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2016-07-14任明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任明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浅析北宋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任明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摘要:北宋雍熙年间北伐辽朝,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在这场战争中三路分兵,主帅、副帅多为当时的著名功臣宿将,可是结果为何失败?这场战争成为宋辽之间的分水岭,此后,宋朝消极防御,辽转守为攻,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大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本文试图分析宋朝在此次有诸多名将指挥军队的情况下为何还会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雍熙北伐;原因
(一)、雍熙北伐的背景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统帅大军灭亡北汉后,好大喜功。不顾将士疲劳,没有让部队休整,也没有犒赏三军。而是趁着胜利率师北上攻打辽朝,想要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刚开始宋军攻势凌厉,辽朝几个州的纷纷投降。当宋军到达幽州城下时,辽朝幽州守将韩德让死守城池,宋军久攻不下。这时,辽朝名将耶律休哥率领辽朝精锐的“五院”军赶到幽州,与宋军战于高梁河,宋军惨遭失败,宋太宗乘着一辆驴车,逃回东京,这就是高梁河之战。此战后,由于宋太宗逃跑时太狼狈,发誓要报仇。而其后,辽军在攻打满城、雁门战役的失败,瓦桥关战役虽然辽军胜多败少,但是没有攻下雄州城,这些给了宋朝一个辽军不强的感觉。最后,982年,辽景宗耶律贤驾崩,其子只有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由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摄政,对宋采取防御战略,却被宋朝一些边将视为软弱的表现。知雄州的外戚贺令图(太祖贺皇后侄)认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萧太后摄政,主少国疑,于是上奏“请乘其衅已取幽燕”①。宋太宗同意了,于是雍熙北伐就此拉开大幕。
(二)、雍熙北伐的过程
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曾经平灭南唐的统帅曹彬为幽州道都部署,此前曾大破辽军的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领主力军北上,直取燕京。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都部署,带领军队出雄州;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带领部队出飞狐(今河北涞源),两支部队的目的是分散辽军兵力,,阻击辽朝从西京方面来的援军。二月中旬,宋太宗任命曾经平灭南汉的统帅、平灭南唐的副帅潘美为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等州部署,人称“杨无敌”的杨业为副都部署,带领部队出雁门,作为宋朝的西路军,目的是趁云州辽军虚弱攻取之,然后与东路军会攻燕京,给燕京辽朝守军造成巨大的压力,这样就有利于宋军攻占燕京。
辽朝萧太后得知消息,立即决定利用辽国骑兵能够长途奔袭的特点,和以及华北平原和蒙古草原平坦辽阔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朝主力曹彬的部队,再将宋朝中路军和西路军各个击破。于是命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领辽军先赶到涿州,阻挡曹彬所率领的宋军攻击;接下来命令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领军队快速赶到幽州城;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圣宗带领数万骑兵到达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去救援。命令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援助山后诸州,阻击宋中、西两路军东进。命令林牙(官职)勤德守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以防宋朝海军由海上袭击辽朝的大后方。②
宋军刚开始进军顺利,中路军攻下涿州;西路军攻下寰、朔、应、云等山后四州;中路军也拿下了飞狐口、灵丘、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但是,东路军在涿州因为粮食快要用尽,曹彬不得已下令退回雄州。宋太宗闻之大惊,急忙命令曹彬“急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师沿白沟河与米信军接,俟美尽略山后地,会重进东下,合势以取幽州。”③他的部将听说中西两路军不断获胜,而自己握有重兵却不能取胜,议论纷纷,曹彬没办法只能与米信的军队会合,然后又进军涿州。当时天气炎热,士兵困乏不堪,粮草又快要用完了。这时候,辽圣宗与承天萧太后带领各路援军已经抵达东二十五公里处,并且命令耶律休哥率领轻骑兵慅扰宋军。曹彬于是被迫再次退兵。耶律休哥紧紧追赶着宋军,五月追到岐沟关(涿州西南二十公里)大败宋军。
东路军失败后,田重进的一路也随之败退,宋太宗急忙命令中路和西路撤军。同时令西路军“徙云、应、朔、寰四州吏民及吐谷浑分置河东、京西”。④
这时辽朝萧太后统帅十万大军夺回了寰州,这时杨业的建议是:现在辽国士兵越聚越多,不能和辽军硬拼,皇帝下令我们护送四州百姓撤离,只有带领部队出大石路,先派遣人秘密告诉云州和朔州城的守将,等待我们的部队离开代州城,叫云州城的百姓先撤退,我们的部队到达应州,辽军一定会来攻打我们,我们应该立即叫朔州的官吏和百姓撤出城外,快速走到石碣谷,调三千弓箭手守住谷口,用骑兵援助中路,至少三个州的百姓,可以安全撤退。监军王侁却讥讽杨业:“自己带领数万精兵,竟然害怕到如此地步!”他主张从雁门北川攻击辽军到马邑(当时马邑已被辽军占领)。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意见。杨业指出按照如此做法必败。王侁进一步挖苦杨业道,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今天怎么犹豫不决,不向前攻击敌军,“得非有他志乎”?⑤杨业迫不得已,,引兵去朔州,行前与潘美约定设伏兵于陈家谷口,等待杨业带兵转战于此夹击救应。刚开始时,潘美听到杨业获胜,带兵离开陈家口想去抢功,后听说杨业败了,又带兵逃跑了。杨业退至陈家口不见援军,陷入辽军包围之中,最终西路军杨业的部队全军覆没。
(三)、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1、选择战争时机不对。由于边将贺令图传递错误的情报,使宋太宗错误认为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是这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史载,知雄州贺令图给宋太宗上奏说,“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其衅已取幽、蓟。帝信之。”⑥趁机请求宋太宗出兵的人还有时任高阳关都监、外戚外戚刘文裕(太宗祖母刘氏侄孙),以及后来在北征中担任先锋都监的薛继昭和以幻术得幸的宠臣侯莫陈利用。正是这些人构成的主战派。大家可以看出,这些主战派是两个外戚,一个会幻术的宠臣和一个职位不高的军官,可以说满朝重臣无一人主战,这就说明宋太宗统一北伐没有考虑周全。
再说一下贺令图的情报,三点中“契丹主少”和“母后专权”这两点是正确的,可唯一一点“宠幸用事”可就要研究一下了。这个“宠幸”毫无疑问是指萧太后的宠臣韩德让。据史料记载,韩德让“在景宗朝翼决庶政,帝后少年,有辟阳之幸”。⑦先不管萧太后和韩德让究竟有没有什么事,就算有,贺令图和宋太宗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从宋朝人角度和封建伦理角度出发看这是辽朝很严重的事,说不定都会影响国运。可他们忽略了契丹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寡妇再嫁是很正常的事。例如王昭君出嫁匈奴,最后共下嫁了三代单于。另外,韩德让也并非等闲之辈,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韩德让死守幽州城,最终等来辽朝援军到达,大败宋军,为辽朝立下汗马之功。他获悉辽景宗病重,不等宣召,“率其亲属赴行帐”,⑧以武力协助承天太后辅佐圣宗顺利即位。当时,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非常容易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萧绰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后来证明萧太后统治期间是辽朝全盛时期,在这时攻打辽朝,实在是选择了错误的时间。
2、宋太宗错误的作战部署和作战方针,遥控指挥前线战事,是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宋太宗赵光义缺乏军事经验,当年宋太祖亲讨李筠、李重进的叛乱和北汉时,他都是留守京城,因而没有参加过重大战役,同时也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思想。他的这个缺点在高梁河之战和这场战争被暴露无遗。
前文雍熙北伐的过程中已经提到宋太宗部署是三路大军伐辽,而东路曹彬是主力,这一部署起到了分散兵力的作用。辽朝却趁机集中兵力,打败了东路曹彬主力,然后将东线大部分兵力调往西线山西,对山西还没有来的及退到宋境内的宋军进行打击。东线岐沟关惨败后,宋太宗赵匡义已下令田重进、潘美从山后各州主动撤退。辽将耶律斜轸未等援军到达,就对宋军一路追击,最终导致杨业被俘。
作战方针上,赵匡义向曹彬布置的作战方针是:“山西潘美先攻,河北三路正面诱敌,最后合围幽州”(《续通鉴·宋纪十三》)。按照宋太宗部署,目标最终是攻下幽州。可是宋太宗却让西线山西助攻的潘美先打辽军,攻打幽州的主力部队曹彬正面诱敌,“持重缓行,不得贪利”。⑨致使曹彬部队行动缓慢,从而导致辽军及时齐集幽州以南,打败了曹彬东路的主力部队,迫使宋太宗命令中路和西路撤兵。
宋太宗遥控指挥战事方面。例如曹彬在涿州粮尽,于是退兵雄州,补充粮食。宋太宗听说,急忙派遣使臣制止曹彬不要去雄州,快带领部队沿白沟河与米信的军队会合,等待潘美尽快拿下山后各州,会师之后,重新向东进军,一题来攻取幽州。而且曹彬部将闻之田重进和潘美进展快,立功多,耻于自己有重兵而没有功劳,纷纷请战。曹彬不得已,带上粮食与米信去涿州,但耶律休哥的骑兵不停骚扰宋军,宋军走了四天,才走到了涿州,士卒非常困乏,粮是有快要用完了。。这时,辽朝援军云集,大败宋军。
3、宋军军需粮草准备不足,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曹彬率东路军主力占领涿州,并且在涿州城北和辽军形成对峙的局面,战场形势对宋军很有利。但曹彬作为宋军主将,在战争关键时刻下令撤军。他率部在涿州驻扎了十多天,粮食快要用完了,不得已下令退兵雄州来补充粮食。致使涿州得而复失。涿州本来已经成为宋军进攻幽州的跳板;转眼之间,成为辽军向宋军发起反攻的阵地。曹彬犯下的这一错误说明,宋军组织这么大大规模的伐辽战争行动,对粮草保障的运输力量、往前线运送方式和粮道的保障兵力等,都缺乏充分的筹划和准备。这就是说明了这场战争是一场匆促发动的战争,宋太宗事前根本就没有做好周密的部署。
4、由于西路军内部将军不和,产生了矛盾,导致杨业的部队全军覆没。
杨业是北汉的降将,投降宋朝后被任命为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分领所部驻守三交口(今山西太原北古城村)、代州(即雁门),捍边御辽。乾亨元年(979年),辽攻满城(今河北满城北)战败后,继于二年三月,遣大军攻雁门。时潘美率兵巡抚至代州,即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今山西代县西北西陉寨)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自率所部出正面,合击大败辽军于雁门北岭,斩杀其节度使、附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铠甲、革马甚众。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看完后,并不多问,封好奏折交给杨业,用来表示对他的信任。这次北伐宋太宗又任命杨业为西路军的副帅,引起了主帅潘美、监军王侁和刘文裕的极为不满。杨业虽然表面上看是西路军的副元帅,但他的决策实不能被贯彻,实际上仍然被视为一员降将。所以,当杨业提出接应云、朔、应三州军民的策略,不仅遭到潘美、监军王侁和刘文裕的反对,而且王侁竟然挖苦杨业道,“你不是“杨无敌”吗,今天怎么犹豫不前,不会有其它的志向吧?”致使杨业被迫应战,潘美、王侁等人违背诺言,没有在陈家谷口等杨业,听到杨业胜利要去抢功,听说杨业失败的消息反而逃走,致使杨业的军队全军覆没。
(四)、结后语
雍熙北伐失败之后,北宋政府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宋太宗统治晚期,以保定为中心,东到海滨、塘沽一带修挖塘泊;西至太行山一带增种榆柳,以此来防御辽朝骑兵南下。
雍熙北伐是宋辽战争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雍熙北伐失败之前,一直是宋攻辽守;雍熙北伐失败之后,北宋对辽消极防御,辽却转守为攻。1004年,辽军打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的门户澶州城,宋真宗在寇准等人劝说下御驾亲征,到达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射死了在前线查看地形的辽将萧达览。萧达览是辽南京幽州统军使,懂天文,屡立战功,又是这次军事行动的首倡者。萧达览的死,对辽军士气影响很大,也成为萧太后同意和谈的因素之一。在形势有利与宋朝情况下,宋真宗不顾宰相寇准等人提出趁机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只希望辽军撤走。于是宋辽议和,以白沟为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军撤走,此后直到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前,双方未发生大的战事。
注释:
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辽史·圣宗本纪》卷11,本纪11,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年版
③《宋史纪事本末》卷13,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④《宋史纪事本末》卷13,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⑤《宋史·杨业传》卷272,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年版
⑥《宋史纪事本末》卷13,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⑦《契丹国志》卷18,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版
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版
⑨《宋史纪事本末》卷13,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参考文献:
[1]陈振著《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李锡厚、白斌著《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朱增泉《宋辽战争》,神剑,2001年第6期
[4] [明]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5]雷依群、施铁靖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任明(1991-),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人。所在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