建章,冯纳婷,等.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33-34.

[3] 牛素英,李敬满,刘德俊,等.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12.

[4] 曹延福,张学芳,张延,等.厌恶疗法合并心理治疗对53例酒依赖患者长期疗效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26-2127.

[5] 蔡经宇.心理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戒酒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 10(8):158-159.

中图分类号:R749.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41-0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4189)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