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剧英雄杨业

2020-11-26西

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宋军契丹陈家

●西 武

杨业,北宋名将,自幼擅骑射、好打猎,戏曲和评书《杨家将》中常提到的“杨继业”说的就是他。熟悉这些作品的小军迷们,一定记得“潘仁美害死杨继业”的让人心痛的场面吧?那么在历史上,杨业也是被奸人陷害而死的吗?接下来,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历史,看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紧迫·大军压境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 年),宋军北征,接连攻下了云州、应州、寰(huán)州、朔州等地。其后朝廷下令,命人将这四州百姓迁去内地,护送他们抵达安全之所。护送百姓的宋军队伍中,为首的统帅名叫潘美,副手为杨业,一同随行的还有刺史王诜(shēn)和军器库使刘文裕等人。

这位叫杨业的副手,名满天下,无人不识,甚至还有人给他起了个“无敌”的绰号。提到这个绰号,那可有的说了:杨业成名很早,二十多岁时就已立下赫赫战功,其后契丹大军入侵雁门一带,杨业带着数千骑兵,将契丹人打得节节败退。自那时起,契丹人只要远远看到杨业的军旗,便不敢再靠近一步。称他“无敌”,可以说是十分贴切的。

今日护送百姓,有杨业在,大家便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信心十足。

黑云压境、闷雷滚滚,连阴了几日,天空像被一床棉被掩住似的,昏昏暗暗间只透出了些许光来。

大军行进多时,马疲人乏,统帅潘美便下令全军休息。

杨业勒紧缰绳,双腿夹紧马身,让马儿停了下来。他抬头望着黑漆漆的天,预感大雨将至,暗叹稍后赶路需得嘱咐将士们加快速度,否则被大雨拦阻,何日才能将百姓送往目的地!

天色越来越暗,马儿顾自低头吃着草,还不知有大事将要发生。

“报——”有士兵匆匆而来。

“何事如此惊慌?”潘美蹙眉问道。杨业循声望去,不知怎么心怦怦跳个不停,这可不是好征兆。果然,那人送来了一份紧急情报。

士兵道:“契丹人正派几路大军朝我们赶来,寰州已经被攻陷。”

“对方多少人?”潘美问。

“十几万。”士兵答。

这么多人!杨业暗叫不好。宋军好不容易攻下四州,救出这些百姓,如今百姓还未安置,寰州却得而复失,形势如此严峻,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潘美等将领陷入沉思中,一筹莫展。

杨业心急如焚,急中生智想到了对策,立刻跟潘美商议:“契丹人来势汹汹,兵马甚多,我军不应与其正面交战。朝廷给咱们的命令是护送四州百姓,我们应全力做好此事,以此为当务之急。”

潘美闻言急忙道:“道理虽是如此,契丹人如果径直攻来,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杨业道:“眼下寰州已失,我们应立即派人通知云州、朔州等地的守将,要他们做好准备,先护送云州百姓出城。我军驻扎在应州,等契丹人前来进攻时,再命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

“那应州百姓怎么办?我军兵力不敌契丹人,如何能胜?”潘美迟疑。

杨业解释:“到时可派出一千名强弩手,在谷口列阵等候,同时安排骑兵在半路救援,这一仗我们一定能赢。只要打赢,应州百姓也可随即出城。”

潘美陷入沉思,盘算道:“如果不与敌人正面对抗,朝廷是否会怪罪?可如果直面敌人,实力所限,又确实难以再将四州百姓安全送回内地。如果完不成此行的任务,肯定会受责罚,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他踌躇之际,刺史王诜不知何时来到二人身旁。

“我不同意!”王诜大声说。

争执·挥泪出征

与王诜同来的,还有军器库使刘文裕。

王诜道:“我军有几万精兵,怕他契丹人作甚!要我说,只管放心大胆按原路往前走,遇上敌人便杀他个痛快。”

刘文裕也赞同:“没错,咱们不但要打,还要气势高地打。最好击鼓迎敌,方不失我大宋威严。”

打仗讲求兵法,天时、地利、人和,能多占一分便多一分胜算。这二人什么都不懂,为了抢军功,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杨业是打仗好手,自然知道王诜和刘文裕的法子行不通。

“万万不可,契丹人并不好对付,这么做必败无疑呀!”杨业急忙劝阻。

谁知,王诜却对杨业的话一脸不屑。方才王诜听杨业和潘美对话就已经很不屑,此时见自己话说完,杨业一点儿也不采纳建议,依然反对出兵和契丹人交战,愈发不满起来。

“怎么,你怕了?”王诜蹙眉,故意阴阳怪气道,“平日里你 号 称‘ 无敌’,被人说得多么厉害。如今见到敌人,却不愿同他们正面交战,难道你还有别的企图?”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分明是拿大帽子扣下来,想将杨业置于不忠不义的位置上。

天色又暗了一些,像一口大黑锅一样朝众人重重压来。

潘美和刘文裕见王诜失言,急忙上前劝阻。

“大敌当前,诸位都在想办法。大家只是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王大人不必如此揣测。”潘美道。

对于杨业的实力,潘美清楚得很。杨业的“无敌”之号并非浪得虚名,这是凭他自己的真本事赢得的。而且契丹人恨杨业简直入骨,他怎么可能有别的企图!当年契丹人入侵雁门关,正是杨业不顾自身安危,带骑兵杀入敌营,让契丹人惨败而逃的。

“是呀,杨将军忠心可鉴,怎好说他另有企图,王大人慎言啊……”刘文裕虽不同意杨业的话,却也不免开口打圆场。

王诜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仍不给杨业好脸色,场面一时陷入僵局。

杨业的马吃够了草,打了个响鼻,似乎在提醒大家休整完毕,及时赶路。

杨业长叹了一声,语重心长道:“我率兵打仗多年,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现在时机不对,不利于两军在战场上直接交锋。如果这样做,不但会白白牺牲大宋士兵们的性命,还无法及时护送百姓转移,浪费了时机。就算各位想建功立业,也是勉强不得的呀!”

他的话十分直白,意思是此战若是直接打则必败,你们几个主帅根本捞不到半点儿军功。潘美和刘文裕听了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王诜没吭声,依然冷着脸。

杨业见僵局还未打破,无奈地又叹一声,道:“此仗虽必败,可既然王大人责备,我也

军迷小贴士难以坐视不理。敌人来而我避战,无论如何,这都是做将领的失职。我现在就应了你,先于诸位率兵出战,就是战死也要死在你们前面,杨某绝不会有半分退缩之意!”

深受皇帝信任

杨业军功赫赫,外被敌人所惧,内受官兵爱戴,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因为嫉妒杨业,有很多戍守边疆的将领暗中上书,对他进行诽谤和诬陷。但皇帝对杨业十分信任,看到这些奏书后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将它们全都交给了杨业,让他自行处理。

从这件事上,可见皇帝对杨业有多么信任。

败退·无人接应

杨业亲自挑选精兵,下令即刻出发。离开时,潘美前来送行,他问道:“这么做,杨将军真的想好了?”

杨业双手抱拳,郑重地说:“我是前朝降将,当今圣上对我有知遇之恩,不但没杀掉我,反而还很信任我、赏识我。这些年他对我委以重任,让我做大将,授予我兵权,我自当好好守卫疆土,报答他的恩德。”

“杨将军莫急,不如我们再另想对策!”潘美试图劝说。

杨业摇摇头,眼眶湿润。他伸手抹一把脸,对潘美道:“我自知这一仗定然会败,潘大人若念及旧情,还请听我下面这番话。”

原来,杨业知道不得不战,可此战又必败,情急之中想到了一条求生之路。

他指着地图告诉潘美:“大人在我率兵离开后,立刻带领其余人马前往陈家谷口。然后将步兵、强弩手安排在谷口左右两边,以此作为支援。一旦我和敌人出现,您便叫步兵冲出,将对方左右夹击。如不这样,我们将全军覆没。”

“杨将军放心!”潘美点头,满口答应。他这个主帅,表面谦和,没什么脾气,心里却有无数个小九九。如今杨业率先出征,对他来说是个好事。赢了,他是统帅,军功自然最高;败了,这是杨业自己执意要去打的仗,全推给他就好了。到时皇帝问起来,可以说自己劝过杨业,只是杨业不听自己的话。就在潘美思前想后时,杨业已率兵而去了。

潘美不敢耽搁,随即下令,让王诜和他一起前往陈家谷口。按照杨业的嘱咐,让步兵、强弩手依次布阵。

时间一点点过去,闷雷轰隆隆响个不停。中午时分,王诜左等右等,仍不见杨业身影,阵阵雷声更搅得他格外闹心。

“杨业该不会已经战败了吧?”王诜不放心,命人到高处去瞭望。不一会儿,派出的人回来了,说根本看不到杨业。

“那契丹人呢?”王诜急忙问。

“也没瞧见。”那人答。

“不对……”王诜眼珠子转了又转,说道,“杨业武艺高强,善于带兵打仗,契丹人一向对他有所忌惮。现在看不到杨业的身影,恐怕是早将敌人打退,又一路追过去了!”

王诜想到这里,一拍脑袋,立刻转身上马。

“大人,您要去哪儿?”手下见他如此急切,赶忙问。

“传我命令,立刻撤兵!”王诜说完,大喝一声,驾马而去。

他怎么突然撤兵,走得这样着急呢?原来王诜有了私心,他认为,此战一胜,杨业必是首功,定然又能讨皇帝欢心了。可先前他和杨业才起了冲突,万一杨业先回到宫里,将两人发生口角之事跟皇帝说了,到时候他不但没军功,恐怕还会有别的祸事。王诜这么一想,可就不敢耽搁了,于是急忙撤兵离开陈家谷口。

另一边,潘美发现王诜的队伍有异动,赶忙派人打听,才知王诜竟然退兵了。

潘美在朝为官多年,对官员们的小心思自然是明白的,所以他也清楚王诜打的是什么算盘。但王诜能撤兵去抢军功,他却退不得,潘美乃是军队统帅,怎能轻易一走了之。非但如此,由于王诜的离开,为了弥补伏兵阵式的缺口,潘美不得不硬着头皮,又命队伍向前推进了二十里。

时间流逝,到了傍晚时,杨业的大军依旧不见踪影。

潘美此时已经心猿意马了,他一方面担心如果真是杨业获胜,王诜先行回去,肯定会抢到头功;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杨业战败,输给了契丹人的话,又该如何是好。要知道,杨业无论谋略还是武艺,都远在自己之上,如果连他这个“无敌”大将都败了,自己的这支军队肯定更是不堪一击。到头来,可别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

正在踌躇之际,忽然有人来报信了。

“杨将军败退,正朝陈家谷口而来。”士兵说道。

“什么?”潘美听了大惊,忍不住道,“嗐,还真叫杨业说对了,竟然真的败了!”

危急关头,本该依计伏击契丹人,可没想到潘美权衡之下却下了一个断送了一切的决定。

“保命要紧……”他一咬牙,立刻指挥陈家谷口的伏军速速撤退,将杨业的嘱托和信任完全抛之脑后。

潘美的伏兵离开不久,杨业率着残兵退至陈家谷口。他四下环顾、眺望,竟不见一人出面支援,登时内心如大堤决口,悲愤之情倾泻而出。

杨业大吼一声,声音回荡在山谷间,久久不散。

忠勇·誓死一战

不见援兵,杨业泪流满面,他身上的战衣更如血染一般。

此战,他早已将全军性命交给了后方伏兵。虽然他知道宋军与契丹人正面交锋寡不敌众,必败无疑,可若按他的计策,只要退至陈家谷口,与伏兵相互配合,即使不能转败为胜,也可以利用地势,带将士们全身而退。谁知几位将帅竟无一人留在此地进行支援,将前线将士弃如敝屣。

“怪我啊……”杨业捶胸大哭,他只怪自己错信了潘美那几人。

闷雷声如战鼓般轰鸣,片刻间,大雨倾盆而下。

契丹人已将宋军团团包围了。宋军的残兵队伍中,有人问道:“杨将军,不是说此地有伏兵吗?”

杨业无力地摇摇头,觉得自己实在对不起这帮将士,他道:“眼下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众人见此,心下了然:“我们和杨大人共进退,决不退缩!”“对,决不退缩!”

杨业闻言心中更是愧疚,他感叹道:“大家如此信任我,可我却辜负了你们。如今再战下去,诸位只能送命。你们家中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战死没什么好处,倒不如你们大家趁机逃走吧,回到朝廷,向皇上禀报此地的实情……”

他话还没说完,便被人打断:“大人,我们不会丢下您逃命的!”“是呀,请让我们和大人共进退!誓死不逃!”

宋军将士表情凝重,坚定无比。当初在北部大练兵,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杨业没有自己躲在燃着火炉的室内,而是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同在屋外挨冻。杨业对士兵们的好,他们一点一滴都记得。大家誓同杨业共生死。杨业拗不过众人,只得应了大家。

大雨还在继续,却浇不灭宋军心中勇敢的火把。敌人渐渐缩小包围圈,呐喊着冲杀上来,宋军并肩作战,没有一人临阵脱逃。

再看看杨业,他身负几十处伤,仍挥舞着兵器和敌人交战,丝毫不觉伤口带来的疼痛。

突然,杨业听到远处一声高喊。转头一看,他顿时定在原地。原来他的一位爱将被敌人用箭所杀,这位宋军将领虽然拼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但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硬挺着跪在地上,不肯低头倒下。

雷声滚滚,雨大势急。

杨业举目四望,身旁的士兵几乎都战死了。此时的他哭也哭不出来,带着满腔愤恨,举起长戟继续杀敌。

契丹人不禁大惊。手下的将士几乎都没了,怎的这个杨业还是如此负隅顽抗?

“用箭射马的腿!”契丹人大喝着。眨眼工夫,只见战马应声而倒,杨业就这样被敌人活捉了。

当晚,在契丹人牢房中,杨业望着夜空独自哀叹。

小军迷历史课

“杨家将”到底指的是谁

据《宋史》记载,杨业有七子,分别为: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其中,杨延玉在陈家谷口之战中英勇战死。杨业和杨延玉去世后,朝廷任杨延朗为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一起录用为殿直。戏曲和评书里的“杨家将”,主要指的便是杨业的七个儿子组成的出征大军(有时也算上义子杨延顺)。

“本想避开敌军,保护百姓平安,谁料最后竟然会落得这般境况。可怜我大宋将士舍生取义,我对不起他们。事到如今,我又有什么脸面苟活呢……”

此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业不为所动,拒绝投降,开始绝食,最终于三日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宋太宗听到杨业遇难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下诏表彰杨业的忠勇事迹,赏赐杨家布帛和粮食。另外他又斥责各军主将违背约定,不派援军上前接应,导致杨业遭此劫难,更令宋军损失惨重。最终,宋太宗下旨将潘美降官三级,王诜、刘文裕则干脆被革去了官职。

猜你喜欢

宋军契丹陈家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教训
金蝉脱壳戏敌军
被保姆欺骗而赠与对方房产,这份公证过的遗嘱能否撤回?
我喜欢的季节2
寻找契丹族遗迹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